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何如璋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何如璋故居人境卢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永年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何如 故居 人境虚 梅南中学

    何如璋(一八三八—一八九一),字子峨,家名行扬,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人。同治七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三年,晋侍讲,首任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三月一日)卸任回国,晋侍读,诰授通奉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十月九日),出任福建船政大臣;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因法舰入侵闽江,清廷执迷求和,而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奉召回京;光绪十一年,受屈为清廷的替罪羊,被革职充军到张家口;光绪十四年秋期满释放,受聘为潮州

  • 文章補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9期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何如 家人来函 修改错误

    何子峨先生是吾埔最有名的淸代季年翰林,但据李文忠公文辑要何如璋籍贯与衔所加之标点,则将其姓名何如二字连上,作问词,等作人名,而籍贯衔名,更多误解;如去年九月间容天圻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一文称其为番禺人,额外侍讲,使日公使或说是副使。邓家孙先生即日致函更正后,容再引李慈铭为据,以示无误。家孙即再函更正如下:编者先生:今晨读容天圻先生对何如璋籍贯衔名问题,致中央副刊编者先生大函,大度如海,能纳细流,深致敬佩!博雅如容先生,我早预知其文,必有所据;今再提请更正

  • 文章何如璋故居人境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楊燕秀 蕭紹彬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何如 故居建筑 客家府第建筑 历史价值

    梅县清代变法维新著名活动家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名闻遐迩。而大埔也有人境庐却鲜为人知。此庐座落在湖寮鎭双坑村田心小村。据双坑《崧里何氏族史》记载,为何如璋故居。何如璋,字子峨,一八三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为编修,我国首任驻日本大使。尔后任福建船政大臣、韩山书院讲席等职。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属上下堂两回廊的双堂屋,座西北向东南、方位坤兼申。进大门,过屛风,院内兰桂飘香,其中有一株造型奇特的百年黄皮果树。门前修竹婆娑,小溪蜿蜒,属典型客家府第式建筑。据云

  • 文章何如璋正名在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何永年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福建船政大臣 何如 弹劾 清廷

    何如璋(一八三八—一八九一),字子峨,家名行扬,广东大埔双坑人。咸丰十一年中举;同治四年,任五品衔知县;同治七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三年,晋侍讲,首任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为国争公理、抗强权,坚持睦邻友好,完成艰巨外交使命,不负国人期望,被誉为「不辱使命的何如璋」(见《岭南文史》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二三三页);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三月一日)卸任回国,晋侍读,诰授通奉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光绪九年,接任福建船政大臣,「马江船厂创于沈文肃,所用者多其乡亲

  • 文章何如璋陵墓游记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蕭紹彬 楊燕秀 何豫海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何如陵墓 游览纪行 文物古迹 《梅州市志》

    何如璋,字子峨,大埔县湖寮鎭人。同治七年中进士,中国驻日首任公使,黄遵宪时任参赞。出使期间为捍卫国家尊严,争取侨民利益等贡献殊多,有“不辱史命的何如璋”之美誉。光绪十七年九月病卒于韩山书院。何如璋陵墓在灵山秀水的莒村伯公岗,山形及「九龙朝珠」。此墓载作《梅州市志》中“文物·古迹·胜地”篇,为文物保护单位。据莒村前辈说,何如璋出殡时极尽哀荣,幡轴数以百幅,沿途鞭炮声不绝于耳。不少人自动聚集在两侧道旁,敬其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更独特罕见的是何如璋之子寿朋

  • 文章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何如 驻日外交 东渡日本 《使东述略》 国家主权

    何如璋字子峨(一八三八至一八九一)大埔湖寮双坑人,清朝首任驻日本国公使,是一位爱国外交家。何自幼勤奋,牛角挂书,终成大器。一八六一年举于乡,后为五品知县。一八六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不久升侍讲。由于热心研究财务,得李鸿章荐为首任清政府驻日本国钦差大臣。一八七七年十月,组成以何如璋为公使,张斯桂为副使,黄遵宪为参赞以及随员僚佐二十余人的第一任驻日使团,随即东渡日本。这是中日两国自隋唐以来,第一个以正式国书缔交的使节,受到日本各界人士和旅日华侨

  • 文章清驻日本公使何如璋轶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何克強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中国近代外交史 何如 历史轶事 石牌坊 纪念建筑

    何如璋(一八三八—一八九一)是中国近代史上,颇为有名的大埔人。原由有二:他是中国第一代外交家,光绪三年(一八七七)首任中国驻日公使;一八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爆发的中法马江之战,中方惨败。何如璋(船政大臣)和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大臣)获罪,充军张家口。对于何如璋的历史功过,尤其是马江之战,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牛角挂书何如璋出生在大埔县同仁社崧里(今湖寮镇双坑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一个农家有八个男孩、一个女孩,家计之艰可以想见。于是唸了几年私塾后,这个

  • 文章還原歷史眞像—馬江戰敗是清廷執迷求和的惡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韓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中法马江海战 历史考证 何如 作战经过 史实考证

    福州晚报》记者刘琳先生,在中法马江海战一二〇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于今年四月三日在《福州晚报》A1版发表了题为《还原历史眞面目》的评论性文章。刘先生在撰稿前特地采访了现年七十九岁高龄的福建师大著名历史学家陈贞寿教授。他说:根据陈教授新近考证:马江海战中的张佩伦和何如璋都积极备战并力主先发制人。马江战败完全是清廷执迷求和的恶果。然而,长期以来,民间及官方对张何二人的偏见和丑化,却没有史料依据。希望今后在修《清史》时,实事求是还历吏眞面目。老福州人说起中法马

  • 文章清朝外交家中的书画名家何如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郭而康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何如 人物事略 书画作品 中日外交 中日友好关系

    何如璋,字子峨(一八三八至一八九一),大埔县湖寮鎭双坑村人。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中举,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为翰林院侍讲学土,并授为我国首任日本公使,时年三十七岁。何如璋出使日本不辱使命,不负国人期望,是「一位满怀爱国热忱的正直官员,一位在外交方面很有战略眼光的驻日公使,一位开明、进步、努力学习世界先进事物的新型士大夫。」(孙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俞政语)但其以丹青传情,翰墨联谊,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事实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