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院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和美鎭進行曲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6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台北 和美镇 书院

    卡里善)和美镇,气象万千。文风景徽著先鞭,(景徽社为士子会文结社,敬业乐群之所)黄榜陈锦开良田;(黄榜开和美,陈锦辟嘉黎,平畴沃野)志申士安兴水利,(杨志申、施士安开开福马圳)际青鹏程立书院(黄际青、阮鹏程创道东书院)培育后昆,个个尽成顶天立地的好汉。我们有坚的毅力,足以排除万难;我们有奋发的精神,更可人定胜天。东方日出天行健,屹立不倒壮如山,大家齐向前,建设好家园。

  • 文章朱熹與廈門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陳香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厦门 朱熹 紫阳书院 金榜山 玉屏书院

    切于名敎者,亦可谓守正、循理、不惑之士矣。操行之难,而姓名曾不少槪见于世,亦足悲夫。诗之序曰:『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若昌晦者,可谓近之。故熹因校其书,而为序其意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焉。」(按:此序,曾收入朱子大全集中,但很少人知道陈昌晦即是陈黯。因为昌晦乃黯别号;黯字希儒。)厦门过去有书院二:一曰玉屛;一曰紫阳。这两所书院均与朱熹有关。白瀛在玉屛书院记中说:「同安自紫阳朱子主邑簿,建高士轩、畏垒庵,倡导兴学,闻风踵起者,代有传人。」玉屛书院在城内东北

  • 文章八閩景物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7期  作者:吳胤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南浦书院 灶君殿 梅雨

    是什么囘事……由于故居是靠山近城。所以小时候有两三个总角之交的朋友,每逢假日余暇,便聚集在一起,以不花任何费用的原则下,游览家山附近全境。最初是从经堂街,仙楼山的山前山后,漫游一二小时,能令人留恋的,当然是城东的仙楼山玉皇台与被驻军当作马房的「南浦书院」。(见图三)说起这座「南浦书院」,宋代朱熹,曾在这里讲过学,南朝「梦笔生花」的江淹也被称为「南浦过客」,在西门外梦笔山「等觉寺」,引述出不朽的词赋……。我同邻居同学叶枝盛,从他们的后门上山,一路采些时令的野菓

  • 文章鰲峰坊裡書香飄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0期  作者:李鄉瀏 出版时间:1991-02-20
    关键字: 鳌峰坊 鳌峰书院 福州师范学校 幼儿园

    鳌峰坊里书香飘」这并非夸饰之语。坊内三民中学旧址,现扩建为福州师范学校,其附属第二小学,便设在原法政学堂址内,址的前身为淸代福建学府之一「鳌峰书院」。这里现有二千余名师生,作为福州地区小学敎师的摇篮引人瞩目。据地方志书记载,鳌峰坊在于山北麓,唐名九仙坊,宋名登瀛坊。所谓九仙坊,指坊后有径可通九仙山;所谓登瀛坊,指宋代出了个状元陈诚之,鄕里荣耀,立祠赞誉。坊内的鳌峰书院,系明郡邹捷春的宅第,中有池舘。淸代康熙四十七年,巡抚张伯行倡建省学,始成书院:前构正

  • 文章记马巷舫山书院二三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2期  作者:九九叟 陳仲修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马巷 舫山书院 同安 三武街

    马巷舫山书院,址在四甲街通利庙「俗称大宫」在后方,周围广达数十丈,气势雄伟壮观,院前空地空旷,可供数百人集会,前临观音宫水塘,有照墙为界,左至启智学校大门,(该校已于一九三九年九月廿四日被日机炸毁),右在大宫边的柴市,主建筑为开敞式三进大堂,前二进为平房,后进为二层楼房,楼上奉祀文昌帝君,故称「文昌楼」。左右两边空地约与主建筑同大,四周围墙围绕,后面靠墙种有果树数棵,檬果、芭仔、龙眼等。左边有棵百年榕树,右边墙边有鹰爪树三欉,枝叶茂盛,花朵状如鹰爪,花开

  • 文章和美文化播種者——書塾師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8期  作者:黃開基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和美镇 书院 和美文化 塾师

