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兰盆会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孝亲怀慈普度亡灵的中元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9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9-09-10
    关键字: 中元节 民俗 盂兰盆会

    每年夏(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俗传上元为人节,中元为鬼节;佛教称「盂兰盆会」,这是道教和佛教在同一天举行的不同节日。中元节是超度亡灵、慈孝先亲,中华传统文化古代相传承,也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民俗节日,不但汉族盛行,我国的满、蒙古、达斡尔、彝、纳西、白、苗、侗、布依、壮、土家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而西方人则称为「中国的幽灵节」。道教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日称为后(下)元。道教崇信者一般均在中元节日,集于道观

  • 文章中元谈盂兰盆会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明士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中元节 盂兰盆会 释迦牟尼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放莲花灯之盂兰盆会中元节。盂兰盆会之擧,来源甚古,最早记载当为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五三八年)。「太平广记」引异闻云:「唐天寳时,任升之与郑钦悦言:梁大同四年七月十五日,律铭,其祖略遇盂兰大会,从驾同泰寺。」按梁武帝笃信佛法,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任升之为梁朝著名学者,曾校书秘阁,颇得武帝信任,从驾同泰寺参观盂兰盆会,其事可信。由此观之,盂兰盆会之擧行自南朝迄今,则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矣。盂兰盆会之来源,乃起自佛经。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舍衞祇园精舍

  • 文章漫談中元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6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中元节 迷信 兰盆会 同乡会 法会

    人人有分」的想法,踊跃去参加,对死者固得同沾法益,对生者又尽了 「孝思不匮」的孝心,想我全体同鄕亦必乐予赞助,以共襄善擧吧!中元节和孟兰盆会由于同鄕会擧行荐亡法会,不妨顺便将中元节来谈一谈,虽然九月份出刊之期,中元已经过去,但农历七月距地狱闭关之期尙早,仍不算是过时的背话。说起中元节,在我国亦是家喩户晓的令节!我国「道经」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五十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按上元张灯同庆元宵,中元荐亡以慰幽灵,下元吿成以报秋收,民间均有做养饭享先

  • 文章(諺語民俗)漁夫與小姐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9期  作者:袁塵影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乡土回忆 家乡民谚 盂兰盆会

  • 文章目莲救母与盂兰盆会的故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8期  作者:陳燮堂 出版时间:1990-08-10
    关键字: 目莲救母 盂兰盆会 思亲 风气闭塞 虔诚

    子弟修孝者,应念父母乃七世父母,每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养育之恩」,故佛徒于是日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亲恩也。今俗于中元节作盂蔺盆会,即此遗义也,但多误为施饿鬼者,盖未忘其缘起耳。惟盂兰盆经中亦有一说:谓目莲之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乃敎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会,以救其母。纪昀(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诗谶:『编修蒋菱溪,是赤崖先生的儿子,喜欢吟咏,有一首中元诗:「两岸红沙多旋舞,惊风不定到三更

  • 文章童年瑣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9期  作者:吳崇炎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童年 训示 新祠堂 盂兰盆会 往事

    秋天,风雨淅沥,亦有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之感。这里乃是吴江小学的校址,我在八岁的那一年,和邻居的三位小叔叔同时在先师孔子像前跪拜,如今想起来,尙似日昨之事。七月半有盂兰盆会,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天,在大厅上早就高搭了桌子,到那天的夜晚,鼓乐喧天,烟火匝地,请来的约有七、八位金峨寺高僧,身穿袈裟,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随着法器之敲打,讽诵高声的大忏经文;酒菓、肴品,一应具全,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小把一个新祠堂挤着没有空隙,在地上也用竹垫子排了一家家的供品

  • 文章常熟舊時習俗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子和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旧时习俗 接灶 真武诞日 盂兰盆会 重阳节登高

    初二日,南门乡人祭孚应王,龙舟最盛,佐以新鲜焰火,尤为奇特,游者雇舟排列而泊,热闹无比。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各庙均择日赛会,即春祈秋报之遗也。六月初一日起,邑人多持雷斋,至二十三日方止,是夕,石梅一带各庙宇,香火极盛,而妖姬美婢,亦于斯时艳妆而出,迨东方将白,始各散去。七月初七日,为浮瓜沉李之宴,亲戚以巧果相馈赠。三十日,为地藏生日,是夕,家家焚烧地藏香。八月初三日,举盂兰盆会,以祭咸丰十年,殉粤匪之难者。十五日夜间,焚香斗祀月宫,祝人寿月圆之意。二十四日,农人

  • 文章七月半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8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中元节 四川俗谚 盂兰盆会 何乔远 超度亡魂

    世俗作盂兰盆会,虽有此遗意,但仍加入「饿死囚徒」,成为佛道混合之产品。再则此举亦与儒家的人文精神之孝思相合,且合于返本之愼终追远的民族思想。据说中元节之盛,远在唐时。时佛敎大兴,故至七月十五,即有盂兰盆会之设。而开元四年,竟于中元夜,许京师张灯,此见于「唐会要」。而戎昱有中元日开元观观乐诗,足见其社会点缀,不下于中秋。又「东京梦华录」,谓中元买冥器彩衣为盂兰盆,挂搭冥钱衣服焚之,是宋时仍与唐同。但在诗人心目中,如李商隐云:「绛节飘飖空国来,中元朝拜上淸回,似

  • 文章閒話家鄕七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7期  作者:鄔烈梓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七夕 牛郎织女 兰盆会 鬼月 中元祭祖

    虽已踏入秋天阶段,中午炎热不减夏天,(过了立秋还有个末伏等待着),早晚凉爽,一天中气温相差大,健康稍差的人,冷热不当心就易被疾病侵袭。七月既是鬼月,各地习俗多办兰盆会,施放燄口,施食超荐,广结善缘,以保人畜安宁。提到兰盆会,就要用到和尙或道士。居住和尙的庵寺在家鄕很多,几乎三五里内总有一座,如奉化西坞有廻龙、福凝、延龄、欢喜四庵。三里内邻村尙有下陈的万寿庵,李家师桥的明心庵,庙山的停山庵,庙后周的福胜寺等。庵堂虽然住的多是尼姑,如你想找几名和尙念经放燄口打醮

  • 文章中元節的省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2期  作者:胡鵬年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中元节 民间信仰 盂兰盆会 由来 民俗活动

    于每年中元节期间,在同乡会公墓的四明堂举行祭祀及颂经活动,以表达追思及敬仰的诚意。这种民间传统活动,已是一种迷思,历久不衰。有家人亡故之乡亲,每逢此一节令,即主动参与礼拜,表达思念心情,此种敬天、事鬼之民俗、民德,已蔚为习俗。叁、中元节省思一、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日。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及道教的中元亦在同一天。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皆会来到人间受人祭拜。民间除了「盂兰盆会」、「抢孤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