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政」与「民爱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仁心仁爱 仁政 仁民爱物 民族精神

    者能克己复礼,能爱人敬人,且能泽及万物,天下无所拒亦无所怨,遂能无往而不利,是谓「者无敌」。「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已溺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也」,这就是者之心,遂有敬事爱人之举措。朱熹解释称:「者爱之理,爱者之用。」易言之,系「内圣之功」,爱是「外王之效」:是内在的意念,爱是外发的行为;是体,爱是用;因为具有「心」,所以有爱人的「善行」,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商汤具有丰沛的心,故能吊民伐罪,一举击灭夏桀,就是以至伐至不的结果。当他

  • 文章(故鄕風情)懷鄕亭 楹聯並序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6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5-04-03
    关键字: 百泉 乾隆 薛仁贵 邵雍

    西湖」之誉。其游览区广袤二千五百余亩,湖水周围三万四千平方公尺,在我国即以湖胜著名,更以古蹟传世,骚人墨客,都以此山水秀丽品题诗文及游览或隐居者为荣幸,湖以传人,人以湖传,相得益彰。·百泉湖之一角品题墨迹,有苏轼、赵子昂、岳飞、元好问、唐寅、郑板桥等人手书,及乾隆之御书御碑等石刻,三百五十余通。隐者故址,有晋人高士孙登之啸台,宋代理学家邵雍之安乐窝,元人贤相耶律楚材之梅溪,明人志士彭了凡之饿夫墓。另有名士通儒,达官显臣,如阮籍、嵇康、薛贵、李之才、苏轼

  • 文章中国文化中「」字含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前言「」字在甲骨文及早期金文中,至今尚未发现。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甲骨文大字臂亦(腋)下,左右各一小人,学者释为夹。左或右如仅一小人时,释为夹之省文。惟叶玉麟认该大臂亦下仅一小人,疑为「」字。左传襄七年传:「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正直是正己心,正曲是正人心,德、正、直三者具备是「」。又「同爱天下之物,无以偏私,故谓之。」国语周语:「者,好生。」淮南齐俗:「者,积恩之见证也。」汉许慎说文:「,亲也,从人二。」又「古文

  • 文章長話短説——故事兩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故事新说 张良 王守仁

    凡是讀過書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漢代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的張良,也就是漢高祖自己承認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是也。他功成名就之後,卻「志去人間事,自願為平民隱士了,他的性格特出的一點,就是忍耐兩字,他這個優點,就是從青年時代養成的,根據歷史記載,黃石公是一位認識人才的長者,以三個五天折磨,張良表現了充分的忍耐,才將太公兵法交給他消滅暴秦報復韓仇,佐興漢業。所以今日政府研究戒急用忍治國方略,是不無道理的。明代的王陽明卅歲被貶為貴...

  • 文章孔子论及其延伸的观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文化也会传布于别处,将其他文化也带入文明的境界,世界各处的人类,方得陆续进入文明。用文明的开始作为界线,在这条界线的前面,人只是「活着」,过了这条界线,人方能知道「活着」的意义。如果以这条界线作为阴阳界,一边是迷茫,一边是清明,则孔子为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人类点亮了一盏明灯。不过,人类的发展总是逐渐的,思想家不易全无依傍,忽然找到一些重要的观念。孔子自认述而不作,他的心路,也可能是逐步开展的。孔子的学说中,「」是核心观念,此处将为「」的来龙去脉,尝试作一些

  • 文章家郷味 河南武陟杏油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豫孟東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武陟 杏仁油茶 小贩 抗日战争

    我们的邻县—武陟县人,卖的杏油茶,不管是在抗战期中与胜利后,它都盛行于西北或华中地区各大都巿里。武陟县人卖油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个背在肩上裹着蓝棉花布的大油茶壶。每当华灯初上,卖杏油茶的就背着个很重的油茶壶,出现在都巿的大街小巷中。「热油茶噢!喝油茶!」一吆喝两吆喝!巷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听到卖油茶的来了,都要买一两碗油茶囘去,喂小孩或孝敬长辈,都会非常喜爱!这种大众化的油茶,它不能充饥止渴。它只是一种品味的点心。这种油茶的顾主,多为低收入者

  • 文章首败倭寇的民族英雄刘轨传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0-11-25
    关键字: 刘仁轨 民族英雄 人物传记 唐灭高丽之战

    敏之弟临海郡公问在唐京长安,立以为新罗王,遣之归国。行军总管豫尉氏人刘轨在百济,既须应付百济之变叛,又须助新罗王之复国,日夜督战,请朝廷增兵。此时适在威衞将军孙师所帅兵亦浮海而至。倭国遣大规模之水师驰援,轨督师由熊津前往应战,至白江口与倭师相遇,四战皆胜,焚毁倭师船只四百余艘,倭兵死伤枕藉,血流成河,海水变色呈丹赤。白江口之战,乃是国师击败倭冠,第一次大捷,扬唐声,申汉威,光耀史册,値得大书特书之一页。若轨者实首次大败倭寇之民族英雄。轨为吾省

  • 文章談利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田舎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利害关系 成仁取义 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 忠臣义士

    避而避,谓之苟免,俱为君子之所耻。故志士人,必见利思义,临危授命也。展阅史册,成取义之事例昭然,如张中丞之固守睢阳、文少保之就义燕巿、史可法之殉节扬州、郑延平之擧义抗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成就义、八百壮士之死守孤城,其利害得失之关键,虽至愚者亦甚明矣。然这些忠臣义士,临死而不悔者,在于成大利而就小害也。至若避害趋利而反受祸害者,能不令人慨叹?如吴三桂、洪承畴之腼颜媚外,郑芝龙之降淸,致身败名裂,遭受诛戮。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囘头已百年身。利害之分际,薄

  • 文章孟子的學術地位與思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4-30
    关键字: 人格表现 史记列传 政治家 亚圣 主张人性善 言必及仁义 行先王之道

    区别,在于前者为政为谋求公共利益,造福于大众;后者入仕在满足其争权争利的私欲,假公以济私。儒、墨两家和法、纵横两家的出处动机,显然异其旨趣。孔孟周游列国,皆本大公无私的胸怀,讲道德说义,愿得明君以行其道,期以止乱息争,解民于倒悬,拯民于水火之中,救世活人,决未顾及个人的私利。道不同不相为谋,坚守原则,信守理想,不为干禄入仕而放弃其坚定立场。墨子周游列国,亦在于游说诸侯,采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大道,不『粜义入仕』,『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亦公而忘私的伟人。若孔子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