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从政思想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所認識的閻錫山(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吳文蔚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从政思想 抗日主张 人生评价

    壹、阎锡山的哲学思想“中”阎锡山的哲学思想“中”,中是不偏、不过、不不及,是宇宙的本体。凡事物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故中为天下之大本。施政是以仁收获中,仁为从政的根本,安仁固善,利仁亦佳。发达物质,增加财富,是为人类谋幸福,使人生美满。中国古来为人类谋取幸福的标的有五,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富必须加大生产力,发达物质,物质发达了,其余寿,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都可以次第达成。为政者必须能够执中,履中,养中,用中,眞正的做到古人

  • 文章悼郭鏡秋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郭镜秋 从政经历 人物思想 与友研商 人物评价

    一、调和综合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家思想层面甚多,而中庸之道是其重要的一面。中庸一书开首就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此一文化背景下,乃产生了无数中庸的政治家、事业家、思想家。治丧委员会为镜秋兄所撰的事略中有几句话说:「综观先生一生,笃信三民主义,忠党爱国,志节弘毅,诚信待人,淸廉自持,处事练达,任劳任怨,廓然大公;尤能坚持制度,取精用宏,每任一职,每行一事,輙收综合之功……」。这正是我要讲的话。镜秋

  • 文章建立从政与教育人士标准模式的王荆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79-04-02
    关键字: 王安石 历史事略 从政教育 民主思想 推行新法

    生意义的一点奉献。笔者因长期与中外史籍为伍,对人物看法不偏于枝节上之成就,比较着重全般性的衡量,比如政治人物首先评估其动机的纯正性与目的的明暗面,如其作为过程偏重于个人权力的扩张和私利特权的维护即无足取。似王荆公者其从政动机在报国立功,其目的在富国强兵以挽积弱,没有贪权恋位以遂己欲之心,提得起放得下亦如孔子做法。而且心地善良素行正大,不利用职权害人整人,虽政敌环伺而无私怨,故其虽为我国历史上变法项目最多最积极之大政治家,但与一般变法者如商鞅、王莽、张居正等因贪权恋位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