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医医学共返回5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為籌醫聖館南陽去取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董延齡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医医学 医学交流 张仲景 医圣馆 文物建设

    一看即知是一处颇具文化气息且有纪念性的场所。走进正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彫屛风,正面鑴刻的是《医圣张仲景传》,两旁襄有中共第一届人大代表大陆著名中医师任应秋的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屛风背面刻有《伤寒杂病论序》,两旁亦襄中共第五届人大常委大陆著名中医师岳美中所撰对联:「法崇仲圣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眞。」看来颇为醒目及馆内主题展现的意义。两边厢房内摆设一些历代医家有关张仲景的著作和小型纪念品。再往里走,就是厢房两侧的回廊

  • 文章張仲景文教基金會暨文物紀念館緣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河南南阳人,曾举孝廉,又官拜长沙太守。他生逢汉代末年,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疫疾流行,其宗族大半感染伤寒病而亡,在那个重官轻医的时代,他毅然放弃官职,从事救人济世的工作。在行医之余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书。打破以往有法无方的窘境,迄今一千八百余年来,凡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者,莫不将其著作奉为必读之经典。于是历代医家都尊称他为「医方之祖」,「中医之圣」,眞可称得上是一位震古烁今的中华伟人。今适逢 仲景

  • 文章台北張仲景紀念館開幕致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人物纪念馆 开幕词

    遇医则说张仲景的故乡,遇一般朋友则言诸葛孔明的龙冈,大都能让对方立刻了然。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时代就常常到医圣祠游玩,那时的医圣祠规模比现在小一点,现在的大门,前院都是扩建的,第二道门的红墙才是往前的第一道门。当年我们丁族就有四位中医师,在南阳特别有名的一位外科医师丁勋臣是我的大爷,他每个礼拜都在医圣祠讲学,这些小事至今仍未能忘怀。医圣祠是南阳中医学界的集会场所,也是中医师心目中的一个主导力量,焚香膜拜,敬之俨然,已将仲景视为心中之神。医圣祠公有祀田数百亩

  • 文章武进的医学(十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奚南薰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武进 医学 中医 西方医学 承先启后

    承先启后逊淸鼎革,民国肇建。西方医学,随欧风美雨以俱来。中国固有医学,因国家既无提倡之道;而中医本身,大都保守儒医传统,闭户自精,以术济人,而亦藉以自养,南面王不以易也。中医既不与外事,西医则参加政治,衞生行政,皆由西医把持,中医处于被压迫地位,既不能奋发革新以顺应潮流,复无团结力量,遂致相形见绌,有劣败之势。其时上海为全国第一大商埠,吾邑医家,负盛名于沪上者,有丁甘仁谢利恒二公,稍后而恽铁樵先生崛起。三先生鉴于国粹行将沦亡,皆抱承先启后之志,丁先生首创

  • 文章中医正被西方医学界接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2期  作者:致遠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中医 西医 传统医学 医疗

    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大会将于九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广州召开。此次大会将总结、交流世界结合医学及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成果,探索结合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模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绍,在国外、卫生主管部门或行政部门还是将中医列于替代医学、针灸等在美国大部分州已经获得立法认可,中医是成系统的学科的观念,正被西方医学专家接受。发展中国家有九〇%的人使用传统医学,发达国家达到四〇%。在国外,传统中医学相比其他传统医学,发展形势良好,当地行政部门和医学部门可中医有完整

  • 文章重印赵双湖先生《医学指归》前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陳太羲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中医 赵术堂 医学指归》

    医学指归」以匡时弊。览其自序,有谓:「三十余年来,恒潜心于此辨究,如履虎尾,如涉春冰,不敢以人命为尝试。惟谨守规矩之中,不矜奇、不炫异。谓我拙者,听之;笑我迂者,亦听之」盖惧经脉体系,归经药理,于焉湮阨,有感而发也。其学,本自灵枢,以经穴为体;本自本经(本草经),以药物为用,疗理之学也。是知经方、时方,选药归经,而理不变。夫营、衞、三焦之气,遍旅诸经;五臓五腑之气,功能有异:经脉者,流体之通道;三焦者,吸气、食飮、体内组织液之所运化也。而臓器附「腺

  • 文章學者、名醫謝觀先生軼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8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0-04-15
    关键字: 谢观 医学 教学 中医

    不善,风潮迭起,谢氏到校,严加管理,勤饬教学。改编国文课本,融化新说,务求实用。所以澄衷中学的「启蒙读本」就成为中国教科书的蓝本。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再进商务,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乃以其祖氏所著之「医学条辨」为骨干,再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详考名物,条分缕析,务求翔实,证以新说,决其取舍。辅助工作者十二人,历时九年始成。全书三百二十万言,国医应用之典实,罔不罗载。考讹纠谬,详予博究。而编辑之法,纯得科学条理。千帙盈缩,简约易览,是以中医界视为枕中之秘

  • 文章炎黃醫道揚人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8期  作者:江一平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中医针灸 医疗工作 中医典籍 中医学 传统文化

    的打算。三年前,我在编辑完成《中医辨治经验集萃》一书完成出版后,曾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读到该刊载有关于我国卫生部首长的一段讲话,说明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几千年常盛不衰,因为它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古为今用,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这段含义深隽的话,使我信心更足,我领头开始收集资料,罗辑文献,征集稿件,分类遴选传统医学中之精萃。三年时间内,同仁们认为中医药博大深邃,面广量巨,跨越年代久远,为使切合当前

  • 文章經絡學篇後餘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作者:藍大田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经络学 中医发展 传统医学

    反观中国医学,承数千年来以感性实验医学余绪,故步自封,门派各别;于理论上各有见解,其主要原因,厥为缺乏一套完整如西方医学之制度,故未能与时代俱进,致被讥为毫无科学根据之医学,应受时代淘汰,殊堪浩叹!迨至六十年代,海内外中医界人士,莫不有感于斯,期待以国家之力,从事中国医学(以下简称中医)整理,去芜存箐,使之科学化而发扬光大。作者体质素来孱弱,及冠经营小工商业,壮年适遭时移势易,寄寓海外,由于生活环境剧变,乃致疾病丛生,时感头晕脑胀、失眠、心悸、精神萎顿(严重

  • 文章健康靠自己掌握(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3期  作者:王子平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健康 身体组织 免疫能力 中医 医学研究

    人体器官不仅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等五大感觉功能,还有鲜为人知的时觉,人体内的肝脏,小肠、黏膜、皮肤等器官,都有定时的作息机制,甚至最小的细胞,亦有时钟作用。其中推动时间感觉的器官,就是大脑,生理时钟的运作,主导睡眠、思想、运动,乃至进食。换句话说,无论是生理时钟,或者免疫系统,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史记所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证之今日的科学,恰似不谋而合。一般来说,医生看病的方法,中医是根据望、闻、问、切等

共55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