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八大山人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古風流,蘇東坡之旅(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1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苏东坡 游记 滕王阁 庐山 八大山人

    绿荫满地,令人流连忘返。在离开滕王阁以前,我又到二楼,在东坡所书百幅屏幕前,和张正瑶小姐合照一张小影。据说东坡所书真迹早已在大火中焚毁,现在所挂的是从皇宫收藏的「晚香堂帖」所拓制的。我总算找到苏东坡与滕王阁的关系了。究竟书于何时何地,尚待考证。七、八大山人纪念馆:下午驱车前往巿郊「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姓朱名耷(因出生后耳朵特别大,乃取「耷」为名),其别号很多,有雪人、个山、驴屋、传繁、何圆、道朗、良月、破云樵者、相如吃等

  • 文章張羣先生以名畫贈故宮博物院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6期  作者:黃肇珩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张羣 故宫博物院 石涛 八大山人 石溪

    睥睨古今,横溢矩矱」,大涤子石涛的画,就以这样的气势,雄踞中国画坛三百年。他的「通景屛风十二幅」,被画坛公认为是他毕生写生的最佳杰构。画缘与友情嗜爱石涛作品的张羣和张大千,在民国二十年前后,同旅上海。这对好友争相搜求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书画,每有所得,就向对方夸示。直到石涛的十二幅通景屛风,在张羣的手中出现,张大千在「石涛作品捜索战」中,从此折服了。四十年前,张大千的老师淸道人李瑞淸,观赏石涛的这十二幅通景后,赞叹为:「天下第一大涤子」。二十多年后,当张羣

  • 文章周岸登及其詞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1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8-07-01
    关键字: 周岸登 诗词精选 八大山人 吴文英 周密

    吾好,待遨游五岳,归卧峩眉。风入松梦游陶然亭用梦窗韵天涯飞梦绕春明,疑冡读香铭。魂销眉黛烟波句,是湘卿、写怨缘情。碧血三年化蝶,茜窗一夕闻莺。流莺啼上夕阳亭,泪眼不曾晴。干卿底事春池皱,对芳韶、祇自销凝。几付华鬘刼换,等闲碑字金生。摸鱼儿和简庵靑云谱之作。靑云谱古桂,一本三柯。相传其地为梅子眞及八大山人遗蹟。道家谱牒藏观内,以此得名。背高城、小车近路,苕苕铃语初断。畦塍渐入神仙境,花度陌尘香软。秋意满。是桂苑分枝,招隐留经院。风旛自转。问故乇栖梅,王孙梦草

  • 文章乡哲八大山人朱耷之生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9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朱耷 八大山人 朱元璋 家学渊源 艺术哲学

    本文提要:一·楔子二·身世三·家学四·成就五·结语六·附画楔子去冬有位鄕亲来电话建言:江西文献的封面,老是刊些作古的同鄕像片,不无令人乏味,说的也是,老是一成不变,会给人腻烦;因此,必须力图革新。在过去有段时间,自文献改为季刊后,则多以故鄕名胜古迹为封面,间或亦有活动即影,曁时贤照片,作为封面图材,尔后自当求新求变,以答雅意。最近在偶然中,觅得鄕哲八大山人之书法及写生画图,系国立故宫博物院仅存之件,至为珍贵,据说这些画图,曾收入清宫「石渠宝笈」中珍藏,今

  • 文章八大山人字畫、後世流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鍾克豪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八大山人 书法特色 人物事略 书画藏书目录

    藏有八大山人书画目录计十七件⒈禹王碑文行书大中堂 184×65CM⒉行书条幅 172×43.6CM 鉴藏印:愙斋鉴藏书画、吴湖飘。⒊行书条幅 142×39CM 鉴藏印:汪向叔藏、舜钦。⒋昨夜风楷书七言联㈠ 148×29.5CM×2 鉴藏印:程桢义珍藏印。⒌昨夜风楷书七言联㈡ 148×29.5CM×2⒍庞公行楷七言联 132×29.7CM 鉴 藏印:南园小隐。⒎一桮行草五言联 129×31.5CM 鉴藏印:下联左下角一印莫辨。⒏山水大中堂 180×95CM

