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土风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春節新年在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春节 中原 乡土风俗

    以往中原的民衆,大都過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社會生活,一年雖有端陽中秋新年三個大節;但端陽適逢二麥方熟,早秋正耘,晚秋播種的農忙時期,過節僅係加菜吃粽喝雄黃酒等應景罷了;中秋正値秋作先後成熟,遍地農糧雜作急待收穫,是農家一年收益最多,工作最爲繁忙的時候,更無暇過節了,僅在晚上加菜沽酒以月餅水果于賞月時飽餐痛飮一番而己。惟有過年時農事早畢,天寒地凍,大雪不時下降,才是農家最淸閒的時候,所以過年也就顯得特別隆重了。中原一入臘月,家家戶戶大都預備過年的事了,...

  • 文章觀豫劇羅煥跪樓感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豫剧 思乡 乡土风俗

    大前年去絲路,在長安市鼓樓旁,買幾張豫劇光碟,常放映觀賞,特喜愛。煥隨奶奶去瓦崗寨投靠爺爺,路經山寨逢焦金娥,因阻路交戰被擒。金娥爹返寨,見小將有些相識,問明乃救命恩人羅義之孫,於是接老夫人上山欵待。煥不服金娥武藝,再戰被打倒,娥父責女,金娥說鬧著玩的。兩家長輩商議煥娥結婚,洞房內煥以丈夫之尊欺娥,娥忍無可忍再鬥。奶速往解圍,說羅家三代怕老婆,爺花槍是奶奶所教,逼煥在繡樓跪娥,陪禮請罪。安澤想起七十五前訂婚,六十五前結婚情形,很愛此劇,多次播映欣賞,今又...

  • 文章海城市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徐錦明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美食特产 乡土风俗 故乡回忆

    今天生活在寶島,不論居住在通都大邑,或是鄕鎭市集,恐怕都無法避免兩種現代文明後遺症的荼毒,一是環境的汚染,一是噪音的干擾。當我們飽受這些都市病蹂躪之餘,不禁特別懷念故鄕那種出奇的寧靜和安詳來。不過卽使在寧靜安詳中,仍舊偶而會出現些熟悉的聲音驚止了樹梢的鳴蟬,劃破長巷的寂寥。這些有韻律有節奏的小販叫賣聲有時也許會擾人淸夢,但絕不至使人精神崩潰,離家日久,這些聲音欲仍盈盈在耳,倍增懷念。一日開始,首先傳入耳鼓的應該算是茶爐子上淸脆單調的哨音,海州城內因燃料艱...

  • 文章灌雲雜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胡健中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故人旧事 乡土风俗

    海州文獻轉載了皇冠雜誌十年前所刊登有關我於民國十四年在灌雲與一個匪首同時也可稱之爲綠林英雄人物孫繡章認識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是由我口述而經皇冠的記者筆錄下來的,當時我未允許引用我的名字,這個故事寫得很好,不過其中不無渲染,以致間有失實之處。王公璵先生寫信給我,要我再寫一點回憶,以爲海州文獻補白。我在灌雲敎書,距今雖已逾半個世紀,但往事歷歷,如在目前,加之我對這個東海小城很有感情,因此便就記憶所及,略述其鱗爪如次:民國十四年秋,我受聘爲灌雲江蘇省立第八師範...

  • 文章灶王爺上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山人 出版时间:1976-01-25
    关键字: 灶王爷 乡土风俗 历史典故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在那一天,我國各地民間都有祭灶的習俗。灶王爺有的人也叫灶神、灶君、灶公或灶爺。據說,灶王爺原是天上的星宿之一,因爲在天宮犯了過錯,就被貶到人間來,專管每一個家庭的灶間。「灶間」依現在的說法,應該叫作厨房,別小看這個地方,這是一個維繫一家人生活,甚至於也可以說生命的泉源。每個人一睜開眼,就要吃飯,一天三頓,少一頓就覺得難受,而厨房就是一個供應餐飯的地方,這個地方,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而灶王爺也就是掌管這個重要的地方。由於...

  • 文章開口不離「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5-25
    关键字: 乡土风俗 吃文化 传统礼仪

    我國的「吃」,是世界聞名的,有「吃在中國」之說,「吃術」之高明,也至足驚人!不論烹調煎熬炸煮,燉煨蒸燜燒烤,及薰臘滷醃等各種方法炮製出來的菜餚食品,無不色香味俱臻上乘。不僅國內嗜「吃」者津津樂道;卽國際「老饕」亦讚不絕口,且世界各大都巿均有我國的餐館,大都生意興隆中外人士趨之若騖,而外人來我國考察觀光,也都以吃到我國菜餚爲快事。足證國人善吃,吃術「精良」,外人都望塵莫及。歐美各國雖科學甚爲進步,但對「吃道」與我相比,他們還算是「落後」國家。不要說我們那吃...

  • 文章童年十八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4期  作者:蕭鴻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早年回忆 十八团 乡土风俗

    十八團,它並不是部隊番號,而是一個地名,在這裡,我度過最可貴的童年,然而,童年却是在戰爭、在兵荒馬亂中消逝。人到中年,頭腦似乎就漸漸地退化了,見過三次面的朋友,到第四次再見,還在請問他「貴姓」,這當然是非常尶尬的事情。但是奇怪,相距數十年的往事,只要打開記憶的栓門,馬上便像一部電影似的,淸淸楚楚地在腦海裡映現,尤其是十八團,我的記憶特別深切。●趕集我出生在都巿,但是六歲那一年,便是掀天揭地的抗戰開始,爲了逃難,一家人都逃到鄕下去。都巿內沒有「趕集」這玩兒...

  • 文章誤會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鄧越南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乡土风俗 交流误会 民间趣事

    藍花,從結婚以後,對婆婆可親了,一直稱呼爲「姆媽」(上海俚語——我媽),嗲是嗲得哦——聲調很甜太醉人了,媳婦是17.米個兒,人很俊俏。在左鄰右舍女孩子中,藍花改口了,交流時,不喊「姆媽」,直呼這位67歲老人,叫起「老太婆」來了…。隔牆有耳,婆婆知悉後,能不生氣?!訓誡兒子了:「好呀,你媳婦上門,才幾個月,知識大增,喊起我老太婆來了。」說完,老人家雙鼻孔直吐青煙。兒子小剛,是位孝子,母親即使話說錯了,他也認爲沒有說錯,何況母親言之有理,恨自己媳婦沒有素質,欠教...

  • 文章臺灣的「七夕」習俗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7期  作者:君實 出版时间:1988-08-01
    关键字: 七夕 七星娘娘 乞巧节 乡土风俗

    農曆七月七日爲「七夕」,俗以爲七娘媽誕辰,稱「七娘媽生」;又俗以七月爲「巧月」,七夕又名「巧節」。相傳是夕牛郞織女一年一次相會。七娘媽爲兒童之守護神。民間信仰此神,乃以爲十六歲以下兒童,均受七娘媽之庇護;卽於兒童週歲前後,往寺廟祈願七娘媽,或註生娘娘、觀音媽、媽祖等,請神加護,而以古錢或銀牌、鎖牌,串紅絨線爲絭,懸於兒童頸上。至成年,則於「七娘媽生」此日「脫絭」,往寺廟供拜麵線、粽類,答謝多年來的加護。是日,家家戶戶爲祈求子女長大,祭拜七娘媽,於黃昏在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