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习俗共返回8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的俗話和俗習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8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8-07-10
    关键字: 俗语 习俗 俗话

    下聘,订下这门亲事止,「拿八字」才算吿一段落。台北县瑞芳鎭福住里姚楚江同鄕,为「拿八字」之习俗,特驾临笔者寒舍,侃侃而谈,越谈越高兴,特辑要以向鄕亲曁读者。家鄕行「拿八字」之礼,仍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联成秦、晋之好,就是媒人太幸苦了些。媒人第一次赴女方家叫「提亲」,将女儿家的生辰问明之后,胸有成竹的折返男家,由男方父母请算命先生推算,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合算一起,看是否相配,若是双方八字合好,门户又相差不多,此时媒人再跑第二次,正式向女方说亲,如女方也

  • 文章溫州舊時婚俗「坐筵」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戴石民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仪式 婚姻 习俗

    因为旧时妇女深居简出,平日少有露面,这样的场合是难得看见,所以远近闻风赶来观光的人也是很多的。坐筵明清时始于官宦人家,然后传入民间,民国初期尚盛行,后来提倡文明结婚,这种习俗渐见消失了。

  • 文章雞年說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习俗 饲养 价值

    二〇〇五年農曆是乙酉年,即雞年,人們的話題自然就落到雞身上。雞,是人類馴化動物最早獲得成功的一種家禽。遠在漁獵時代,它就和人們生活在一起了。雞在我國古代為六畜之一,我國殷商甲骨文中就記載了雞。在龍山文化時期的三門峽廟底溝居民點的遺址中,就發掘出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雞腿骨和前翅骨。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也發現了雞骨。這說明在原始氏族社會,中國已開始養雞了,距今至少已五、六千年歷史。「雞」與「吉」音近,民間多視為吉祥物,「大雞(吉)大利」。周亮工《書影》云:「正...

  • 文章歳暮忙掃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康叟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农历 岁末 扫尘 习俗

    在这农历岁晚中,一般人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扫尘」,北方人则称为「打尘埃」,这种习俗,时至今日,仍有这种习惯,正如昔人诗所谓「茅舍春尘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这种一年一度的扫尘,不限定那一天,但要擧行一次。因旧式的人们,很隆重其事,必先看「历书」,择定日子,才阖家出动以为之,盖「历书」里,每天是注有宜忌的,必择那天「宜扫舍」才擧行,有些迷信深的,还要查看将家里各人的生辰相勘,有没有相冲,才敢动工,以旧式屋宇,经年

  • 文章俗鄕午端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父漁湖南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端午 消毒 验方 习俗

    端午(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日节,又称五月节,为年中三大节(端午,中秋,过年)之一。有许多俗例奉行,除全国性,或各地均有之习俗外,这里专谈「家鄕习俗」。端午吃粽,以艾,菖蒲烧汤洗澡,饮雄黄酒,这些都是普通性的例行应节俗例,家鄕的雄黄酒是以原刀(白酒),或蕃薯烧渗雄黄精的,吃完酒后,把剩下的雄黄渣,覆以生肥肉一块保存起来,遇有被虫蚊,或无名肿毒时,拿来抹擦一下,马上见效,比什么都灵验。蒜头有强力杀菌作用,现在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家鄕俗例多于端节吃蒜头,但因怕辣

  • 文章「談天説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趣闻 轶事 习俗

    」妓女说:「千里迢迢为的奴。」客人继说:「花尽千金俺不怨。」妓女无法续对下联,正在为难;适巧大姨夫端菜走来,触景生情,无限感慨,大声对着客人说:「明年你是二姨夫」。× × ×我国农村习俗,多有抱娶小媳妇之事。是乃将家庭人口过多,而比较穷困的家庭年幼无知的女孩子,提早接过门庭,甚之提早与儿子圆房,一则可帮助做家庭工作,或田间工作,一则早些抱孙儿,很多是女大于男的。因些圆房以后,笑话四出,好事者广为传播,以为谈笑资料。有某好事者,知其亲戚之子,尙未通人道,而女年早

  • 文章故乡习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27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祈福习俗 故乡习俗 述信习惯

    開設商店恐主顧賒欠掛賬,在店裏顯要處貼一紙條。無賒不成店 莫怪諸欠 實在本錢少 一槪叨光現各地方起造石橋,迷信上要妨碍八方小孩,於是有小孩人家,用紅布條寫下面幾個字,掛在小孩身上免遭不幸。石匠石和尙 造橋有地方 不關小孩事 石匠自家當。凡家有嬰孩晚上啼哭,寫下例四句張貼路口供人唸讀以求安寧。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個夜啼郞 仁人君子讀一遍 一睏到大天光。冬防宣傳,每逢冬季晚上更夫手持竹筒,川越大街小巷,一面搞擊竹筒、一面高呼。寒冬臘月 河乾水淺 火燭要小心 ...

  • 文章新姑老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劉重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新婿拜年习俗 习俗溯源

    我阜宁故鄕,在太平盛世,亲情生活甚为浓郁考究。尤以各种喜庆,各家竞比场面,极其舖张奢华,一反俭朴生活,丢开耕读社会形态,而大大热闹起来,藉寻乐宣扬家庭声誉,更有增进人和、敦亲睦邻等有多元的功能和意义。兹就『亲其亲』的观点,将家鄕新正春节新女婿到岳家拜年习俗,略作记述,供年长鄕亲回味及年少鄕贤体会。凡年前嫁女之家,依照世代习俗,新婿夫妇,必须到岳家拜年,农业社会岳家近房伯叔兄弟,其居所大都在数里内,新姑爷要一一登门拜年,岳家接待之亲切,自不在话下,从进门

  • 文章五月五話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一、弁言:监利文献刋出拙文「中秋赏月习俗谈」之后,有好几位热爱风土文物的鄕长,在聚首敍旧,或专电赐敎时,均说:「致尧:五月五端午节,是吾鄂先贤孝子,忠臣爱国优良事蹟,迄今仍为国人敬仰追念。据知监利伍子胥与秭归屈原之,均系楚国显臣,且又同为端午节掌故人物,彼等虽然先后不同朝代,但其故鄕,毗连接壤,同属楚国,吾辈与有荣焉。你何不写篇有关端节由来,载于文献上,藉以流转后世,并对在海外成长的新生代有所启廸。」当我听罢指点与鼓励未几,适逢湖北文献第七十六期,刋载鄕

  • 文章談冬至曁數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作者:鄧繼封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习俗 冬至 民谣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日出至日落,祇有十小时又三十四分。过了冬至节,日出的时间,就逐日加长。唐时宫中考工,以女红为例,每天增加一线,也就是每天要多作一根线的工,因其日出时间较长也。(见日月纪古)冬至习俗,各地不同,有以黍餻(即米糕)荐祖者;而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则有「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之谚。台湾可能采福建习俗,也作汤圆,名冬至圆,作成红白两色。另外作鸡蛋大小各六个,称「圆仔母」内包糖料、花生粉等。也有

共830条记录 1/8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