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行文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文风情)台湾迎春礼俗中的五行文化考述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明德 出版时间:2012-01-20
    关键字: 台湾习俗 迎春礼俗 五行文化 史料考证 迎春诗作

    多年。到清朝初年康熙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为钦天监,制定「时宪历」来取代「大统历」。此次改历的意义是:结合了中国及西方的科学和文化,而现今的农民历也据此沿用。[2] 《十三经注疏·左传》,卷十二,重刊宋本附校勘记,第二八六页。[3] 《十三经注疏·礼记·月令第六》,重刊宋本附校勘记,第二〇五页。[4] 〔汉〕班固撰:《后汉书·志第四·礼仪》,第三一〇二页。[5] 参考简涛:〈略论迎春礼俗的起源〉,《民俗研究》,一九九五年第四期。[6

  • 文章认识农历(二)‖憧憬华夏历政传统文化之光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1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农历 传统文化 五行 十二神兽 纪年

    记载岁干「旃蒙」,岁支「赤奋若格」,这些记录,均有古籍文献所本,不是编历者随便杜造的。十、花甲纪日纪年的历史价値历数纪录,我国历代莫不运用花甲循环的干支,记录年月日的迭传次数。由于每一昼夜为一日,为计时的基本单位,用花甲纪日,尤为历数的重点。据近代先贤蒋作宾氏考证,周朝上承前代,用花甲纪日,以后历代,依次连贯下去,自周朝到现今三千三百余年间,一脉相承,记录系统完整,未差错一天,他认为这种历史记录,是世界文化史上未有的奇蹟。用花甲纪年说吧,历代亦应用不辍,创

  • 文章命名有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鍾久福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钟氏族谱 姓名谱牒 命名文化 阴阳五行 家族宗谱

    略窥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周易哲理之奥;所以在第一个宝宝诞生,即思考自行命名;因感于个人生于乱世,在褓襁中即遭逢内战,童年又遇国家外患日寇侵略,八年浴血抗战胜利,继之国共之争,烽火再起,少小离家避难来台。生平既无挽狂澜既倒之雄才,更无定国安邦之本事,庸碌一生,不无遗憾。唯此冀希儿辈能成为栋梁之材,出将入相,荣宗耀祖,故取其名为「豪」,族系辈分

  • 文章經史子集閱讀志要(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蔡禹章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周易八卦 经史子集 传统文化 读书感想 阴阳五行

    第九節 易經易經,書名,亦稱周易。舊說爲伏義、文王、孔子所作,即伏義制卦,文王繫辭(謂卦辭爻辭)孔子作十翼,所謂易經三聖也。經分上下二篇,孔子所作十翼,所以傳經義者,故亦曰傳。歷代釋經義者,以唐宋而後諸家之解易經者爲賅備。有曰三易。三易者,謂連山、歸藏、周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易贊及易論法,「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鄭玄又釋云「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易道周普...

  • 文章(壹、論著類)略論針灸醫學的科學性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9期  作者:梁懷茂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针灸医学 中医文化 科学地位 阴阳五行 生理藏器 分泌不均 穴位

    提高其科学地位,而造福人群。针灸医学,是我中医文化体系中的一支系络,亦是历代名医圣手的智慧与经验结晶,在数千年前,当物质文明极为粗俗,科技条件非常简陋环境下,一般医家们对人体生理结构,血气营卫之生、老、病变等过程,能剖释精到,观察入微,实属难能可贵。而对生理机能营运现象所设定之符号,赋予之意义,亦可说系统分明、条理清晰,丝毫不乱。是以针灸医学理论中之阴阳、五行、经络、血气、邪正,补泻等原理,及其规范之经络穴道,用针施灸之深浅缓急法则,赅与今日体质人类学、人体

  • 文章中华文化之我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五经 五伦 五常 五行 五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凡愚如我者,实无资质加以评鉴,所幸自幼喜爱读书,加以天加以年,适逢国难动乱之会,又有走万里路的机遇,是以多有感受,亦有会心愉悦之处,是以敢有「我见」之述作。愚以为中华文化虽复杂万分,史籍千万卷,如予分类详究,个人既无此环境亦无此时间,乃化繁为简,约为五五之说以统摄立论,沧海一滴,水之本质也。我所说的五五纲目为:五经、五伦、五常、五行,五尊。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常是仁、义、礼、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