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0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嘉應義山在香港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何貫虹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旅港嘉应人 公墓 祭祀传统

    会,因拥有自己义山的关系,对外则在港的侨社地位无形提高,(因港九许多历史悠久的社团,有自己义山者极不多得),对内则会员福利及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无比的向心力,预见会务兴隆,与时俱长,当可计日而待。㈣庞大的祭祀阵容由于义山的管理及组织,均极完善,且每年号召会众,擧行春秋二祭,此种领导正确的推动力量,一方面固可促使同鄕人士,愼终追远,不致有数典忘祖之憾,另方面则提倡孝道,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启发我客属同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秉着先贤「忠孝节义」的遗训,作

  • 文章粵劇與粵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粤剧 粤曲 传统艺术

    陳運通,客家人,一流錄音傳播公司董事長,福斯關係企業、世界客屬總會顧問、中美音樂協會董事,漢唐樂府、中國琴箏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樂家書法家兼作家。一九四四年獲全國音樂比賽二胡獨奏冠軍。為一九九三年「文藝獎章」得主。歷任高級警官、中華國樂會常務理事,太極拳專刊主編,灌製唱片十餘張,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並經常應邀在國內外表演,望重藝壇。

  • 文章侨选立委访问韩国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15期  出版时间:1991-05-25
    关键字: 访问韩国 传统友谊 访问侨团

    台北讯】为促进中华民国与大韩民国的国会外交,巩固中、韩两国传统邦交及友谊,立法委员黎嘉潮、郭政一、王鼎熹、莫翔兴、姚舜、杨雪峯及林空等,特组「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韩国访问团」,由黎嘉潮担任团长,王鼎熹为副团长,定本(五)月十日启程赴韩访问四天。中、韩邦交素极敦睦,年来因韩国北进政策及南北韩交叉承认的国际趋势,影响情况渐有变迁,为稳固中、韩两国邦谊并促进双方国会联系,我国立法院乃由立法委员黎嘉潮等,发起两国国会交流与唤起韩国国会支持中、韩邦交,延续两国

  • 文章洋奴乎?洋化乎?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余家偉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中国传统伦理 传统文化 艺文选粹

    鳞鸿爪,述之如后,藉供保持中华固有伦理传统文化,学习西洋文化,拒绝西洋「奴化」之参考:㈠儿子请父母至餐厅用餐,依中国文化应让父母亲拣喜欢之餐点饮料使之尽欢。像西洋人除了原定套餐饮料,若老人欲加点菜肴饮料,则须先征求儿子同意,否则应由父母自己付帐的习惯绝不可效法。㈡年迈父母如未同寓一处,要晨昏定省势无可能,但每日电话问候则不可省,若屡电无人接则必须亲往探视。㈢若父母同住,假日购物买菜有时可邀父母同往,并询其喜欢食品、欠缺用品,由老人自选。跨街走路应予扶持

  • 文章巧聯妙對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鍾英中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对联 民间趣闻 传统文化

    (一)謝師禮民前循古禮每逢重大節日,學生總要送些「禮金—紅包」給老師,以示敬意與謝意,老師眼看今年中秋佳節快要到了,未見學生動靜,乃撰一聯暗示:令學生作答。學生也明知老師用意,不甘示弱即書以對:老師—『聾翁破竹,明知「節到」不聞聲』。學生—『啞子吹簫,自然「有音」何須話』。(二)心服口服粵海南解狀元,從浙東縣令調升江西南昌府爲官,南昌爲人才薈粹之地,且聞解狀元僅一廿餘歲孩童心有不服,乃撰一聯貼於府衙門首,并示意如對不上,不許開門上任。解狀元一看便知來意不...

  • 文章經絡學篇後餘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作者:藍大田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经络学 中医发展 传统医学

    过程。可惜故步自封,未能于西方工业革命后与时代共进,科技落后,乃致式微。中华民族积弱百余年,毋庸讳言,国人已失其自尊自信意念。西方文明在科技上已领先我们,诚观今日东方人士,取得之理、工、医之学位,杨振宁,李政道两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皆属西方文化基础,不过是东方人取得而已。经络学是由纯粹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之国粹,属于东方文化基础科技之一环;今者,我们利用改良工具,已经发现前所未有之治疗疾病实绩,与检测疾病迅速准确之效验,发现病源(病理),防范疾病之发生,多元化

  • 文章正月初七為何吃「七樣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 传统习俗 “七样菜” 传说

    客家人的祖先原在黃河流域,但仍保持著中原的古風,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是其中之一。按照我國天干地支的算法,“正月初七,謂之人日”。相傳這一天上蒼創造了人,故古代初七不用刑。按梅州客家的風俗,初七是「神下天」,也是神仙下凡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要煮「七樣菜」。是從蔥、芹、薤、蒜、芫、豆腐、魚等湊成,一鍋煮,一碗裝,全家吃。「七樣菜」寓意深刻,內在關係,沉湎著深邃的民俗心態。其諧意分別為:“蔥”,是以客家話“聰明”之“聰”為諧音,芹菜之“芹”,是“勤”字的諧音...

  • 文章談中國人最重視的五同關係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丘尚堯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人际关系 友情

    前言中國人向來至爲重視「五同」關係,何謂「五同」?即同鄕、同宗、同學、同年、同事是也。在五同之中,能夠沾上一同關係,即倍感親切,要是沾上二同、三同關係,則更是關係非比尋常,人人稱羨,光榮之至。五同之外,尙有同一宗敎信仰、同練一種氣(武)功者,常互稱同道;同在印尼、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僑居之華僑,常互稱同僑;自孫中山先生、蔣中正先生、毛澤東先生等氏領導革命,對追隨者莫不稱之爲同志,所謂不爲同志,便爲敵人,於是凡屬同志無不與有榮焉。 國父遺...

  • 文章常懷感恩之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感恩 传统美德

    母爱·小七福(七只小鸡)刘维政 摄「感恩」两字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虽然「感恩」是一个舶来词,但我国是礼仪之邦,在传统文化中,感恩教育的元素源远流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古训流传至今。回忆孩提时,家境贫穷,赴远涉南洋谋生,母肩挑家庭育儿两重担,为了儿女,为了生活,为了持家,在养育与劳作,处世与忧虑等尝尽酸甜苦辣,致使青春早衰……我从母体到出生,从婴儿到长大

  • 文章南國牡丹 古樸典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汉剧 传统文化 民间传统 “木偶戏” 演出活动

    的戏曲舞台,有的是由「四大班」转入「冈艺国乐社」的凝集在他们身上的技术都是上乘的。为了继承和发扬大埔的汉剧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一九五三年将「民声剧社」转型为「大埔民声汉剧团」系公办,从此汉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老艺人创造整理改编了《西厢记》、《白蛇传》、《牛郎织女》、《百里奚认妻》等一百多个传统剧目。一九五四年七月和十月,剧团先后参加了粤东(汕头)专区和广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黄桂珠主演的《昭君出塞》,黄麟传主演的《击鼓骂曹》、罗恒报主演的《射迁偷

共108条记录 1/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