  • 文章青云谱道院与八大山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余建蘭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青云谱道观 道观历史 八大山人 隐居道院 花鸟画

    百姓尊称福主菩萨)治水于此时,也在此开辟道场,首创道家「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观上门楣题额「净明眞境」四字石刻至今仍存。唐太和五年(八三一)复建,刺史周逊奏请易名「太乙观」。宋至和二年(一〇五五)又被敕赐为「天宁观」。清初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八大山人偕其弟隐居于此,并拓基修建道院。又取「驾青云来降」之意,将「天宁观」易名「青云圃」。清嘉庆年间(一七九六—一八二〇),后人改「圃」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谱可查,象征

  • 文章清初之明代遺民畫家——四大高僧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明末清初画家 四大高僧 八大山人 石涛上人 石溪 渐江

    八大山人—佫姓朱,名耷,字人屋,江西人,明之宗室,甲申春,李自成破京师后为僧。尝修治八大人觉经,因自以为号,字雪个。八大的意义:「是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我。」取此为名,是相当自命不凡的。他书画署欵,往往八大两字联缀,山人两字联缀,看似哭之笑之,或笑之字样,寓意「哭笑难分,寄语亡国之痛」。在其画中,更常见到甚为奇突之签押,隐约是「三月十九」四个字所组合,据一般推断,三月十九是明崇祯帝煤山自缢,明祚终结之日,正是个沈痛之记号。山人本名由桵与思宗(崇祯)为兄弟

  • 文章八大山人书画在海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2期  作者:丁立鳴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八大山人 黍居 现存画作 书画展览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山人隐居青云谱时,爱种玉米,当玉米丰收时,他将丰收的果硕,一串串挂在自己的房门内外,一天,山人老友黎元屏走来,抬头一看,见到处都挂著玉米棒,触景生情,疾书「黍居」二字,山人看后,觉寓意深刻,连声叫好。他从三十六~六十二岁这段时间,(一五八九—一六一七)在道院中渡过。从此「黍居」便成了山人起居、修持、读书、作画的地,方今人所见山人生前流传下来的「神品」、「妙品」,都是在此而成。现在大陆保存山人遗作甚多,仅在一九八六年,为

  • 文章八大山人书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1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朱耷 八大山人 书法 人物生平 绘画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为明朝宗室后裔,明末天启六年岁次丙寅,公元一六二六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戈阳王府,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公元一七〇五年,终年八十岁,祖父贞吉公,父太冲公,均擅长书画,驰誉江南,八大山人天资颖异,性孤介,好读书,善诙谐、喜辩论,生长于书画世家,从小即受艺文的培育,养成了喜爱书画诗文和勤学的习性,八岁即能诗文,善书法,工篆刻,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十七岁入泮、考取秀才,为清初石涛,石溪,渐江四大画僧之首,对诗、书、画,都有卓越的成就,名噪

  • 文章八大山人与青云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志鵬 出版时间:1974-04-02
    关键字: 八大山人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中国绘画 青云谱志

    向大自然作眞实的探究,于是代代临摹,辗转抄袭,使中国的绘画艺术,成为公式化而陷于暮气沉沉的境地。可是陡然间异军突起,划时代的艺术大师八大山人及石涛和尙,却以豪迈沉郁的气势,简朴雄浑的笔法,创造出元明所未有的新风貌。这一革新和创造,确是震撼了中国的画坛。八大山人,原名朱由桵,又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由于他的先祖封藩在南昌,所以后来就算是江西南昌人,当明朝灭亡后,他便改名弃姓,叫做八大山人,字雪个。八大的意义是「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