    文化之播种源于课读,无论书房、学塾、学堂均为鄕学、民学之所,社学、书院、儒学者则为公设求学之处,和美之最高学塾即为道东书院书院始于唐而盛于宋,元、明、淸因之,更以有淸一朝,规制尤备。本省之有书院,实自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〇四年)台湾知府衞台拨创建崇文书院于台南始。而彰化县之社学则自康熙四十八年福建巡抚张伯行令诸罗县知县刘作揖于县内半线庄营盘边(明朝鎭营之兵就所驰之地,自耕自给,名曰营盘)等创设社学始。嗣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更有义学之设

  • 文章英华书院协办者郑柏年事略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9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英华书院 牧师 调味品 教育家

    郑柏年先生与夫人遗像郑柏年字资训,晋江安海人,少曾赴菲律宾及来新加坡,工作之余,在夜学学习英文。其时基督敎会在丹戎巴葛建礼拜堂,即请他为传道师。他同时与社会上名流林文庆、李俊承、及几位英国热心改良社会旧习者,均有交谊。在礼拜堂每开会演说,请羣众听讲。此间英华学校英人金禧甫,将赴厦门创办学校,以他既识英文,又有才干,可以相助,遂邀他同赴厦门鼓浪屿,筹办英华书院。而此处丹戎巴葛礼拜堂,则请郑聘廷为正式牧师。他在此礼拜堂传道,是最先之工作者,而在新加坡亦为开

  • 文章海濱鄒魯:美哉·泉州人文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沙靈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泉州 欧阳书院 黄克赞 陈颂南

    泉州这个古城,夙来文风极盛,「海滨乡鲁」便是因而得名的。唐代以来,大儒如欧阳詹、蔡虚齐 陈紫峰、王慎中、何乔远等都兴学一方,如宋张阑图经云:「泉之为郡,风俗淳厚,其人乐善,素号佛国。」曹修睦建学表云:「地推多士,素习诗书。百见之间,弦诵相闻。」可知,文风由来古矣!书院方面亦非常有名,如欧阳书院为唐代四门博士欧阳詹讲学之处,欧阳氏与韩文公愈为联榜进士。卒时,韩文公曾为文哀祷,称其为慈孝。一峰书院为宋代罗伦讲学之处;镜山书院为明朝何竟山讲学之处。宋代大儒

  • 文章同安縣立第一師範講習所

    来源期刊:《同安》 第3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双溪书院 讲习所诞生 生源师资 毕业生去向 感念不忘

    同安县于清朝末期,在城内蔡复一先贤故宅贞素堂成立双溪书院,至光绪二十年由双溪书院改为学堂,一时蔚成风气,到民国十年间,县内公私立小学堂,正像雨后春笋般篷勃成立,为数已达四十多所。第因成长太快,师资至形短缺,形成严重问题。时値北洋政府时代,同安县劝学所,相同于县政府敎育局,所长陈钖畴字书竹(城郊溪边人,台北市同安县同鄕会发起人陈琼宴鄕长之父亲),有鉴及此,为求有效解决师资缺乏燃眉之急,特在双溪书院旧址,积极规划成立同安县立第一师范讲习所,专门负责训练

  • 文章螺洲風情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60期  作者:歐存德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螺洲 风情 天后宫 观澜书院 陈氏五楼

    宫祭祀,因此渔民每次出海捕鱼时,都往宫跪拜,求神保佑平安归来,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生辰时,镇民备宴往拜,庙前有清末太师傅陈宝琛亲自撰写的楹联:『潮汐接湄洲,风马送迎三峡月;帆樯溺达水,种灯下上庙门梭。』后由陈振捐资修建,使天后宫雄伟壮观,天井前左右旁各有一个小亭,分别塑立金面二将军千里眼,万里耳,大殿供祀妈祖林默娘,后殿为螺仙洲主,临水奶陈靖姑,三十六婆官等神像,香火鼎盛,信徒川流不息。观澜书院,原名读书楼、建在洲尾村东江边,与螺女庙为邻,是明朝林密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