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耕文化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十二月民謠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李經漢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客家 十二月民谣 乡情乡音 农耕文化

    小引客家十二月民謠,是以往農業社會一種手抄民歌,其中將貧民困境與富人安逸生活,描述得入木三分,使人讀後有無限的感慨!余童稚時常在庭院聽長輩口誦該謠,特別使人懷念,惟因時隔半個世紀以上,僅有一點模糊印象,乃函鄉中堂弟璧珍蒐集,據函覆:該謠手抄本早已失傳,老一輩雖有多人讀過,亦僅能記憶正、二月兩個月而已,經多方查訪,仍是殘缺不全。據綜合所得資料顯示,一年十二個月中,每月有三十句,不足之處,已根據各月情況,予以補足,期使以往農村實況不致缺失云云。此歌頻於失傳之...

  • 文章晒晒常州人的「胃口」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作者:黑多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农耕文化 四牛 餐饮标识地 饭局 传承

    常州人有个独特的问候语,见到熟人,迎面会打声招呼:「饭吃过没?」而对方,大多也会乐呵呵地回答:「吃——格——咧!」有史载,常州在明代就是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之一,是百分百的鱼米之鄕、富庶之地。「饭吃过没?」很显然对常州人来说,不可能是人们对温饱问题的一种焦虑,只可能是常州人骨子里对农耕文化的一种「印记式」的依恋和传承。不过,这样的问候最终还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在人们口中消失。因为自那以后,常州人有了更多元、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话题。但是,常州人

  • 文章中華文化之未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民族组成 历史渊源 农耕文化 满清时代 民族融合

    歷代中華民族的成長是極其艱苦坎坷的,單從若干類族的稱呼上的字形,己可概見一斑,舉凡加諸「非我族類」者,非犬羊如狄羌,即蟲豸如蠻貊,尤其甚者,即廣東「土著」,對於自中原移粵之「客家」,亦以「」形回贈,故意在客邊加上一個「犬」字的偏旁。前者是中原民族對待邊族,後者則爲邊民之回敬。凡此,於今雖若無意識之惡作劇,但卻正反應了當時各民族間血痕斑斑殺伐鬥爭之慘變,及仇恨敵視之偏差心態。不幸而幸者,是這般無謂的言行,在經過一番衝突格鬥之後,均能化干戈爲玉帛,和氣了結,...

  • 文章河洛文化的發展與中原文化的擴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道家

    一、前言本人應邀參加第五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這是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所謂河洛文化,正如本次邀請函所說:河洛文化是古代產生於中國以洛陽爲中心的中原地區的一種地域文化。『河』是指黃河,『洛』是指洛河。兩水交流於河南省的鞏縣(現改爲鞏義市)。河洛地區,即指以洛陽和嵩山周圍爲中心。與今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大體相當的地區作爲一種歷史區域性文化,河洛文化的產生與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河洛文化是中華先民以及後人在河洛地區創造的以農耕爲中心的政治...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处环境对文化关系最大。中华民族其文化最早发源于北方,即今所谓黄河平原与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东、河北省之一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尔后又渐渐扩张。其原因是远古时期,地球上发生浩瀚无垠的洪水之灾,东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区,由于红沙淤积,成为肥沃之沙质壤土,适于农耕,先民遂于是区拓展农业,故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化。人类文化种类大别约为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地带而有草原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