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云南文化共返回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淺論滇人善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張誠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楹联 滇中佳联 云南文化

    」诗句,均为咏滇绝唱。因为是入滇所作的楹联、诗词,亦是江浙沿海文化与云南山地滇文化溶融结合而形成的又一类型滇联,总之通过滇人与入滇者之间不断的文化交流唱和、吟对;滇人外出为宦和宦归滇者对故乡的咏唱(这是冲破云南封闭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后,产生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的流露,大多数佳联的作者都不是一辈子久居云南),已成为滇文化的一个极有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化溶融交流,加上云南山川的秀美雄浑,使得文人有了展露才华的契机,形成了不但滇人善联,入滇者也善联。

  • 文章云南翡翠发展之文化意义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周經綸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云南 翡翠 产地 历史 文化意义

    等。在台北和昆明出版的翡翠书籍,分别为民国七十八年六月在台北出版《玉石天命》,作者周经纶;七十九年十二月在台北又出版《云南相玉学》,并准备近期再出版《主观相玉录》;一九九二(八十一)年昆明出版《翡翠》,作者杜晓东、杜晓辉;一九九三年八月昆明出版《翡翠赌石技巧与鉴赏》,作者徐军;一九九三年九月昆明出版《翡翠探秘—在中国腾冲》,作者张竹邦;民国八十三年四月在台北出版《玉石传奇》,编者蔡良辉。以上这七本翡翠书籍,均传达了翡翠发展的历史文化情形。其中体现云南人开发

  • 文章云南临沧市世界云南同乡大会 讲话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藺斯邦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云南临沧市 世界云南同乡大会 讲话稿 中华文化 环保意识

    至于对从云南来台湾参访考察同乡的接待,也是大家非常愉快的事。生活于当下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云南同乡如何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大环境中继续成长,实在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此,容许我在这里提出三件事供大家参考:一、发扬中华文化、支持华文教育,为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发扬而努力:同乡们在全球各地的经济工作中,藉著大陆走向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带动亚洲经济复苏的趋势下,事业应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家在从事经济工作的同时,也宜考虑到如何在居留地区支持或办好华文教育,因为华文教育已不

  • 文章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施毅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云南 民族文化 历史渊源 发展前景 学者论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云南民族文化一枝奇葩,尤如浩瀚银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散发出夺目的光芒。(一)源远流长的云南民族文化两千多年前(公元前)在滇池地区存在的古滇国,曾经有过繁荣而辉煌的时期,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和具有特色的古滇民族文化。《史记》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〇九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金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晋宁等地滇王墓群的出土,将一段被湮没的在云南历史上高度发达并具有特色的古滇民族文化

  • 文章高原行旅四季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云南 自然风光 东西文化 小桥流水

    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本土文化,深受汉文化、藏文化以及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加之云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特质,让云南形成一种外人不可理解的生活方式,无以名之,名之曰「怪」。云南十八怪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著卖为了便于交易,把鸡蛋按五个或十个拴成一串,交易时则以串论价,这种交易方式,至今仍普遍存在。第二怪 三只蚊子炒盘菜在西双版纳、德宏一带河谷平坝地区,因气候炎热多水草,所以蚊子较多,三个蚊子一盘菜,是形容蚊字大,自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第三怪 摘下草帽当锅盖在出产稻谷

  • 文章鄉邦歷史人物——倪蜕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8期  作者:定父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倪蜕 云南历史传》 文化建设 边疆文化事业

    倪蜕,字振九,华亭(今松江县)人,生于一六六八年,卒于一七四八年,享寿八十岁,人称「倪三怪」。康熙五十四年倪蜕四十六岁时,江南人甘国璧入云南任巡抚,倪蜕便随甘入滇,充当幕僚。最初几年,他遍历滇西各地,累积了大量的实地调査资料。晩年,居滇池西边的石鼻村,专事云南地方史籍的考证和整理。康熙五十九年,云南巡抚甘国璧因案革职,自备口粮入西藏效力。倪蜕则停留在滇抚幕中,毕生致力于云南文化事业。乾隆三年,年届七十的倪蜕在大量参阅云南文献的基础上,著成「云南历年传

  • 文章云南地名与少数民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雲華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云南 地名 少数民族 历史文化 民族语音

    地名,人们又称它为特殊的地理符号,人类历史的脚印。人们要认识一个地方的山川名胜、民俗风情、历史变迁、乃至名人轶事,都与地名息息相联。人们把当地特殊的地物及历史文化的认识浓缩为地名,语言简练,特点突出,易于记忆。从云南元谋县出土的元谋猿人和东方猿人化石说明,远在二百多万年前,云南这块土地上就有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也是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历史学家考证认为,四千多年前,祖国西南包括云南大地上就活动着氐羌、僚越、仆人等三个大的集团(有的学者称羌、越、卜三大族

  • 文章彩雲之鄉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2002-12-25
    关键字: 云南 自然风光 文化历史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二三七种动物的佼佼者。大理石、个旧锡、昆阳磷则是矿产的代表。在这集动、植物及有色金属王国之大成的领域里粹练出更丰硕的人文史观。彩云之鄕云南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典故。是诗人、文学家的灵感,是画家得天独厚的巧思,是音乐家天籁之音的乐章,是考古家的宝库,是旅行家的怡情之所,更是青年们寻梦的乐园。马哥孛罗、徐霞客、虚云和尙、茄叶大师、日本诗僧,多少的诗人墨客在此留恋忘返,留下他们的墨宝足迹,写出所见所闻传颂万里。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更是诗词中的一绝,道不尽的唐标铁柱、宋押玉

  • 文章倮黑山與倮黑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平凡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拉祜族 地理历史 文化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

    倮黑山是云南澜沧县的别称,据淸光緖云贵总督岑毓英奏折称:「倮黑大山,界处极边,外接耿马,孟连两宣抚司地,西达缅境,内与顺宁,普洱两府毗连,纵横二千余里(注一),可见昔日倮黑山范围,远较今之澜沧县为广,足有两个台湾大,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顾名思义,倮黑山自然是以倮黑族聚居而得名,正如卡瓦山也是由于卡瓦族聚居而叫卡瓦山,是同样的道理。倮黑族是云南四十八种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云南省政府资料,该族人口约为五万多人(注二),事实上此一官方资料,并不正确,笔者因身为倮

  • 文章云南民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云南民歌 民间小调 民俗风情 地方文化

    正月正,家家户户挂龙灯,去年过的团圆年,今年过的太平年。二月里来二月八,云南地方乱如麻,大理出个杜文秀,煽动回教来造反。三月里来三月三,十八大司来商量,一来商量调兵马,二来商量打地方。四月里来麦子黄,云南地方打斓完,阳光道上成血路,红旗白旗分两方。五月里来五端阳,可怜百姓遭了殃,人头落地如瓜滚,尸骨堆山血成河。六月里来火把节,地万民众大集结,英雄好汉统统调,拿起枪炮保家乡。七月里来七月秋,带领兵马过云州,碧鸡关前打头阵,天子庙坡追敌踪。八月里来早谷黄,施旬

共33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