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儒家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儒家渊源 理学研究 儒家经典

    一、儒与儒家一、儒—儒家以孔子为祖,但「儒」的名称却是先孔子而有的。周礼说:「儒以道得民」,儒的名称始见于此。什么叫做儒?儒即礼经之所谓君子,而君子又是士人的学德可佩者的通称。二、孔子生平—孔子从十五岁起就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学成,到了五十二岁始以大司寇的职位辅佐鲁定公,五十五岁辞官而去,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回到鲁国,删定六经。他死后,门人集录其言行为论语二十篇,这部书,便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经典。三、儒家甲、儒家的兴起—相传孔子的门人有三千之多,而品学俱

  • 文章中華文化要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儒家 佛家 道家

    一中华文化,大体上说,乃以儒家为主流,其次为佛家,道家。儒、佛、道、三家,各有其博大精深之理论,各有其济世利民的敎化方式,详细说来,经纬万端,本文则略述三家本旨之异同,而明其二千年来所以能相辅相成的渊源所在。二儒家言「仁」。仁之本义,是谓天道;天道下济而光明,为万物之主宰。所谓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是以天道之德,乃为「好生爱物」;好生爱物,便是儒家所说「仁」之本旨。依此而比喩圣人之心,廓然大公,全不见有我之私;但思道济苍生,而不以为己荣。故云:天、地、圣人

  • 文章从有所为有所不为谈到儒家的义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措,制度之兴革,政策之制订,是否允当正确,在在关系国家之治乱。社会之隆污,因此领导者宜如何端正心志,除贪袪私,开诚心,布公道,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领导者虽具远见与智慧,然仍不能无所蔽障,无所困惑,而儒家的义利之辨,无异为破解困惑唯一之良方。四、儒家心传义利之辨㈠孔子思想中心为仁,谈利必及于义儒家开山祖师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无所不包,然就其中心思想言,则是一个「仁」字,一部四书,尤其论语中,论仁篇章特多。论语中「仁」字有一。九次之多,至孔子论「仁」有七十九

  • 文章儒家思想是导向人类的明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理性 儒学 文化教育

    壹、前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中华文化的主流,并且是世界人类导向正途的重要依据。今日的社会,虽然进入民主、科技的大时代,但是仔细硏究儒家思想,它不但合乎时代的需要,而且负有推动时代的神圣使命。孔子是儒家的中心人物,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那时的知识份子思想分歧,人民无所适从,社会秩序混乱。可是孔子的思想,确实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于当时为政者私心自用,未能完全接受孔子的忠言,治理国家社会,但是他的思想,已成为往昔两千多年文化发展的里程,也是导向

  • 文章孔子論仁及其延伸的觀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与恕的关系,毋宁是儒家理念的核心,在此处,孔子于旧解之外,提出了崭新的内容。在第四节,颜渊问仁,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回答,而且加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项细目。同时,他又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一句话,说明了「仁」的自发性,也正因只有这样的自发性,「仁」成为人人有之的普遍人性。在第廿二章,樊迟问仁,孔子先说明「仁」是「爱人」,「知」是「知人」,然后又

  • 文章「倫理」功利觀的昇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 伦理关系 等差秩序

    亦即人与人生活关系中相处的道理。儒家思想最重视人伦关系的建立,孔子力倡「忠、恕、仁、爱」之道,孟子更律定「五伦关系」,认为惟有如此,才是安定社会,繁衍种族的基础。孟子所举的「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必须要作到「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才能够各守其分际,各尽其责任,建立亲密的人伦关系,进而维系著互助合作的社会模式,从而产生安和乐利的生存环境。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 文章孔子與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孔子 儒家 子路问津 方城 楚狂接舆

    孔子是我國春秋晚期人,一生經歷坎坷,為了宣揚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曾周遊列國,足跡曾踏遍中原大地,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推進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進步與發展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如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充分說明孔子學說也已經成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城縣在春秋時期曾為古繒國封地,後因楚文王「過鄧伐申」,淪為楚國附庸。戰國時期,繒國被迫遷至河南信陽一帶,此處置陽城縣尹,為陽城公封地,是楚國申北一重要兵賦基地。後屬韓國,秦統一六...

  • 文章河南二程子淺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蔡元培 二程子 《中国伦理史》 儒家思想 理学研究

    前言蔡元培《中国伦理史》说:「吾族建国以来,以家庭为模型,以一族文化同化异族,故一国如一家也。」又说:「唐虞三代思想萌芽,人文心理以家长制,发展为敬天畏命之观念,之后儒家、道家、农家、墨家、法家兴起,洎乎周代,人类之公性,不仅体魄快乐自餍,恒欲求精神之幸福,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兼采尧舜禹汤之古义,推本性道,以励志士,先制恒产,乃教凡民。以礼节奢,以乐易俗,公德私德上承政府下依民心,天人之间恭敬祭祀不言鬼怪。」儒家思想至汉董仲舒渐为正统,惟汉末至魏晋,经学

  • 文章西漢治術黃老儒法交互運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姚秀彦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黄老之学 儒家 法家 道家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实际采用的先后,是法、道、儒。现姑且以前者顺序来述说。儒有早期儒家和后期儒家之分,早期指春秋时孔子以前,主要内容是西周学术典籍,也就是六艺,或后人称的六经,具有典雅的贵族风格。后期的指孔子以后至战国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子学,他们虽称道先王却主要在抒发己意,分驰新说,具有创新的格调和平民意识。二者虽有不同,但仍有共同的宗旨和精神,他们谋求人在时空中的定位,纵的方面,求上下古今的传承;横的方面,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各种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进而达成社会秩序的建立。生活

  • 文章孔子何以廣受世人之崇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世界影响 历史影响 日韩学者

    本文爲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陳立夫先生應美國芝加哥孔子社敎中心、美中國建學術聯誼會、及美中科技協進會聯合擧辦敎師節慶祝大會與文化座談會之邀請,所發表之專題論文。今日美國社會,亦在推崇孔子;最近美國總統雷根在加州對美洲中華會所聯誼會年會中發表英文賀詞,亦曾明確引述孔子在大學一書中所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When The Individual Families Have Learned Kindness.Then The Whole Nation Has Learned Kindness.When The Individual Families Have Learned Co...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