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西医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外來鴻

    来源期刊:《江津》 第26期  作者:陳敦甫 出版时间:1980-10-10
    关键字: 海外同乡 同乡来函 摄护腺肿胀 中西医学比较

    西医在科学上胜过中医,在理论上完全不如中医,即如针灸,究竟科学不科学以科学最发明之欧西各国,到现在还是在盲从,本来针灸,我国已失传,我不是随便说:满淸时有一徐灵胎,以白身人三次朝天子,人称神医,据徐书中记录,膨胀病,徐只知三分之二之穴道,所以只能医好三年,三年后复发即不能医,此一篇敍述,希望吿之同鄕诸公,幷希望烦兄转寄中医学校中医团体硏究,敦虽说坦白了一㸃,然呈事实。敍详第二篇,即请,大安,并烦代候 同鄕诸公、钧祉弟 陈敦甫上 四月廿一日

  • 文章掲開中醫的神秘面紗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5期  作者:曹德新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陈立夫 中西医学 现代社会 发展前景 医药渊源

    五行。其目的就是要调整到恰到好处的「致中和」,所以说:「致中和,天地位焉。」宇宙随时在动变,但这个动变亦有其相对不易的道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循此调整原理,相生相克,以达致「致中和,万物育焉」的目的,这是宇宙间万有生存的道理,我称其为「中和位育原理」。中西医学的客体对待问:就医理来说,中、西医最大的不同在那里?答:自然科学以数、理、化三者来讲的是「物」的道理,所以西医视人如一部机器,那里坏了就修理那里,甚至可更换零件,其看病从「理、化」方面人手,而愈硏究愈

  • 文章記鄕先賢丁福保先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5期  作者:唐湘清  出版时间:1984-05-20
    关键字: 丁福保 中西医学兼长 师生关系 中医学术

    记得多年以前,无锡鄕讯曾刊载一则短文,大意是说:「丁福保先生的姪儿在台北,丁福保是西医,不是中医」。当时我看了这一短文,觉得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据我所知,丁福保先生不仅只是西医,对于中医的造诣也很深,是一位中西医学兼长的学者,虽然他是西医,决不能否认他同时也是中医。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这位无锡前辈的文章,都因事忙而搁置。现在忽然想起,仍捉笔记述。我从少年时起,就读过丁福保先生很多的著作,因此对于丁福保先生的事蹟,可能比他姪儿更淸楚。丁先生在上海梅白格路

  • 文章学贯中西声蜚国际的钟杰医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藍蔚台 出版时间:2013-07-31
    关键字: 钟杰 医生 中西结合 人物生平 医学贡献

    量测量单位——「秦」,发明了世上第一部测量生物能量的仪器——「秦值仪」。他是台湾首位贯通中西医学,研究能量医学的医师,许多人口中的传奇名医——钟杰教授。

  • 文章中医理论体系之发现及中西医合作之必然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中医理论 中西交流 历史遭遇 补救方法 医学教育

    抵抗力为主,而自成一完整之病理及医理体系,并不亚于西医学。惟西医之视人为一部机器,何部份损坏,则修理何部份,并可更换零件,故凡物理化学之原理方法,均可用之于人,故其硏究方向,从极微小处用功夫。如细菌Virus及细胞等,其理亦通。盖人为动物之一,固亦为一部机器,惟人究竟又为万物之灵,有生命,能自动调整适应,与机器不同,故中西医二者一从「致广大」入手,一从「尽精微」入手,各得眞理之一半,前者其方法近王道而慢,后者近霸道而速,各有其长处,苟能精诚合作,则世界完整之新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