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会稽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紹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7期  作者:範堃 出版时间:1972-07-30
    关键字: 绍兴 兰亭 王羲之 东湖

    会稽山之麓。会稽山以秦望峯为最高,史传秦始皇曾登此,以望东海。这座小,便是当年勾践复国的基地。淸初大文豪戴南尝谓:「浙东西地多名胜,而绍兴水,尤为秀寰区。其间名臣钜儒,魁奇俊杰,豪杰不羣之士,比肩接踵而出,自宋以来,于明淸,极称盛焉。」

  • 文章秦皇銘功會稽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傅斐然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秦始皇 巡视 石刻

    东巡阳武、之罘、瑯琊,从上党返咸阳。第四次,公元前二一五年,到渤海之滨碣石,又巡视长城沿线,经上郡囘咸阳。最后一次,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二一〇年,秦始皇由咸阳出发,南巡云梦(江汉平原和洞庭湖一带),沿长江而下,过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渡江登会稽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至钱塘,临浙江,因「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据考证,今杭州城南包迤西诸,旧名秦朝,传说这里就是当年秦始皇到江边想渡过江而渡不过去的地方

  • 文章阴话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84-01-10
    关键字: 绍兴师爷 兰亭 曹娥庙

    即今之会稽山,原名为茅,禹改名为会稽山。历史上传说涂有四处:一为安徽怀远东南之当涂,一为濠州,另一在四川重庆。当涂为昔涂氏之国,或禹会诸侯于彼,但今会稽则留有夏禹遗蹟很多。会稽上有禹王庙;每逢假期,游人甚众,香火亦盛,大禹王之陵墓亦在麓,秦始皇亦曾登稽山上以望东海,上有泰望峯,其上原有秦时碑,但不可考。会稽山最出名的历史故事,是春秋战国期间,吴越争覇,当越王勾践兵败时,曾经「以五千甲楯栖于会稽」,在这里十年生聚,十年敎训,二十年以后,终克强

  • 文章观瀑·游湖·漂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9期  作者:汪漩 出版时间:2012-09-10
    关键字: 百丈飞瀑风景区 月亮湖 漂流

    浙东会稽脉横跨绍兴、诸暨、嵊州、新昌县(市)和金华地区的东阳市,是浦阳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岭。会稽水风光旖旎,晋顾恺赞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南朝王藉〈咏会稽山〉云:「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传诵千古。会稽脉峰峦叠起,主峰东白海拔一一九五米,曾称「太白」,因唐代诗人李白登峰而名。会稽脉从主峰向东北延伸,逐渐走低,分别有西白、南园尖、香炉峰、秦望等等,平均海拔五百余米,誉称浙东群之雄。会稽高峰奇,植被茂密

  • 文章北有黃陵·南有禹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北海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黄陵 大禹陵 禹王庙 祭禹典礼 大禹颂

    离绍兴城五里之地的会稽麓,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地大禹陵。大禹陵坐东南朝西,处在宛委、会稽、天柱三环抱之中,面积达三七〇〇平方米。禹陵的左侧是禹祠,禹祠始建于夏少康之时。禹祠为近代重建,禹陵右侧是古乐亭,传为祀祭奏乐之所,亭旁有「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由此循石级而上,便是「菲飮泉亭」。亭下一泓泉水清洌,浅而不涸,象征著大禹」一水清涵节俭风」的俭朴遗风。禹王庙坐北朝南,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禹王殿高二十四米,宽二十四米

  • 文章懷鄕憶舊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9期  作者:裘軫  出版时间:1984-09-10
    关键字: 怀乡忆旧录 嵊县 石鼓寺 张伯歧

    一嵊县是明水秀之鄕,胜景佳地甚多。不过我们在幼年时不作兴观光游览,不像现在学童喜欢登郊游。在故里崇仁一出鎭外,向北望去便是会稽山的余脉峯(土名猪大),有一瀑布土名白水坑,像悬在半的一匹白布。我不曾亲临其地。但是崇仁上了岁数的富家点王(点王是东翁的别称,本应叫主人,但主人与纸人谐音,不吉利应忌讳,一点之下加一「王」仍是主的意思。),在暑期三伏天,坐轿到泉坑附近的茅篷,那是道士修炼的一所庙宇,住一段时期避暑。因为那里标高在一千公尺以上,气温比在崇仁

  • 文章浙江省之地(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5-09-10
    关键字: 浙江山地 山川记录 普陀山 雁荡山

    多。六、会稽山 括苍脉沿浙赣铁路北行,夹于钱塘、曹娥两江之间,为会稽脉,主峯在绍兴县城东南十三里,相传秦始皇曾登临此峯以眺望东海,故地方人士有「秦望峰」之称,麓有大禹陵。七、雁荡 括苍脉南行为雁荡顶高处甚多下凹,降雨积水,荡漾成湖,每年雁自北归,辄留住于此以渡严冬,故有「雁荡」之称。分北、中、南三支,有「三雁」之别名。北支称北雁荡,在乐淸县治之北,距城约五〇华里;中支称中雁荡,绵亘于乐淸县之西,周围约一八〇华里,主峯离县城约三五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