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沙角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沙角蛤巴山的由来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7期  作者:王定甫 出版时间:2013-04-30
    关键字: 沙角 蛤巴山 民间传说

    〇〇座于各地,其中二尊置于此山的普明院中。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九),山的南面建有「海天一览」亭,为徐福觅仙的惟一佐证。因此山优越的位置造就了大岬角之港湾,东沙角由此而得名,后称东沙角镇。奇趣横妙的小山依托著岱衢渔场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与首青龙山靠西边的龙尾巴仅隔数米的大坑墩间距,山的迎海面海滩旁岙口里爬著一只巨大的翘首挺胸的大青石大蛤巴,整个身躯足有五六米之长,大蛤巴的肚皮下及四周围,三五百斤重的石蛤巴蛋包裹一团,石蛤巴头朝东,尾触西,终年鸟瞰著东海大洋

  • 文章東沙百年「聚財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9期  作者:王定甫 出版时间:2011-12-31
    关键字: 聚财桥 刘月赞 东沙古渔镇 大横街头 沙角

    二〇一一年七八月际,中国唯一的古渔镇——东沙旅游景区石板路复古时,在蓬莱十景之一的「横街鱼市」最热闹的大横街头挖掘到建于清宣统二年(一九一〇)的「聚财桥」。聚财桥石质铸造,桥长二·七米,宽三·八米,高二·六米,略呈弓形。「宣统二年,聚财桥」楷书,清晰可见。桥名由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上海淞江的董其昌题撰。据东沙古镇文化研究会会员刘传平先生介绍,聚财桥由其祖父刘月赞先生独资建造。因当时东沙角为岱衢洋大黄鱼中心渔场彼岸,渔汛期间,数以万计的本客帮渔船民投售鱼货

  • 文章神奇的桂花樹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7期  作者:金立高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桂花树 沙角 张旺发 日军 “小活祥”

    岱山岛(原称蓬莱岛)千年古鎭——东沙角,有一处叫做「桂花树沿」的地方,这是因为那里有一株有百年的大桂花树,故有此称。每当秋天时节,桂花树异香四溢,引得附近老老少少前去享受沁人心脾的香气,因此桂花树沿的名气越来越大,远近闻名。整个东沙角就是这棵独株桂花树,牠的来历和作用很为神奇。清同治年间,福建省福州市有一个姓张名旺发的中年男子,原来是木材运输船船员,生活比较困苦,俗话说:「福建树材汆长江,老婆儿女唱清汤」。木帆船航行在长江上,跑一趟生意至少个把月时间

  • 文章久違的家魚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4期  作者:王定甫 出版时间:2014-06-30
    关键字: 家鱼 禁渔期 小黄鱼 沙角 大黄鱼

    岱衢洋的大黄鱼称「家鱼」,恐怕唯独只有东沙角本家人称谓。家鱼的时现时隐,多得堆成山,衰落得难以觅寻,不可夙愿。上年的夏历「立冬」之前,渔业捕捞称「张秋汛」,是海岛渔民老底子的老话头。惊悉衢山渔民捕上三十吨岱衢族野生大黄鱼。久违的家鱼在眼前晃动,喜得自小吃大黄鱼长大的笔者,真是五体投地,刮目相看,浑身骨头亦酥溜溜地惬意。大黄鱼为「家鱼」,早起头是有深厚的古典。我国渔业自疱羲氏结为网罟开始。据《岱山县志》一九九四年版载:岱山从唐开始加工大黄鱼(主要加工厂

  • 文章岱山東沙緣何成爲浙東名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1期  作者:金立高 出版时间:2003-12-30
    关键字: 岱山 沙角 渔业 文化教育 历史遗址

    根据岱山县东沙角念母岙「北畚斗遗址」的出土文物考证,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已有我们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东沙鎭辖地有垦山、大寨子山、小寨子山等六个岛屿,均为无人岛;四个暗礁;陆地面积仅四·五四平方公里,是个弹丸之地。但她是舟山群岛中历史悠久的「蓬莱仙岛」海岛名鎭。她在清光绪年间称东沙角鎭;一九四五年称东沙鎭,属定海县;一九四九年改隶新成立的滃洲县;一九五〇年(解放后)仍属定海县;一九五三年后则属岱山县。总之,多少年来一直称鎭。它不仅为浙江省的名鎭

  • 文章海洋文化的奇葩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24期  作者:岱山人 出版时间:2007-11-25
    关键字: 海洋文化 岱山沙角 中国书雕城 钱文浩 家乡文化事业

    推动「海洋文化」,兴建了台风、灯塔、海洋渔业、盐业、岛礁等博物馆以及徐福纪念馆及中国书雕城。其中海洋海渔业博物馆与中国书雕城就在我老家东沙角,前者我已在数年前参观过,后者也早闻其名,该馆未兴建前,其大型广告看板竖立在预定地沙河路口,距离我老家只十数步而已。十七日由同学鲍豫良、沈汉镛、王渭哲、陆永祥等陪同前往。大门前一块礁型巨石,深刻上「中国书雕城」金字,下方则是汉语拼音。左边有一高大塑像,长袍马挂,瓜皮帽,鼻梁上排圆形老花眼镜,手上提一支杆秤的收鱼老账房先生,右边矗立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