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儿童日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耄耋閒話)節慶感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5期  作者:陳昂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拜祖 儿童

    以人情淡漠,连连发出感叹之言。今年四月五,正是三月初三,清明祭祖更有意义非凡,值得我人深思。儿童儿童节是由国外传到中国,考其主因为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为主旨,所以定为儿童节。我国于一九二五年因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为鼓励儿童上进,于一九三一年由孔祥熙提议,将四月四定为我国的儿童节。随着国府迁台,并合假期为妇幼节。我国的儿童节,等于虚设,既空洞又不切实际,可以说言而不行,行而不做,虚有其表,不切实际,此一儿童节是有名无实,实可感叹。我们回

  • 文章百年樹人的陽翟小學校長——陳延元鄉賢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3期  作者:徐金艇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陈延元 校长 贫困儿童 抗日中期

    教学。此外,値得一提的是陈校长非常有爱心,他曾为距离学校甚远的丙洲村贫困儿童,免费就学和膳宿的提供。陈校长于抗中期,从教育工作改行从政,历任阳翟乡、瑶亨乡、阳岗乡等乡长。康乡长曾追随陈校长担任多年会计干事。来台后,再三赞扬陈校长:一、操守清廉。二、尊重所属各保保长意见。三、准时到乡公所上班。

  • 文章關於《孩子的心》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劉楊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少年儿童 抗日战争 战争罪行 《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系我读高中时的习作。曾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在《八高青年》壁报上刊出。一九四六年九月九,《武汉报》文艺副刊《鹦鹉洲》再予发表,题目被编者改为《小琴》。文中的主人公——五岁的女孩小琴,出生在战火迷漫的一九四〇年。家乡枣阳新市镇,两次被寇蹄践踏,幼小的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仇恨本强盗的种子,即使本鬼子投降、下跪求饶,她也「不让他起来,让他尽跪着」。小琴的原型为枣阳新市镇的芳菊(乳名),与我母亲同族同学,我用的笔名,系把母姓置前,父姓置后。她小我十五岁

  • 文章三个伟大的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蒋介石忌日 儿童节 奋发图强

    四月四是民族扫墓节,也是先总统蒋公逝世纪念,更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三个伟大的节集在一起,意义自是非比寻常。淸明扫墓,拜祭祖先,愼终追远,显示中国人崇尙伦理的伟大情操。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绵壮大,全系于此。先总统蒋公是旷世伟人,他的一生系中国之存亡;他是国家缔造者,也是民族的救星。九年前今天的深夜,雷雨交加,撼地惊天,他老人家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无限追思和崇敬。儿童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明的希望。今天,他是我们呵护的小天使。明天,他

  • 文章故鄉的童謠(續)

    来源期刊:《同安》 第84期  作者:陳仲修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故乡 童谣 儿童玩耍 日常生活

    婴仔婴仔伓通吼婴仔婴仔伓通吼(哭),虎猫治(在)门口,呼呼「困」[1],赶紧困,阿母去担(挑)粪,去眞久(很久),野未来[2],虎猫咬肚脐,咬去阁(又)咬来,婴仔婴仔伓通吼!乖乖困,虎猫「才」(念蔗)会走。火金姑火金姑[3],跋[4]落土,坐我船,拍我鼓,食我蕃薯靡[5],配我咸菜脯,对阮门口过[6],搦(抓)汝来做某[7]。月娘刀纯月娘刀钝(念墩),囝仔刀利(念内),指(念纪)汝「无代」[8],拜汝三拜。白鹭鸶白鹭鸶,担粪箕,担到溪仔墘,跋一倒,一圆

  • 文章烽火浩刼中的一个宁波儿童(十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1期  作者:王宗傑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烽火浩劫 宁波 儿童 日军 封锁线

    续上期)冲过军封锁线一年四季中,寒冬的脚步,似乎最慢。当春雷初动,春寒料峭中,部队传出要去敌后的消息,这原是我们部队的贯例,春夏在前线,秋冬囘后方整训,养息。新兵怕打仗,听到消息后,终惶惶不安,愁眉苦脸。而老兵们则精神百倍,把他的第二生命,(武器)拿出来,擦了又擦,有些班长们,把大刀的红布缨子,换了新的,以壮行色。打草鞋的打草鞋,做背包竹架的,砍竹重做,各忙各的。老兵们口中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一副轻松自在的调调,与新兵们紧张不安,成了二极。而我

  • 文章烽火浩中的一个宁波儿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36期  作者:王宗傑 出版时间:1988-03-01
    关键字: 战争 宁波 儿童 教养院 日军侵华

    这些动物好像是被济公活佛,使过定身法,一只只正在跳跃、飞翔之际,突然被点了穴道,停在那里不能动弹,成了标本一般,也许是被那位神仙施了法术,一只只动物,俱变成了木石,永远恢复不了血肉生命,这些变成木石的动物,年长久,被大地所收藏。当上海「八一三」事变的孤儿来到此地,在建筑工人的挖掘后出土,重见天。牠的外形,仍旧栩栩如生,绝不会看成别的动物,给牠们分配了适当位置,接受月光华,和大自然的超渡,在风雨中、在月光下,看起来已有蠢蠢欲动的架势,加以时,可能会脱困

  • 文章两岸节儿童节日·两岸各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吳澄源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儿童节 两岸节日考 历史资料

    儿童节的期,两岸各异,中华民国是四月四,中共北京政府则订在六月一。公元一九二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八月,世界五十四个国家,爱护儿童之代表,聚集于瑞士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内瓦保护儿童宣言」,其内容为:儿童精神上应有之享受,贫苦儿童之救济,儿童避免危险工作,儿童获得谋生之机会,儿童敎养等问题。尔后各国政府响应,先后以每年四月四儿童节,以表达重视儿童之福利措施。中共北京政府建政后,则明定每年六月一儿童节,因为二次世界大战

  • 文章中时摄影记者林国彰作品被麻风烙印的小孩登上朝鲜报头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0期  出版时间:2004-08-25
    关键字: 朝鲜日报 麻风病 摄影作品 儿童 获奖

    中国时报资深摄影记者林国彰以「被麻风烙印的小孩」系列作品,获得韩国东江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家大奖」及「最佳个人作品」,受到当地媒体高度注目,朝鲜报并以大篇幅专访探讨林国彰关怀大陆四川麻风村儿童的心路历程。林国彰前亲赴韩国江原道领取这项摄影界的殊荣,他镜头底下麻风村孩童眼底「奇异的光彩」,以及他获奖最开心的是可以拿一千万韩元奖金,为麻风村的孩童再筑一段希望之路,背后的故事,吸引了当地媒体的注意。前「朝鲜报」文化版即以头题大篇幅报导林国彰的专访,介绍

  • 文章抗战时期的平陆儿童敎养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儿童敎养所 抗日战争 日军罪行 奴化教育

    一九三九(民国二十八)年五月至一九四一(民国三十)年五月,侵华军对防守晋南中条山一带的国军,发动过十数次战役。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广大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晋南中条山一带的少年儿童到处流浪。中央赈济委员会第七救济区专员曹仲植奉命收养平陆、夏县、垣曲等地灾区儿童,组成儿童教养所,虽仅存在了两年时间,但其收养儿童和为抗战培养人才的作用却非常显著。平陆儿童教养所成立于一九三九年秋。在卫立煌长官部曾驻过的平陆县大寨村,与战地服务队合并,委任邓文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