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法临摹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臨書經典 創藝梅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藍巨案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梅州市 书法篆刻艺术展 书法临摹 展出作品 诗作

    粤东梅州市区江北东山教育基地,这里背倚千佛宝塔,面临秀水梅江,是一方树绿花妍,风景秀美的文雅胜地,院士广场与剑英图书馆比邻,豪华气派的客艺博城座拥其中。「2013年『日盛杯』梅州市书法篆刻临作展暨作品交流研讨会」在艺博城二楼展馆举行。室外天空不作美,下著秋雨霏霏;馆内人气书香,惠风和畅。来自全市各县的书法家与群众二百多人盛会于斯,品味经典,乐享书法文化大餐。临摹传统经典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由此打下扎实基础,把握正确的学疏方向。这次由梅州市书协举动

  • 文章书法临摹与评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9-07-31
    关键字: 中国 书法 临摹 评鉴

    的大任,就要从临摹古人墨宝、增进书法常识和充实书法理论著手。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眞正深入书法艺术的堂奥,成为一位理论、技巧兼擅的书法艺术耕耘者。然则,书法要如何临摹才得要领?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应抱持怎样的态度去欣赏和评鉴,才能达到「伯乐相马」的效果?这便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两大主题。(甲)临摹书法研习的过程,若精细地分类,可分「描红」、「对临」、「背临」和「创作」四个阶段。孩童在尙无任何基础时,可由描红开始,此即在印好字迹的练习簿上,照着笔划来写;待执笔

  • 文章譚延闓先生敎我寫字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雷嘯岑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谭延闿 书法造诣 碑帖临摹 书法道义 人物追忆

    横匾大字楷书,气魄雄浑,笔力遒劲,虽颜鲁公、钱南园亦不过如是耳。畏公的令弟谭瓶斋(泽闿),亦以善写钱字著称,久居沪上鬻书营生,骤视之,贤昆仲二人字体不相伯仲。但若与畏公所写的比较观察,瓶斋的字属于秀丽一路;最主要的区别不在字形,而在其书法中的精神逈异,乃兄所书富丽堂皇,卓具福泽,而老弟则不然,此中义理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古人每从一个人的文章与字迹中,即可推断其人的前程如何,确有至理。一九二七年夏,谭畏公由武汉到南京接任国府主席,笔者适担任国府秘书职务

  • 文章書法家王愷和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洪玫玲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王恺和 书法名家 书法教育 碑帖临摹

    王恺和,民国六十一年自考试院简任秘书职退休后,应聘担任台大、师大、政大、淡大等公私机构书法敎授课程,至今已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从九岁一直到八十五高龄,几乎一生的时间,都投注于写书法,未曾间断,并且以「寓敎于艺」自任,常书写些格言嘉句,有益于人心世道,这是令人敬佩之处。他虽已八十五高龄,身材高大的他仍声若洪钟,健步英挺,他表示还要继续写下去,因为他觉得德育是当今社会敎育最缺的一环。王老先生大量购买各种碑帖,如北碑有张猛龙、郑文公,汉隶有孔宙碑、衡方碑、乙瑛

  • 文章我的翰墨生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馬克山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学字生涯 临摹名篇 书法展 人物回忆

    如:俯仰、顿挫、疾徐、回旋,其结构则以位置、点画,使转、疏密、揖让、呼应与穿插之适宜,作艺术方面之追求,故习益勤,进而锐之兴趣倍增。例如:南朝刘宋中书侍郎虞和论书:「桓玄爱重书法,每讌集辄出书法以示宾客」,即是书法一道已达其三昧之奥。总之作书之法,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得「法」、方谓「法书」,而书法是指名家所书写之书法,可供临摹之作品。基于此。余习书法「本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源」之目标向前迈进;如明人丰道生之言「学书先习楷书,而大楷中楷、小楷

  • 文章行年七十始悟永字八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2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八大山人 人物生平 书画成就 临摹碑帖 书法特点

    注:▲八大山人的书法)(注:▶八大山人所绘孤鸟枯枝)(注:八大山人善画鱼,似藉「鱼」反讽,以一吐胸中积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为明朝宗室后裔,明末天启六年岁次丙寅,公元一六二六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戈阳王府,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公元一七〇五年,终年八十岁,祖父贞吉公,父太冲公,均擅长书画,驰誉江南,八大山人天资颖异,性孤介,好读书,善诙谐,喜辩论,生长于书画世家,从小即受艺文的培育,养成了喜爱书画诗文和勤学的习性,八岁即能诗文,善书法,工篆刻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