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教士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近代蓬萊中西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宋玉娥 王茂盛 出版时间:1996-03-20
    关键字: 近代 蓬莱 西方传教士 教会学校

    千万计,至一九八〇年已达四亿五千万美元,影响之大,由此可见。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淸教授说:「硏究在华传教士,是了解中美关系的主要钥匙」[2]。海外学术界层层不断地推出这一专题的新成果。如果我们在蓬莱地区,这些典型性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深入的探索与硏究,对今天将有其现实的意义。[1] 《文会馆志》[2] 费正淸《教务杂志索引—亚洲基督教差会》指南(一八六七—一九四一)

  • 文章信義會史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5-12-20
    关键字: 信义会 史略 传教士 统计资料

    译者按:这篇小史料同前译山东基督教新教教会史料一样,译自法思远主编、上海广学会一九一二年出版的《山东——中国的一个神圣省》,作者和士谦(Carl Johannes Voskamp),写于一九一〇年。和士谦原为德国基督教信义堂(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派来中国的传教士,一八八三年来华,初在广东客家地区传教,一八九八年德国强租胶州后转至靑岛,组建信义会(Berlin Mission)。一九二九年,因德国经济困难,靑岛德国信义会解体

  • 文章花邊髮網台布在烟台的緣起與發展(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烟台 花边发网台布 缘起与发展 传教士 李虹轩

    山東省自古以來人烟稠密,江蘇省除外,爲全國各省之冠。高山、丘陵地帶佔其半,是以物產不豐,加上黃河和小淸河頻頻泛濫,多種原因,人民生計的困難遂有增無已。淸朝中葉以還,移民東北爲惟一的疏解辦法。例如在二十年代,全省人口約三千萬,僅在一九二七年(日本第二次出兵山東,企圖阻撓北伐)從山東前往東北的人數爲一百一十萬,倘減掉同年從東北返回山東的人數,淨數仍爲八十萬,實達至高潮。若以縣份論之,萊、黃、登三地的靑年志在北滿,牟平、福山等地的人以南滿、朝鮮、日本爲目的地的...

  • 文章山東浸禮會女布道會史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浸礼会 传教士 在鲁传教活动 布道站工作 寄宿学校

    译者按:本文写于一九一一年,作者柯克兰德(Agnes Orr Kirkland),为英国浸礼会女布道会(Baptist Zenana Mission)来山东也是来华的首批成员之一,因而对该会在山东一九一一年以前的活动及工作情况十分熟悉。文章虽然简短,内容敍述也显得过于粗略,但却是罕见的专述妇女传教组织的文字,对了解以及评价近代西方来华女传教士还是有帮助的,而文末所附统计资料,多少可以弥补敍述性文字的不足,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中国城乡妇女的某些动向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