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二黄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安旧事——汉调二黄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 汉调二黄

    如果您听过王集荣秦腔唱段简介,王初习汉调二黄后带艺投师入集义社改唱秦腔。晋福长在「杨三小」一剧中也有一段汉调二黄,这种戯曲,起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流行于关中道以南及河南西部地区。一直到民国二十八、九年,由于票房不佳,已沦为依演野台子戯,在西安省仅有一个班子,除了受邀到四鄕八鎭演出酬神、骡马会及忙罢会而外,平常他们居住在保吉巷一家大杂院里,利用闲时夜晚以自乐班型态,在城关一带接受点唱。汉调二黄的文武场,坐于上场门一边,武场所使用的家伙,跟秦腔一样,祇是单皮

  • 文章中國國劇是漢劇而不是京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丘立才 出版时间:2014-10-31
    关键字: 汉剧 西皮 二黄 剧本

    两种:一是「旦」和「戈」,说明国是需「枕戈待旦」守卫的疆域。另一是「豆」和「戈」,「豆」是祈祀上天恩赐疆土;汉时将「菽」改称豆,疆域之土不适种禾宜种豆,以区分疆界;汉朝建国不也是在「戏」地鸿门宴上,把「戏」的吓唬人的「虎」气拿掉,而取得的「国」吗?汉中所处之地是「秦头楚尾」,因此在汉中产生的汉剧也必然是秦腔和楚声的结合。汉剧、汉调唱声的声腔就是「西皮」和「二黄」的结合。「西皮」源于陕西梆子,王要是秦腔的唱法。「二黄」是楚声、楚调,有说是「四黄」,即黄陂、黄冈

  • 文章国剧二黄非源自湖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齊如山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二黄 起源地争议

    二黄」或可称为「二簧」,国剧主要声腔,包括有原版、慢板、散板、摇板、滚板、碰板、顶板、快三眼、反二簧等等,节奏平稳,唱腔流畅。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二黄」源于湖北。宜昌话中的「二黄八调」,是讲一个人「不明事理」、「颠三倒四」,看来湖北人自己也认为「二黄」源于湖北!前年有部大陆与香港合拍的电影《梅兰芳》,其故事几乎照着齐如山先生来台所撰的「齐如山自传」长篇连载所拍摄的。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毕生献身国剧文化,与梅大师关系深厚,来台后仍

  • 文章川劇唱句與唱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3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二黄 高腔戏 汉调 降黄龙 第二式

    唱」在川剧组织成份中是很重要的原素,有白无唱的戯,在川戯中还不曾见过。川剧的唱,因受腔调的限制,所以在形式上也随着腔调的不同而成了两大派;「昆、高」是保持着正统戯剧唱辞形式——长短句,「胡、乱」则是属于近世戯剧史中的花部形式——言或十言句。这不过是大致的分别,但实际上,两者的分别并不如是的清楚,「昆」「高」「乱」在形式上混合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兹举数例以明之。雪夜访普,本为二黄戯,但赵匡胤前往赵府途中所唱一段二黄之前,便是以昆腔开头的,这种戯,俗名

  • 文章簡談國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何琫雲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国剧 京戏 西皮二黄 曲牌 评剧

    昂扬激越,深沉苍郁……等均彰显出干净、俐落、爽快、婉啭、宏啸、盛壮、咽呜……等效果。京戏具一整套完美的表演手法,它集中简炼、鲜明夸张、「唱、念、做、打」皆有随衬「音乐美」,停住不动或亮相也有「雕塑」之艺美。尤重内心刻画,讲究「心里有戏、脸上有戏、举手投足有戏,头上发辫冠饰及坠件袍角靴尖鞋底都有戏」,底底确确真不愧出头代表国家戏剧。以上所述国剧即京戏,是集各种艺术的大成产物,它的艺术材料:1.安徽徽调二黄2.湖北汉调西皮、3.昆曲—主要是北昆、4.秦腔

  • 文章試答秦腔十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7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秦腔十问 秦腔起源 梆子形状 西皮二黄 秦腔乐器

    有淸、康、雍以后由于乾隆皇帝及巨商、士宦的积极提倡,剧艺精进,名角辈出,盛极一时。五问:秦腔是否即西皮的始祖?如是,何时演变为西皮?又如何与二黄合流?答:秦腔由古代甘肃民歌嬗变而来,因发源于秦故地关中的甘、陕地区,故名秦腔。秦腔是西皮的始祖。谢章珽在赌棋山庄词话中说:「甘调即秦腔,又名西秦腔、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伊哑如语,今所谓西皮调。」王芷章在腔调考源中亦云:「陇山亘陕、甘界上,由秦中而言,则甘肃固在关陇之西坡,疑流俗必有「西坡调」之称谓者,其遂讹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