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故一得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儒家 思想 评述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攸久的文化和长远的历史。她的文化精神,是置基于人的身心之上,体察人性,发扬人性,是人本精神,人本文化。不是以物为本,也不是以神为本。这种文化精神,在各家的学说当中,只有儒家能体察她的根源,体会她的含蕴,而发挥得淋漓尽致。一部四书,是汇集儒家学说的宝库。中国人必须硏究它,体会它,实践它,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眞正完美的中国人。全世界的人,如其眞能知道它,力行它,世界才能有眞正的和平。本人幼小时,对四书曾读过,背诵过。但对其中的道理,是食而不知

  • 文章儒家的淑世精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儒家 淑世精神 现代社会

    一、儒家淑世精神的渊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古黄帝开国,修德牧民,政敎设施,早有创制。以后再经唐虞三代继续发展,及至西周,国家典章文物以及社会习俗规范,愈加周密完美,灿然大备。孔子以天纵智慧,继承了历代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取其精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订礼乐,赞易象,作春秋,使民族文化更为明著而光辉。他并且开私人讲学的先河,弟子三千,问业受敎,薪火相传,蔚成风尙,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遂能广布于天下,流传于后世。所以孔子及其传者,对于民族文化

  • 文章儒家的淑世精神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8-11-15
    关键字: 儒家 淑世 精神 渊源 现代社会

    一、儒家淑世精神的渊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古黄帝开国,修德牧民,政敎设施,早有创制。以后再经唐虞三代继续发展,及至西周,国家典章文物以及社会习俗规范,愈加周密完美,灿然大备。孔子以天纵智慧,继承了历代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集其大成,取其精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订礼乐,赞易象,作春秋,使民族文化更为明著而光辉。他并且开私人讲学的先河,弟子三千,问业受敎,薪火相传,蔚成风尙,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遂能广布于天下,流传于后世。所以孔子及其传者,对于民族文化

  • 文章儒墨同源芻議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蔣君章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儒家 孟子 墨家 兼爱

    智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有抱负的智识分子,都想方法如何实现统一,作为他们对时代的贡献。这是春秋晚期以后学术思想发达的背景。但是知识分子要使国家统一,却有见仁见智的不同。儒家以仁政为他们统一国家旳方案,法家以实施法治为其统一国家旳方案,农家以重农为其统一国家旳方案,兵家以强兵为其统一国家的方案,纵横家以国际上纵横捭阖为其统一国家旳方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都各有所偏,不免一孔之见。最后统一全国旳秦,则是兼用各家之长,但独拒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思想旳基础是博爱,是爱民

  • 文章儒家一贯之道的意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 学术观点 一贯之道 意境

    论语里仁篇载:孔子以「吾道一以贯之」语曾参,曾子以「忠恕」二字释夫子一贯之言,这是世人所熟知的,而且前人对于「忠恕」二字的解释,也已非常详备了。所以笔者不愿再就此二字,作复述式的说明,只是想借这个题目,就一得之愚,探讨一下儒家修养所表现的意境,说得明白点,就是凡修养到了什么程度,其表现就自然趋于一致了的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一贯之道的意义所在。为淸楚起见,我先把要探讨的纲领,开列出来,然后再依次论述: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二

  • 文章論忠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政大畢業 杜心玲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忠恕之道 儒家思想 人生哲理

    一个国家社会的强盛与否,可以从其组成分子,各个国民日常的操守和行为中看得出来。一个罔顾忠信、重利轻义的人,其所做所为必皆缺乏廉耻,以一己之利益为先而置国家社会于后。这种人是国家民族的败类,社会上的害群之马。要使国家能够强盛,社会能够安康,就必须把这些败坏法纪、唯利是图的害群之马消除殆尽。靑年守则第一条说:「忠勇为爱国之本」。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在强调忠恕的重要性。所谓忠,就是尽己之心,恕就是宽恕爱人。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仁爱,而以忠恕为其

  • 文章從孔子的仁到孟子仁義之時代背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汪義侯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仁义观念 纲常伦理

    一、前言孔子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寿七十三岁。是春秋时代末期儒家的创始者,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敎育家。他的政治思想,一心想维护西周时代、注重礼乐典章的政治体制。在敎育上主张「有敎无类」。敎育应该平民化,不应专为贵族而设。有弟子三千人,中有七十二贤,他曾做过鲁国宰相,三月而国大治。我国因为有这样一位圣者,二千多年以来,文化灿烂,光耀寰宇,成为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宋儒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 文章薛宝钗与儒家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訓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薛宝钗 《红楼梦》 儒家文化 人物评价

    祖居金陵的薛宝钗,出身于「书香继世」的皇商贵族之家,自小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她遵从的是儒学儒敎,信奉的是儒家文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孔孟学说的信条。她学识渊博,精通诗、词、曲、赋和绘画等艺术。她「会做人」又做人大方。在家为典范的闺秀淑女,出阁后应是典范的贤妻良母。佐夫敎子,修齐治平。在曹雪芹笔下,她是个封建社会的理想化人物。所以,贾母等人对她的极力称赞,不是没有根据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总体反映。从古代社会传统的价値观念来看

  • 文章薛宝钗与儒家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張訓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薛宝钗 儒家文化 封建传统

    学识渊博来看,林黛玉比薛宝钗要稍逊一筹。因为宝钗文化功底之厚实、文化敎养之完善、广阔,无论是林黛玉、史湘云还是薛宝琴,是没有能赶上和超过她的。不管是风流还是文彩,在那「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情于女儿的时代,这朵「艳冠群芳」的牡丹,是当之无愧的花王。薛宝钗自小受过高深的文化敎养和儒家文化的薰沐,她对子集百家、诗词歌赋、书画琴棋、禅学医理,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也无所不精的。她就是以自己的博学精通和才艺,才能摘取这块「艳冠群芳」的金牌。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

  • 文章經史子集閱讀志要(十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蔡禹章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经史子集 《论语》 儒家思想 读后感

    第十二節 論語論語者,論,議也。語,論也。議論事物之理,以達其義也。論語乃經書之一種。其定義,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與時人以及弟子相與言,而聞夫子之語也。段氏注云,凡言論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一人直言是非,或與人相答辯難,謂之語。是孔子與弟子及其時人,或無問直言,或枏互辯難,循其理,得其宜之語錄。而爲群弟子相與輯纂之善言也。乃爲人處世之準繩,執政者施政之法則。計二十篇,論語篇名皆取於首章,然各篇內容則包含爲學、爲政與德行多方面,與篇名並無多大...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