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傀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木偶戲古今談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7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2004-12-30
    关键字: 木偶戏 傀儡戏 傩文化 特点

    木偶戏于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前,从外地传入该鎭,至今已有一五〇余年历史了。迄今,该地的艺人已传至四代。从舟山木偶戏的形成和传承来看,也许比舟山的「跳蚤舞」和「舟山锣鼓」年代更早,更悠久,可称得上是舟山的一门古老艺术。据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编纂的《定海县志》「风俗篇」中记载,舟山的木偶戏,古称「傀儡戏」。该志曰:「傀儡戏有两种,俗皆称之曰「小戏文」。一种傀儡较巨者谓之「下弄上」,皆邑中堕民为之,围幕作场,大敲锣鼓,由人在下挑拔机关,则傀儡自舞动矣,其唱白

  • 文章續「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9-08-10
    关键字: 木偶戏 傀儡戏 草台戏 香伙戏 乡土民俗

    六十五、木偶戏舞台小,台下幕低垂,一动一言凭独角,忽颦忽喜笑群痴;欣赏木人嬉。木偶戯仅一小板台,下垂布幕,演者隐其中,双手玩弄木偶,出台表演,口头并作各种声调道白,供众观赏,儿童尤喜。六十六、傀儡戏文武备,鼓乐后台陈;莫道侏儒无伎俩,且看将相显精神;演唱悉由人。傀儡戯范围较大,台分前后,中隔半壁。前台牵提表演,生、旦、净、丑,各尽其态。后台高唱剧词,并有文武场乐器伴奏,十分逼眞。六十七、香伙戏七言调,鄙俗合愚知;本属巫师祛恶祟,也编戯剧唱新词,京、沪竟

  • 文章漫談戲劇(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4期  作者:王和聲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布袋戏 傀儡戏 歌仔戏 九甲戏 打城

    前言从童年五、六岁开始,我就很喜欢戏剧。家鄕泉州城,经常在各小广场搭着戏台,演出地方戏——布袋戏(掌中班)、傀儡戏(木偶线抽戏)、戏仔(七子班)、老戏、打城(僧戏)等;也有跑码头的京戏,家鄕人管喊平剧为「江西戏」。学校的师生,偶然也有「文明戏」的演出。凡遇有这种场合,我总必跟祖母或其他姑、姨、舅、妗、伯、叔、兄、弟们去凑热闹的。电影方面,从默片的」珍珠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姻缘」、「罗克开快车」、「王先生与小陈」、「查理卓别林」到有声的「空谷兰

  • 文章東嶽廟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2期  作者:欣禾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东岳庙 善男信女 傀儡 八仙贺寿 赵韬征番

    泉州东岳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遍全邑,远地信徒来庙许愿酬神者络绎于途,名闻遐迩。庙中驻有傀儡■一班,遇有酬神者来,必招徕信徒以演一出始可表虔诚,亦籍以增加收入而维生活,信徒以所费无几,皆乐而雇之演。然该傀儡仅学一出戏目,实则赵韬征番耳,但因一班戯只有一出戯目,不光彩,因而在戯目册上加上父子状元,(父子状元亦名赵韬征番)任信徒择选,某日,有一信徒既不择赵韬征番,亦不演父子状元,指定要演八仙贺寿,讵知信徒与班主正在洽商中,班内鼓锣二手立即开锣击鼓,于是班主乃

  • 文章布袋戲與院内布袋戲班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布袋戏 起源宋代弄傀儡 布袋戏班的发展 表演形式 代代相承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由藝人操縱手中的布偶表演,因木偶小,全戲班放在一個大布袋中即可,故稱「布袋戲」。據傳宋時已有「弄儡傀」,朱熹得意門生陳淳知漳時:秋收之後,豢優人作戲或弄儡傀。布袋戲發源於泉州(稱南派、唱南曲)漳州(稱北派、唱京調),據傳泉人梁炳麟多次赴試均名落孫山,從此四出遊玩。一次,他偶見街頭表演儡傀戲的提線木偶,回家仿制木偶的首面和手肢,制成人形,套在手掌中,以裨官野史爲體裁,用閩南話編劇演出。明末清初,泉州戲班到台灣,道中遇颱風、翻了船,被漳浦白...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