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云间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云间诗辑

    来源期刊:《松江鄕訊》 第2期  出版时间:1958-06-01
    关键字: 合辑 灵隐寺 金鱼

    载雨访灵隐寺靑草湖应寄云间诸友石闻名灵隐寺,难得一亲临,风雨行人少,林压气阴,山平无险路,客久起归心,柱杖试回首,苍茫自古今。雨里靑山小,天边绿树长,心高千里外,衣簿几分凉,奔海江河水,穿日月光,面前石挡路,且坐思家鄕。野寺迎香客,新僧念旧经,好言佛说尽,浊世人难醒,何处寻因果,只须问性灵,有心赏胜景,于寓不于形。湖内本无水,全凭四面来,风光过后好,眼界向前开,八大惟空说,千年煞费猜,靑山不限小,得兴自低回。戏咏缸中金鱼与园中公鸡石一样缸鱼二様红,三

  • 文章云间诗辑

    来源期刊:《松江鄕訊》 第3期  出版时间:1959-06-01
    关键字: 潦倒 四岛吟

    艺苑。玆录其近作数首,以供雅赏。黄叶(二首)辉金褪碧尙风华,秋老疎林入望赊,生意三分浑似萝,离魂一夜己无家。蝶穿碎影筛残照,鸦点寒枝乱晚霞,猛忆江南归棹远,西风吹恨满天涯。洞庭本落最分明,绕渺家出系别情,瑟瑟辞柯如有恨,萧萧堕地却无声。■飞淸夜秋阶满,雨过荒村曲径横,漫向天涯怨摇落,荣枯一例感劳生。萤桥茗坐待月(次罗继老韵)■岸长桥此再经,石泉新茗沸银瓶,一江烟水无情碧,四面山录萝靑。唱晚渔舟喧古渡,向人灯火烂繁星,吟边遝客多惆怅,乡思幽怀共窅冥。垂天暮色

  • 文章以诗会友的松江云间诗社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作者:朱顏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以诗会友 诗社 诗词 诗社吟草》 书法 丹青 篆刻

    文、褚同庆、徐行、王荣等十五位前辈诗人、学者发起,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三日组织松江「云间诗社」,诗词爱好者四十余人陆续入社,选举产生了由五人组成的诗社理事会,幷讨论制订了诗社章程和活动方案。云间诗社的社员中,有长期在黉门执教的教育工作者,有医务界的干部,有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的退役老将,有科技界的人士,也有财贸工作者···成员中有父子、夫妇、通家、同窗、师生、战友,还曾有过一位佛门和尚。他们大多数是出生于本地,内中也有客籍人士落户松江者,并起了骨干作用

  • 文章云间志刊印八百周年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0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刊印八百周年 方志内容 编撰规则

    松江古称华亭,别名云间。唐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建县,由朱瑞常、林至、胡林卿、杨潜等四人于南宋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年)六月编次,十月书成的《云间志》,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县志,距今整整八百年。此志如不计后人续入部分,仅八万五千余言。卷帙虽少,但体裁缜密,内容丰富,编目较全,给后世研究松江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元代徐硕纂修《嘉禾志》,每条下系考证,以典核称。华亭一县之考证,乃全取是志。明顾清、陈继儒各纂有松江府志,有不少内容摘自此志

  • 文章松江掌故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1期  作者:范奕中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第一楼 康熙南巡 巡视松江 钮永建

    云间第一楼历史上,松江府衙的谯楼为最高,名谓「云间第一楼」,乃元代的古蹟。过去民间有传说,此楼是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无历史根据。清代叶梦珠所著《阅世篇》记载:「苏州赋甲天下,府治门无丽谯,惟松江之丽谯最为巍焕。」苏州府衙门没有这样一个谯楼,而松江府衙门却有:「下筑台基,上建危楼五楹」的谯楼,故被誉为「云间第一楼」。谯楼始建于元世祖十五年。当时松江初设府治,为了防御南人造反,以此作戒备。此楼设大鼓、司更漏,内部规模也比较弘敞。明崇桢十八年八月,清兵下松城

  • 文章楊秉文詩詞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4期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杨秉文 诗社 返乡访友 怀念四弟

    书怀四弟—点绛唇梦断河山,春风秋月流光久,白头怀旧,常记情厚。千里归程,相见难开口,勤握手,共传樽酒,互祝同长寿。培心堂妹归鄕省亲吟隔海悠悠阻,桂林抵达闻。(到桂林即来信)长怀羁旅者,今喜晤家人。话自心中发,情从手上温。相思滞日月,重盼雁归音。喜吟茂兄返鄕访友四十春秋别意深,风淸月白盼归。茸光谈艺存知己,至大融资便市民。燕尔好逑联袂去,膝前儿女夸宁馨。重游醉白留鸿爪,漫步碑廊笑语频。

  • 文章松江别名五茸与云间的由来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77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松江 五茸 茸城 松江的别称

    一、五茸及茸城的来源古时松江地处海滨,境内湖河棋布,草木茂密,自海中新涨起的土地不断发现,可供渔猎,相传吴王寿梦,常到此地游猎,看到这一带有五处地方草木特别丛密,于是称之谓「五茸」,以后这里建起城鎭就称为「茸城」。二、云间的来源据晋书载,晋代文豪陆机字士衡,弟陆字士龙,是吴郡华亭人,他俩于晋武帝末年进京都洛阳,声誉很高。学识渊博的中书令张华,推崇他俩。有一名士荀隐字鸣鹤,在张华家中遇陆,互通姓名,荀隐说:「日下荀鸣鹤,」陆说:「云间陆士龙」。日下

  • 文章云间诗社假座淸眞寺举行月

    来源期刊:《浦東》 第88期  作者:朱顏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诗社 清真寺 人物感赋 学者观点

    細雨聚清真,重修氣象新。龍垣繞四限,虬柏植中庭;肅穆無梁殿,端莊邦克門。一番遊覽罷,吟唱倍精神。

  • 文章云间第一桥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10期  作者:范奕中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第一桥 历史研究 民间故事 地方志

    云间第一桥,在松江城西,横跨古浦塘,俗称跨塘桥。淸康熙《松江府志》卷十七载:「云间第一桥,跨古浦塘上,初名跨塘,后名安就,宋建。木石桥易以木复旧观,成化知府王衡重建。」全桥三孔高八米,长三十米,拱圈部分用靑石砌成,桥面石阶与桥沿用的是花岗石。淸康熙二年,该桥又进行大修,桥顶东侧栏石下镌刻「云间第一桥」五字。数百年来,此桥保留着原有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宋代诗人陆蒙对此桥曾题诗一首:「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一声淸鹤泪,片月在沧浪。」云间第一桥是松江

  • 文章柳如是的一段姻緣 外一章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6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柳如是 第一桥 反清复明 陈子龙 沈北山

    江南松江,有座宋代建筑,横跨古浦塘河两岸的「云间第一桥」(又名跨塘桥),民间流传着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当时还称杨爱的青楼女子柳如是,已被调教得能诗善画,琴棋俱佳,她女扮男装,俨然是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借舟「蓝舟」画舫,穿越「云间第一桥」时,巧逢站在桥上,目送反清复明战友远去的陈子龙。刚好一阵秋风撩动了他的袍襟,引起了她注目,觉得他气宇轩昂,英姿奋发,他们四目相对,似曾相识。于是陈子龙便邀请杨爱至松江「南园」相叙。二人咏诗论文,抚琴奕棋,十分投缘。二人理念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