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文化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論語」有感三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祝中康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论语》 儒家思想 思想研究 读后感 传统文化

    前言中國人講究溫故而知新。筆者近年對於若干論語章節恰有新的領悟,特藉本刊一隅獻曝,以就教於豫省前輩諸先進。君子無所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爲政篇中的這段文字是許多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我們是否正確的掌握了它的意思?筆者以爲若將標點符號稍作調整,或許能更貼切的解釋原意。新句如下:「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您是否覺得句意更清楚了呢?根據新句,該文應解釋爲:「君子無意與人競爭。但若受到...

  • 文章錢穆學術研究會側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钱穆 章太炎 做学问 传统文化

    浅漏荒唐之偏心狭见,致使传统文化,曰渐萎堕,失其优势。太炎先生举其当下所见之例。以日本人读汉字分汉音、吴音、唐音……实则其自以为保有中国各时期古字音发声并不准,然逞其口舌之强,对其发出奇怪的音,必强说是中国的古音。国人不究内里,就附和误信其谬说。要知道中国古音,也分别为二十几韵,那里像日本人所说的简单,纵使古音,多佚其证据,而日人于隋唐时有来我国留学者,记取若干流俗语音,或若合隋之平水韵部,至今亦多失真!可依广韵之切音印证其得失,兹举「声纽」(即字母发音

  • 文章中國的石窟藝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藝術,可以說是佛敎傳入中國後,中國固有的民族藝術和佛敎藝術互相交流的結晶。中國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與西域雕刻藝術的長處,把它融合在自己的傳統藝術之中,創造出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石窟藝術。從新疆的高昌、庫車、甘肅的敦煌、天水,大同的雲崗,洛陽的龍門,太原的天龍山,峯峯礦區的南北響堂山,濟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棲霞山,到義的萬佛堂,是一連串的石窟寺,點綴在我國境內的各個名勝地區,把我們的錦繡河山裝飾得更爲富麗弘偉。這些石窟寺都具有豐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壁...

  • 文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文化 传统文化 孔子 论语 现代生活

    兼叙论语的时代功能现代人一提到「文化」,就会联想起文学、戏剧、舞蹈、美术、音乐等。而「传统文化」则仿佛以故宫博物院为象微了。其实这不过是文化一部分的表征,而非文化的全貌,更非文化的根源。先总统 蒋公对「文化」有精辟的诠释:「所谓文化者,并不祗是狭义的文艺、文物、文学等而言,乃是涵盖了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志节,以及政治的制度、组织、社会的风气、习尚,与伦理秉彝的道德,乃至人民的生活、言行,以及青年的洒扫应对,进退鞠躬,皆在文化范畴之内,且莫不受其

  • 文章開漳聖王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姚漢秋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开漳圣王 陈元光 开台圣王 郑成功 名称考证 传统文化

    臺灣的住民,自開臺聖王——鄭成功,率領漳、泉、粤三籍移民來臺開墾,爲最多者;在此之前,雖有閩南人入臺從事開拓,因文獻記載略而不詳,故可推知爲數寥寥無幾,似可據此而斷定者。開漳聖王雖是僅及於漳州,泉州並未涉及,但今日臺灣各地,凡閩南籍的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幾乎都有開漳聖王廟的存在,成爲臺灣鄕土神明之一。相反地,在漳州府屬,雖有開漳聖王廟之建立,但爲數不多;此卽俗諺「顯靈之神蔭外鄕」,或是「近鄕欺神」的說法,證諸閩南與臺灣,自非虛語。開漳聖王,在臺灣可...

  • 文章文化教育與國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 公安体 中华文化

    自命爲讀書人,對文化教育與國運素來就相當關心。來台之後,有鑑於國運否塞,文化亦瀕臨存亡絕續之交,因而有關文教方面的人與事,時縈於心,讀書看報,亦多用力於文史哲學方面。在領導階層,在檢討**挫敗之際,仍著重於「實踐三民主義,復興民族文化」。個人在物質生活窮苦的大環境中,精神並未頹廢,其中自以國家仍有希望爲最大支柱。在初來台灣的那些年,薪資微薄,有時候買書也缺錢,因而公家所有的書刊,就成了主要的精神食糧。記得我有一本剪報黏貼簿,朝夕誦讀,視爲至寶,後來同事們爭...

  • 文章由「新春新詩會」引發的思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郭如月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新春新诗会 诗经 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

    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还有谁家的小孩,从小没有接受过他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诗句)的薰陶和教育呢?即是我们还在任上的温家宝总理,不是也多次地以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激励自己吗!所有以上这些,概括起来,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我们是诗歌的国度。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需要的,只能是传承、传承、再传承;发展、发展、再发展。任何不适当地把「诗」和「歌」分开,以「新」与「旧」划线的作法

  • 文章科技時代的人文關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傅佩榮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人文关怀 科学技术 人生观 宇宙观 传统文化

    科技對現代人的貢獻有目共睹。如果逕稱我們當前的時代爲「科技時代」,應該不會引起什麼爭議。任何時代的人都有其特定的問題與關懷,例如:洪荒時代的人爭取在自然界生存,以建立人類社會爲首務;文明時代的人爲社會定下規範,謀求和平互助,讓全體人類得以善生。中外歷史所記載者,皆爲文明時代的人之種種作爲,其中積極的建樹固然史不絕書,而消極的破壞亦所在多有。這些建樹與破壞,不管如何輝煌或如何駭人,總是局限於某一區域,而無法全面地影響人類社會。近代以來,隨著科技時代之逐步形...

  •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自然思想 人文思想 师道 中西文化

    郡县政体之新局面,而终不获后世之好评,其所以然,详治中国史者,自能言之,兹不复论。要之,自秦以下,中国乃为一郡县大一统之国家,不再行古代之封建,此不得不谓是中国文化传统一进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两用中,亦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点。公与私,亦人生之两极端。极其公,则率天之下莫非王土,尽归一天子之统治。中国广土众民,其土地之广,堪比全欧洲。其民众之多,达于全世界四分之一。而擧国共载一天子,已达两千五百年之久。论其私,则全国民众各自分有家庭,各孝其父母,递传

  • 文章從三百千千到文化大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一絮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千家诗》 传统文化

    百年前國民教育尚未普及,尤以窮鄉僻壤,官學幾希,茍欲脫除「農之子恆為農」之梏桎者,多賴私塾,而啟蒙讀物則為「三百千千」,即摘取、、與之首字而合言之也。此外非不有,如,、及等,必待年事稍長幸得通儒良師之傳授,進而研讀四書乃望學有所成焉。民初肇建新制學堂,以「人手足刀尺」為識字之始,後漸改為「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之白話課本。迄民國廿一年(有謂為十九年者)教育部定頒國語注音符號卅七個,為小學入門首課,今則自幼稚園起即授予認識、背誦、拼音、辨四聲與運...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