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伤寒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保健常识)谈伤寒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54期  作者:俞金鳳 出版时间:2015-05-10
    关键字: 保健 伤寒 伤寒 预防 治疗 确诊

    什么是伤寒伤寒病的感染是经由「沙门菌」里的「伤寒菌」而引起发病。至于伤寒病的来源,那是因为伤寒病人或是患有伤寒带菌者的排泄物,污染了河水或食物,而传染他人,所以同一地区往往有多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病例。台湾曾经也发生过伤寒病例,据七十二年八月十日联合报新闻报导:新竹地区已确定二十七人为疑似伤寒病患。我们的饮水或食物如果被污染到「伤寒菌」,吃进人体后,又必须达到相当程度的数量,大约经过一至二周的潜伏期,才开始发病。伤寒的初期症状,往往让病人误以为自己

  • 文章中國單方集(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78-10-02
    关键字: 中国单方 伤寒 症状 治疗方法 单方说明

    一、症状:西医所谓「伤寒」,日本译作「肠窒扶斯」,一名「肠热」,台湾土语谓之「肠仔病」,即中医所谓「湿温」也,为传染病之一。病源由一种杆状菌,侵入肠部致发生溃疡而起。潜伏期大约二周,至少四周始可痊愈。初起症候,全身倦怠,食欲锐减,口渴、失眠、脾肿、腹满,头痛几为必发之症。第一周热度高达三十九至四十一度。第二周高热不退,便秘,或腹部发生红色之蔷薇疹。第三周每易发生肠出血或穿孔性之腹膜灰,为此病之危险期。第四周神志渐淸,各症渐退,已现日就痊可之曙光矣。舌苔

  • 文章張仲景學術的個案(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仲景针灸法的特点⑴在仲景的著作中,与针灸法有直接关系的条文达六十九条之多,其中「伤寒论」为四十三条,「金匮要略」为二十六条,其条文内容分类见于下表:注:误治中有二条同时谈到温针与火逆,故算四条,因此总数为七十一条。其中使用穴位的部份,伤寒论中有十八处,金匮要略除与伤寒论重复者外,尙有九处。若按其原文所指及后世医家所补释的穴位名称,既有期门、巨阙、历兑、足三里、风池、风府、大椎、身柱、肺俞、风门、肝俞、大溪、鬲关、关元,气海、百会、建里、中极、幽门、交信

  • 文章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续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是怎样成立的,让我们先读伤寒论的序文,这序文是仲景的思想、家庭以及身世交待最清楚的一篇文章,虽然祇有几百字,却是展现出仲景慈悲大爱的胸襟。至今这篇文章的章句,还常被医家参考引用,传诵不衰。尤其是国家中医师考试,过到试题解答,文中章句仍常被引用,借题发挥。玆将伤寒论原序刊列如下:简介张机字仲景,南郡枣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以廉能著称,名重一时,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在郡时,颇有治续。仲景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

  • 文章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续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伤寒金匮一体两面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是一体两面的,正确的解读应为一书。即东汉建安年中张仲景著伤寒杂病十六卷,相传古医书免于秦始皇焚书之厄,当时所谓的医书,并无系统可言,不过是古传之禁方,或口授面命之备忘录,或自家经验之记录而已。然张仲景的著述,及于医疗始成为系统之书。其内容为蒐集古传处方,加以自己所创立的处方,以及伤寒即急性热性疾患的治疗法,或即伤寒以外的杂病治疗法统称之谓伤寒杂病论。祇因汉代尙无印刷术,本着之成书完全靠手抄写而成。其中所费时间、精神,可知

  • 文章张仲景与伤寒论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张仲景与伤寒论 读后感

    我写「张仲景与伤寒论」的动机,已有三十多年了,犹记民国六十年,受同乡会之托,编写「南阳文物略志」,由于这册书的带动,勾起我对乡先贤医圣张仲景的怀思,深感伤寒论这本著作,对于中国医学贡献之大,即是用生花妙笔,也无法说透,其坦荡无私的胸襟,救人救世的情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作者张仲景何许人也?其生平事蹟如何?知道的人有几?又有谁揭开这个谜?一千多年的时光过去了,直到现在,仍然是一片浑沌。记得年少在家时,故乡南阳就流传着很多有关张仲景学医,行医的轶事

  • 文章棗陽聖醫張仲景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趙世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华佗 医圣 伤寒杂病论

    前言在一次小型餐会中,与友人谈及我县先贤汉光武帝时,豫籍老友任敬之先生竖起拇指哇了一声说:「你们枣阳可不得了,出了好多伟人啊!有位中医之圣,你晓不晓得?」我答不知道,他说:「此人姓张名机字仲景,是位济世活人的大名医,他所著的伤寒论,其对中国医学贡献之大,堪称旷古第一人。你到瑞成书局去找李挺著的医学入门就知道了,那里面还有张机的画像。」同席安国钧先生说:「我那里有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你拿回去査査,看有没有记载张机其人。」饭后去至安府,借回该

  • 文章仲景學説的確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中医理论 张仲景 伤寒论 杂病论

    任何一种学说的确立,必须在学术上有其自成系统和理论。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份是「伤寒」和「杂病」,即后世整理编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者可各自独立成书,又可互相连系,互为补助而不可分割。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六经的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不但适于伤寒而也适用杂病,脏腑的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理,杂病伤寒皆可适用,这就是仲景所确立的辨证施治理论以及所制定的理法方药相统一的原则。但是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能够流传到今天,也是经过千锤百炼

  • 文章伤寒论风动日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伤寒论 张仲景 杂文随笔 中医学

    一、东传日本及其影响中日文化交流始于东汉,但仲景伤寒杂病论原著与晋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著作,未见传入日本。还是后来移居日本的中国人和日本遣隋遣唐使节以及留学生等人夹带传入的。公元五六二年我国吴人知聪携明堂图及其他药品书籍一六四卷渡日,其子善那使于孝德年代(六四五—六五四),献方书一三〇卷,药臼一等。公元六〇八年日本遣小野妹子使隋,得四海类聚三百卷归。同年倭汉直福因、医惠日来中国学医十五年归,带回隋唐医学书籍甚多,公元六三〇年、六五四年,医惠日两次来中国。据木

  • 文章赞《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2期  作者:張鴻藻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医圣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丁华永 读后感

    【編者按】:張鴻藻先生,國家高等考試及格,外交人員檢定考試及格,曾任外交部科長、司長、駐節芬蘭大使多年,長於書法、詩作。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