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生的哲学共返回16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公偉敎授行傳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90-01-27
    关键字: 黄公伟 《人生哲学》 佛教 哲学

    因其典籍太杂,且涉及迷信思想,历代学人,专精者甚少,先生对此冷门学术,独不惜苦心钻研,成就甚大。生平名著有:「哲学槪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统合精神」、「法家哲学体系指归」、「宋明清理学体系论史」、「印度哲学史话」及其他有关佛家、道家研究专著达三十六种,均著名于时。先生十三岁与大他五岁的元配杨德贞女士结婚,十七岁生长女慧蓉,二十岁生长子希舜,二十二岁生次子希哲,二十七岁生次女慧芹,三十岁生幼女慧玉,均陷大陆。三十三岁与刘氏结婚,三十四岁生三子季欣

  • 文章行到水窮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杏林子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曼陀罗花 人生哲学 回归自然

    喜欢生却也不得不面对它的死,为什么爱里总有这么多无奈呢?你很难把你的爱恨一刀斩断,界限分明,要就全盘接受,不然就全盘放弃。很多时候,人生几乎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只不过从矛盾冲突中学习调整、包容,并且保持它的平衡点。该不该爱有人说爱是快乐,被爱是幸福。倘若爱而不得爱,快乐何有?又有几人能做到不求回报的付出?倘若被爱而不自知,或知而不足,又何从感受这份幸福?从未理解情为何物,或是已参悟出世的,自是难得的大福气,偏就世间多的是牵挂也难,割舍也难,爱得不甘心,不能舍弃

  • 文章德行,人類的精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金陵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弘一法师 诞辰 佛学 人生哲学

    了德行高超者的人生哲学。「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这是身性的戒条。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互相益损。人的行为和道德应有所限制。人的无意识本能更易导致自我的毁灭。面对物欲横流、情欲无度、金钱崇拜、权力至上,面对无序尘寰,遁入空门何尝不是一帖整治道德的社会良方?大自然不许可我们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良心不是不许可我们受到引诱,只是不许可我们屈服于引诱。一切能够控制的情感都是合法的,一切使我们受到控制的欲念

  • 文章輸與贏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输赢 人生哲学 不服输

    只會窮嚷「不服」,卻不肯用心去想去學,其結局仍跳不出「輸」!真正「不服輸」的人,那裏有空耍嘴皮、表演酸葡萄的幼稚心理?真正「不服輸」的人,一定是篤實積極地取長補短,迎頭趕上別人。「勤能補拙」能使「不服輸」的力行者後來居上。今天輸了,不必氣餒,只要痛下決心,立定志向,講究方法,認真有恒,那麼,明天就會輸少些,後天就會拉成平手,也極有可能終於變成贏家。

  • 文章知足旳真義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圣严法师 知足 人生哲学

    聖嚴法師説:知足很難。有人説:「我什麼也不要,我很知足。」因為他什麼也不要,所以他覺得也不需要再奉獻付出。像這一種人不叫知足,叫自私。也有人説:「我很知足,我有吃,有住就夠了。我不想再追求什麼,也不要再跟人爭什麼。」像這一種人,也不叫知足,叫逃避現實。知足真正的意思是:我們對物質或名利這些身外之物已經不貪求了,但是生命還在,應該要追求生命的更大意義。我們要讓自己的身體、心理更健康,要讓自己的內在更充實。將這個充實的生命,回饋給社會,奉獻給大眾,這才是知足...

  • 文章我的座右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5-01-30
    关键字: 座右铭 人生哲学 成长反思

    以科學的方法做事以藝術的態度生活多年來,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能勇敢有信心地去面對困難,還能讓自己做得很快樂,我的法寶就是「以科學的方法做事,以藝術的態度來生活。」 (蔡榮勇)無知爲萬病之源無知而有權爲萬惡之源人之一生就是一連串的發生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學業方面、婚姻方面、事業方面、健康方面。你沒有豐富的有關知識■經驗,就不能做最適當的解決,而且將發生嚴重的後遺症。等到再去做補救的工作,則是費時、費力,而且已經飽嘗失敗的痛苦。所以,最好隨時求知求經驗...

  • 文章得失之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8期  作者:牟少玉 出版时间:1985-08-30
    关键字: 古语名言 得失 人生哲学

    得」与「失」是每一个人最难看得开的事情,连孔老夫子也曾告械世人说:「及其老矣,血气及衰,戒之在得,」其实得失之心人人有之,何仅只老人而已。在人生奋斗的旅程中,难免有得有失,「得」的人必然神采飞扬,沾沾自喜,而「失」的人,则往往心怀悒郁,灰心丧志。事实上「得」与「失」之间,很难划清界限,因为有得必然有失,有失必然有得,例如一位追求权势的人,当他获得了希望中的高官厚禄时,固然气象万千,光采一时,然而他却失去了平静自由的生活情趣,每天为保护得来的禄位而

  • 文章讓與無所爭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7期  作者:童啓泰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人生哲学 无所争

    有許多爭執,往往發生於互不相讓。迨一看到,或甚至雙方均看到,非退讓不可時,却已勢成騎虎。想起騎虎兩字,眞是可怕。因此「讓」之一字,不止是美德,實亦自救之道。以余自己來說,「想通」這些問題,却已是「老得來非通不可」。故於近年自己的字典中,已無「不讓」這兩字。一如從前之「沒有讓字」。而所以「能讓」想得更實在一點,也只是覺得「我已無甚麼再可供人侵掠」。一無所有,而自以爲有的很多,只有在此心態之下,才會愚昧到與人抗爭,自鳴得意。豈料「抗衡所構成之痛苦。」——這是...

  • 文章瀟灑就是學問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01期  作者:梁子衡 出版时间:1990-02-25
    关键字: 潇洒 学问 诗联 人生哲学

    我偶然翻閱我多年前的一本小册,記下成舍我先生七十壽慶時寫過一首自壽詩:「不因七十不求新,老讀奇書倍有神,安命知無食肉相,遯秦甘作採薇人,普天同憤寧三戶,直筆難阿賸此身,自喜心情仍少壯,夜磨盾墨到凌晨。」程滄波先生當時亦有一首賀壽詩:「七十年來事,茫茫說短長,羊腸看世路,筆陣抵沙場。大義驚朝野,微言接素王,功成滄海去,一笑對黃梁。」我於三十九年來台後,得常接近蕭同茲、程滄波等先生,並曾有過半年時間,常與黃仁俊先生及蕭先生每天午餐小酌,蕭、程等先生表現非常瀟...

  • 文章大家快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小品文 人生哲学

    △野叟三乐 王义对隋炀帝说:「臣闻野叟独歌舞于磐石之上,人询之曰:『子何独乐之多也?』叟曰:『人生难遇太平世,吾不见兵革,此一乐也;人生难得肢体完备,吾身不残疾,此二乐也;人生难得寿考,吾今年八十矣,此三乐也!』△九韶四乐 根据明儒刘宗周在其所著「人谱类记」中记述:胡九韶家贫好易,课儿力耕,每夕焚香谢天,获赐清福。其妻笑之曰:「一日三餐菜粥,何为清福?」九韶曰:「吾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骨肉饱暖,无饥寒;又幸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为何?」△邵雍

共161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