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呂佛庭大師的宇宙觀與藝術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吕佛庭 艺术观 世界观 佛学

    呂佛庭大師為我河南鄉長前輩,亦曾為我「河南同鄉藝文會」及「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會長多年。對會務之指導、會員的啟發與鼓勵,以及對會員們處世作人的示範,身教、言教等等,都為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與印象。因此,我們都以「佛老」相稱而不名,用表敬重。佛老為河南省泌陽縣人,生於民前一年十月。天生慧根,不慕名利,淡泊士途,喜愛自然,遍訪山水名勝,名剎蘭若,青燈古佛,暮鼓晨鐘,日久便生離俗之念。後攻讀於北平美專,致力丹青藝術,深耕書畫,在心靈上,更上層樓,遠離塵囂,執於...

  • 文章慶祝玄奘大師的意義專刋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悟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佛学 学者观点 人物贡献

    国家元首——唐太宗的欢迎,其热烈和盛大,同样的也是空前,就在今天看来,不但是空前,由一千三百八十余年来,还没有第二人出现,如是受人赞叹崇敬,也可以说算是绝后了。可是像这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国的正史上,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亦未受到国人民族普遍的敬仰。迄到近代,自由学术的风气膨胀,才稍为受到学术界人士的注意和尊崇。也因此才有许多硏究玄奘大师的文字出现。衲在佛学院初读八识规矩颂,即崇敬玄奘大师。又读了西游记及大唐西游记,更增加了衲对大师以五体投地的尊敬。在中华民国

  • 文章大師風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鹿宏勛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讲经 佛学 人物回忆

    玄奘大師於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八月初一日隻身由長安出發,誓志西行取經,那時他才廿六歲,發願若不到天竺,寧可死在路上,決不東歸一步,終於冒險西行五萬多里到達印度。一生之中,自國內修學,西遊求法,主持譯經,經他領導譯成的佛門經典計有七十五部,總共一千三十五卷,開法相唯識思想的先河,是我國歷史宗敎中的偉大聖哲。誦經驅虎根據後世「獨異志」一書中所載唐僧取經事有稱:「沙門玄奘,唐初往西域取經,行至罽賓國(Kapisa),道險,虎豹不可過,奘不知所爲,鎖門而坐至...

  • 文章最偉大的外交家翻譯家唐高僧玄奘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張三義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玄奘 洛阳 佛学 西行经历 外交

    就能背诵四书五经,由此可见其慧根之深,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涉猎了诸子百家学说,尤其对于佛学兴趣特别浓厚。在六世纪末叶,佛敎在中国就已经进入了鼎盛时代,那时就有许多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佛经在民间流传,因为那时候的老百姓心性善良,信仰佛、菩萨、神,䖍诚的多,迷信的少,也没有人会想到利用佛敎神力去骗人,制造神奇故事骗人去迷信,从中取利,根本没有神棍这个名词。因为玄装天资颖慧,确有先天性的慧根,尤其对于佛学特别喜爱,因此就在他十三岁那年夏天,征求他父亲的同意离开家庭

  • 文章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舍,毘昙,时有讲授。奘师执卷服膺,竟忘寝废食,不数年间,对佛学便有了很深的基础。然为更求进步,便与其兄往各方参访善知识,先至长安,十八岁时,经子午谷入蜀,居成都,又学习了四五年,对摄论,毘昙,俱舍,湼槃,都有更进一步硏究。武德五年(六二二),时年二十一岁,即于成都受戒。坐夏学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旅至荆州宣讲毘昙,复至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弱冠方过,足迹已遍全国。复至长安,从僧辩法常诸大德游,硏诗经论,彼等知其根机很大,便叹惜道,「汝可谓释门千里驹

  • 文章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佛经翻译 佛学思想 文化交流

    舍,毘昙,时有讲授。奘师执卷服膺,竟忘寝废食,不敷年间,对佛学便有了很深的基础。然为更求进步,便与其兄往各方参访善知识,先至长安,十八岁时,经子午谷入蜀,居成都,又学习了四五年,对摄论,毘昙,俱舍,湼槃,都有更进一步硏究。武德五年(六二二),时年二十一岁,即于成都受戒。坐夏学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旅至荆州宣讲毘昙,复至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弱冠方过,足迹已遍全国。复至长安,从僧辩法常诸大德游,硏诗经论,彼等知其根机很大。便叹惜道,「汝可谓释门千里驹

  • 文章发扬儒家与佛学思想促进世界和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孔德成 出版时间:1987-03-02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佛学思想 伦理道德 世界和平 学者观点

    儒家思想源于中国孔子,佛学思想源于印度释迦牟尼,至今都约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而佛敎传入中国的确实年代,纪录上最明显的是鱼豢魏略西戎传所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也就是西元前二年)。最早的佛经汉译者,一般认为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也就是在公元一四八年)到达洛阳译经的安息人安世高和桓帝末年来华的月支人支娄迦谶最有名。而目前所知,最早参与翻译佛典的中国人,是安世高的弟子严浮调。汉译佛典的传布,使经学渐盛。到了东晋,佛法便深入中华文化,西行前往印度求法携经而囘的第一人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道源法师 佛学 同乡动态 议员候选 海外来鸿

    一、道源法师(河南人)海会寺传戒五名虔诚信仰佛敎的美国靑年,为了研究佛学哲理,于十一月九日在基隆市海会寺,接受道源法师三十二天的传戒,正式皈依佛门。这五位虔诚的美国佛敎徒,是经美国华盛顿城度轮法师的介绍,于今年十月三十日夜晩,搭乘国泰航空公司班机飞抵台北松山机场,然后由基市海会寺派人接至该寺住宿。十一月九日是道源法师(河南人)七十岁生日,他们五位也就趁着这个好日子,开始接受道源法师三十二天的传戒。他们五人中,三名是男士,二名是女士,都住在华盛顿城。在美国

  • 文章仁者記存 頂禮悟朋上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倪豫琴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明悟法师 往事回忆 人物事略 佛学教育 人物悼念

    不少出家人得以随政府撤离来台,抵台后,在海明成立「玄奘孤儿院」,收留弃婴、孤儿,或低能儿,照顾其生活,安排其教育,使幼有所养,及长,为社会所用。此外,凡有困难,来求师父的,他一定尽量帮人解决,设法满足人之愿。眞无愧为救世济众的「活菩萨」也。师父除以大悲大慈之心,为人脱离苦厄外,数十年来推广佛学不遗余力。曾在台湾先建立「大悲院」、「观音院」、「海明寺」、「玄奘寺」、「西云寺」等禅院,在洛杉矶创立中美学会、橙县学佛会、护国禅寺等道场。门下皈依弟子无数。其他如到

  • 文章中華人文的核心——恕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恕道 宽仁之道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理学经典 佛学经典

    我國自古以來,語言文字均重簡潔而非繁瑣。這一傳統大約是孔子作春秋開其端,即所謂:「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是也。因此,論語中有子貢之問:「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後來對聯興起,學者根據古聖先賢的智慧,歸結爲一聯:「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就形成了國民作人的基本規範,推而廣之,足以爲修齊治平的準繩,無往而不利。一、四書中有關恕道的論述中庸第十三章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