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教育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泰縣沿革戰國楚海陵地,漢置海陵縣,三國時廢,晉復置海陵縣,東晉爲海陵郡治。隋廢郡,析縣境增置江增縣,尋又省入海陵。唐府縣置吳州,改縣曰吳陵,又廢州,復縣名曰海陵。南唐置泰州,治海陵縣。宋曰泰州軍,元仍爲泰州,明廢海陵縣入州,淸因之,屬揚州府,民國改爲泰縣。初屬淮揚道,抗戰後隸第五行政區。疆域東界如皋縣,南界泰興縣,西界江都高郵二縣,北界東臺縣。東西距九十公里,南北距七十公里,面積二千一百十六平方公里,合三百三十九萬六千零六十畝,分爲十區。人口一百二十萬八...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靖江县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3期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江苏县市 地方志略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靖江市

    沿革:地爲三國吳赤烏時所漲,名馬駄沙,亦名馬洲,又名驥沙。隋唐時屬海陵吳陵二縣,宋爲泰興縣地,名曰陰沙,元改屬江陰縣,明成化時增設縣丞於此,尋改置靖江縣,淸時屬常州府。民初隸蘇常道,抗戰復員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疆域:東界如臯縣,南隔大江對江陰縣境,西與北俱界泰興縣,東西距六十一公里,南北距四十八公里,面積七百三十六方公里,分爲八區。人口:三十六萬五千三百六十七人。(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山川:孤山舊峙大江中,今已登於陸,在治東北七公里。大江在縣南,沿江港紛...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9、30期  出版时间:1976-10-20
    关键字: 兴化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教育 经济文化

    興化縣沿革:戰國時爲楚令尹昭陽之食邑,漢海陵縣地。五代楊吳始置興化縣,宋紹興中廢縣爲昭陽鎭,尋復置爲縣,元以後因之,淸時屬揚州府。別稱白塗,則以境內有白塗河而名。民初隸淮揚道,復員後屬第六行政區。疆域:東與南俱界東臺縣,西界高郵,寳應二縣,北界鹽城縣。東西距一百公里,南北距五十七公里,面積二千〇二十五平方公里,分爲六區。人口:六十萬零六百九十七人。(內政部三十五年公布)山川:縣西二公里有昭陽山,不甚高聳。串場河即運鹽河,直貫縣之東境,東岸爲范公堤,西受界...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7期  出版时间:1976-07-20
    关键字: 宝应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山川文物

    寳應縣沿革:漢置平安縣,晉廢,南齊改置安宜縣,梁移陽平郡治之,北齊改安宜爲安平,陳復名安宜,北周又爲陽平郡治,於縣境析置石鼈縣,隋廢郡,省石鼈入安宜,唐於此置倉州,尋廢,上元間於縣境得定國寶,因改縣曰寶應,宋升寶應州,又改寶應軍,元改置安宜府,尋廢府,仍爲寶應縣,明以後因之,淸時屬揚州府。民初屬淮揚道,復員後隸第五行政督察區。疆域:東界鹽城、興化二縣,南界高郵縣,西界安徽盱胎縣,北界淮安縣。東西距一百十五公里,南北距五十公里,面積二千一百二十四方公里,分...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31、32期  出版时间:1976-12-20
    关键字: 涟水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教育 名胜古迹

    漣水縣沿革:秦置襄賁縣,後漢改爲淮浦,晉復曰襄賁,爲東海郡治,後魏又分置海西縣,東魏更郡曰海西,改縣曰海安,隋廢郡,改縣曰漣水,唐於縣置漣州,宋於縣置漣水軍,又廢漣水爲縣,景定初升安東州,元省漣水縣入州,明廢州爲安東縣,淸因之,屬淮安府,民國改安東爲漣水。屬徐海道,抗戰復員後屬第七行政區。疆域:東界阜寧縣,南界淮安縣,西界淮陰沭陽二縣,北界東海灌雲二縣,東西距五十四公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公里,面積二千七百三十七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六十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5期  作者:雨香  出版时间:1976-05-20
    关键字: 海门市 县市志略 地理沿革 风俗物产 交通教育

    海門縣沿革:漢海陵縣地,五代周置海門縣,元明時以水患屢次遷徙,淸康熙時廢,乾隆時復置海門直隸廳,民國改爲海門縣。別稱師山,以境內有獅山而名。民初屬滬海道,抗戰勝利後屬第四行政區。疆域:東界啓東縣,南瀕大江遙對崇明縣境,西與北俱界南通縣。東西距一百十八公里,南北距六十公里,面積一千二百七十一平方公里,分爲六區。人口:六十五萬七千零九十一人。(內政部民國二十五年統計)山川:縣境爲漲沙所積成,無山,茅鎭有所謂獅山者,其實一土堆耳。沙有天南、安慶、南安、裙帶、玉...

  • 文章五華浮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五华山 地势物产 政区县制 交通教育 人性人物

    一、地勢及物産遠在漢初,尉陀築長樂臺於五華山下,其後人民聚居,臺旁村落,便名長樂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設縣治於長樂鎭,故以長樂名縣。民國三年,政府調整全國縣名時,因福建、湖北兩省均有長樂縣,而以福建長樂建縣較古,故得保留長樂之名,湖北長樂改爲五峯,本縣則因城北有五華山,而改爲五華。本縣位居本州最南端,全縣面積約爲八千平方華里,縣境由東到西,約長一百五十華里,由南到北,約長二百二十華里,略成扇形,扇軸在東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則略成一弧直線如扇沿...

  • 文章五華槪況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五华 行政区划 地理物产 交通教育 著名人物

    一、地勢及物產遠在漢初,尉陀築長樂臺於五華山下,其後人民聚居,臺旁村落,便名長樂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設縣治於長樂鎭,故以長樂名縣。民國三年,政府調整全國縣名時,因福建、湖北兩省均有長樂縣,而以福建長樂建縣較古,故得保留長樂之名,湖北長樂改爲五峯,本縣則因城北有五華山,而改爲五華。本縣位居本州最南端,全縣面積約爲八千平方華里,縣境由東到西,約長一百五十華里,由南到北,約長二百二十華里,略成扇形,扇軸在東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則略成一弧直線如扇沿...

  • 文章連城現況統計

    来源期刊:《連聲》 第4期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连城县位置 地形山川 县名更迭 气候降水 金属矿产 耕林作物 畜牧渔业 交通教育

    連城縣大部份地區在東經116°10′—117°20′,北緯25°10′—25°50′之間,東西寛六十四公里,南北長七十四公里,全縣總面積二、四四二平方公里,人口二四六、八〇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〇〇人以上。公元一〇九八年(宋元符元年)設蓮城堡,屬汀州府,一一三三年(宋紹興三年)置蓮城縣,一二七八(元至元十五年)改名連城縣。連城位于戴雲山系支脈玳瑁山及武夷山系杉嶺支脈之間。地勢東、西部高山,中部有河谷、小塊平原和盆地。一、二〇〇米以上山峯有三〇餘座,曲溪的將軍山海拔一、六六...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