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法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介紹鄉賢)蔣振生及其子麟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3期  作者:王步雲 出版时间:1971-07-01
    关键字: 蒋振生 十三经 书法 蒋麟 初月楼见闻

    蒋振生名衡,字湘帆,晚号江南拙老人,度臣(名进)先生之子,康熙时以书名,手写十三经八十余万言,凡十二年而成,南河河道总督高斌,代其装璜,特疏上呈,奉旨墨刻颁行天下,并以其书立石太学,授国子监学正,英山敎谕,又擧博学鸿词,皆力辞不赴,著有书法论,大学士陈世倌为之序,有「一时碑版,照耀四裔」,其文上希龙门(司马迁)出入唐宋诸大家」云。振生长子名麟,生甫能言,其母王夫人口授杜诗,即能朗诵,音韵铿锵,八岁读尙书,发议曰,「尧之臣不如舜,尧典多吁,舜典多兪都」云云

  • 文章手勤更應腦勤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羅德昌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熟能生巧 书法 《书论》 人生感悟

    书法的理性认识,就是他花再多时间,投入再多的精力,纵穷其一生,怕是难成其书。三、「脑勤」有利于提高创作质量王羲之在《书》一文中云:「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说到底也是一个多动脑的问题。对书法有一定造诣的人来讲,在创作前,从用笔、结字到章法布局都要有一个通盘周密的考虑,在大脑中反复斟酌,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做到字居心后,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心手相应,进入「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 文章曾國藩談書道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黎正甫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曾国藩 书法 为学之道 名人言论

    兼营并进,庶有归于一条鞭之时。」(见丙寅八月日记)作字换笔 间架墨色曾国荃,字沅浦,生于道光四年,小国藩十四岁,年方弱冠,即精于楷书。曾国藩赞扬他说:「九弟来书,楷法佳妙,余爱之不忍释手。起笔收笔皆藏锋,无一笔撒手乱丢,所谓有往皆复也。」其书法佳妙如此。国藩更进一步敎导他二事:「一曰换笔,古人每笔中间,必有一换,如绳索焉。第一股在上;一换,则第二股在上;再换,则第三股在上也。笔尖之着纸者仅少许耳。此少许者,吾当作四方铁笔用,起处东方在左,西方在右,一换则东方

  • 文章修兴梁鄕亲书法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修兴梁 乡亲书法 书法人性论

  • 文章谈谈书法评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连续得奖 四点质疑 《许地山书法 内容与形式统一

    普遍的现象。那么书法,在大赛中为什么有它「好则总好,差则常差」的现象呢?质疑之四是:文学作品不能抄袭或摹仿他人的好作品,完全靠自己的独创获得成功。而书法作品的字在形式上是自己的,而内容公然能摹仿和抄袭古今名人的现成,这种抄袭和摹仿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合法的」?这是为什么?这能把书法称之为艺术作品吗?这能说是一种独创吗?这几个质疑常常使我困惑,谢谢《杂文报》给了我一个明白的启示。最近我读到《杂文报》8月1日王宏任介绍《许地山论书法》一文,对于我上述的种种

  • 文章(享譽國際名書法家)陳其銓教授千古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41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陈其铨 悼念乡贤 书法教育 书法名家 书论研究

    各体无不精妙,且能融会贯通,自出新意与张大千的绘画成就相互媲美,这是中国人的光荣。」陈先生一生致力于书研究,述作宏富,已发表的专著有「中国字体源流」、「中国书法概要」、「中国的书法」;书学论文有「汉字源流与书法变化」、「汉字源流及书法写作空间的开拓」、「两晋书学述略」等数十篇,已印行的墨蹟有「奇川书法赞集」、「甲骨文集联」、「奇川墨蹟选集」、「陈其铨稀龄书法展专集」、「陈其铨书法展专集」、「陈其铨八十书法展专集」、「陈其铨教授书法展专集」、「陈其铨教授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