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公益办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張訓強構築精彩人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管慶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训强 人物事略 家乡教育 文学写作 公益办学

    又广泛发动校友,共募得人民币五十多万元。大麻中学八十周年校庆:募捐得一百四十多万元,其中约三十五万元是他直接发动募捐而得。大麻中心小学的崛起和发展中共募捐的约二百万元中,约一百三十多万元是由训强师募得。去年,热心侨贤郭彦彬先生又出资五十万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而这五十万元,依然是由训强师募得而来。……办学经费犹如泥土,教育就犹如土上之大树。只有泥土越肥沃,树的根才能越扎越深,树上的花才能越来越繁茂,结的果才能越来越丰硕。他为了办学经费忙碌奔波,辛苦自如

  • 文章我的叔父捐資「建橋」及「建校」摘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蔣禮瓊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蒋禩炆 家乡公益 捐资建桥 兴办学校 建筑碑文

    我的叔父蒋禩炆先生,于一九三九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叔父即随部队远赴台湾,与家鄕断绝音讯达四十余年。一九八二年叔父从香港寄信回家,尔后即互以书信连系。一九八九年四月、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及一九九二年七月,叔父三次返回故鄕省亲及扫墓,目睹家鄕亲友贫穷及社会建设落后状况,心中至为悲痛,乃将其数十年军公敎微簿薪俸积蓄之存款,全部汇回家鄕,办理公益事业。其主要者则为捐资修建「鄕情桥」及捐资修建母校(晓江口小学)校舍。兹将「鄕情桥记」及「校宇碑序

  • 文章「五金大王」葉澄衷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0期  作者:董有華 出版时间:2004-03-10
    关键字: 五金大王 纶华缫丝厂 叶澄衷 公益事业 办学

    房地产业及沙船业。他经营的钱庄多达一百多家,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几乎都有他开的钱庄。清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他又在上海开设「纶华缫丝厂」,以后又与宋炜臣合资在汉口和苏州开设「燮昌火柴厂」。他自置沙船一百余艘,经营长江及沿海航运业务。到了十九世纪末,叶澄衷的资产已达八〇〇万银两,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巨富之一。他还向清廷捐资,得到了一个道员的官衔。叶澄衷出身于贫民,对民间疾苦颇为同情和关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他得悉浙江闹饥荒,便带头出巨资

  • 文章同盟會員陳冬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陳訪交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陈冬青 人物事略 家乡公益 捐办学校 捐办公路

    大埔县城(茶阳)居住。有上级好友拟调他任大埔县长,他婉辞不受,只接受县参议职务。陈冬青在茶阳居住期间,平易近人,热心公益。过去县城只有水路,可通船只航行,没有公路,因而交通不便。经陈冬青倡议,动员乡亲贤达筹集了一百多石大米(因当时货币贬値,凡商品交换,都用大米结算),开通了茶阳至大宁七公里长的公路,路开通后,从汕头买来一辆汽车,用船载至茶阳。司机成己秀则是从香港请来的。从此,我县有了第一条公路和第一辆汽车。过去百福坪有四、五十户人家,没有学校,人家孩子读书

  • 文章孫中山與華僑吳錦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2期  作者:裘堯亭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吴锦堂 热心公益 捐资办学 兴修水利 “移情阁” 资助革命事业 梅干菜

    热心公益」。这是中华民国五年九月国父孙中山先生为褒扬旅日华侨领袖吴锦堂先生多次慷慨捐助革命,而亲笔题写送给吴锦堂的匾额。今悬挂在吴锦堂庄屋的正厅中间,仍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这块金匾是吴锦堂孙子吴伯瑄在日本珍藏多年,于一九八九年五月运到慈溪市鸣鹤鎭白洋湖畔吴锦堂墓地的。吴锦堂(一八五五—一九二六),字作镆。出生在慈溪县观城鎭西房村,小时只读过二年私塾,就随父从事农作。十六岁丧母。一八八二年在上海虹庙萃丰油烛店帮佣,得到店主赏识。一八八五年与友人李遂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