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雁门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雁门关揽胜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雁门关揽胜 代县古城 风景名胜 历史怀古

    青云」牌匾。由于代州边靖楼比长城沿线的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任何一座城楼都高,因而被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并题写匾额。代县边靖楼与应县木塔齐名,民间素有「代州的鼓楼,应州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明朝刑部员外郎、山西行太仆寺卿周瑛在成化年间所撰的碑文「边靖楼记」中曾有诗云:边靖危楼高百尺,雄鎭东南应第一。山色空濛凤凰临,水光荡漾滹沱逼。单于遁迹烽堠清,斯楼端不孤斯名。斗米三钱关不闭,平和大雅歌升平。雁门关雁门关又称西陉关

  • 文章三種文物古蹟的發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金代窑藏古币 基本概况 相关历史 古雁门关 古代岩画

    为中国钱币史开辟了新纪元。这批古币中,「对钱」占六成。对钱的特点是,同一钱文采用不同的书体,如篆隶、篆眞、篆行、隶眞等互配成对,体现了对钱的书法艺术。出土的南唐「唐国通寳」,钱文篆隶楷成对,文字秀丽,钱型精美,为后代对钱之始。宋代「元丰通寳」币,又以篆、行、隶三体互配为对。东周古雁门关在晋出土山西省历史地理学者通过硏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雁门关遗址,从而把雁门关的历史年龄从学术界传说法的唐代,提早十个世纪。雁门关位于山西北部,以地势高寒、双峰斗

  • 文章山西古戰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姚姬娥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山西古战场 河曲之战古战场遗址 战国雁门关遗址 阏与古战场 长平之战

    俯拾皆是。战国雁门关(代县)雁门关位于山西北部,以地势高寒、双峰斗绝、雁渡其间而得名。有「九塞尊崇第一关」之称,是历史上华夏民族农业文化和游牧民族草原部落文化相互碰撞的接合地带。仅据正史记载,中国古代发生于此的战争至少在二十次以上。通常说的雁门关是宋代的关址和明代的遗存。近年,我国学者经过反复考证和野外考察,发现了战国雁门关遗址,把雁门关的年代比学术界传统说法提前了约十个世纪。据考证,雁门关古已有之,只是名称有沿革,位置有迁徙而已。春秋战国时期雁门关称勾注塞,塞

  • 文章靳生禾等著《山西古戰場野外考察與硏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靳生禾 谢鸿喜 《山西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 长平之战 古雁门关遗址

    附有大量参考文献;有十七篇新华社发布的有关新闻报导;五篇专家学者的书序、书评等。靳、谢两位学者在雁门关古战场的考察中,猿攀履险,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了一些山巓才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雁门关遗址,从而把雁门关的历史年龄提早了十个世纪,从学术界传统说法的唐代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雁门关以地势高寒、双峰斗绝、雁度期间而得名,有「九塞尊崇第一关」之称,是历史上华夏族农业文化和游牧族草原部落文化相互碰撞的接合地带,成为历代各族统治阶级激烈角逐的战略要地。他们在反复

  • 文章英風浩氣滿邊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抗日事迹 爱国诗词 雁门关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转蓬根。功名数记擒倭事,赢得山河万里情。这首七绝《雁门关》是抗日名将罗卓英作的一首未发表的诗,笔者于一九四四年秋,就读母校虎中时,由班主任写在黑板作为书法比赛缮写的,还说明是罗将军的最新诗作,其创作时间当是一九四四年十月间,至今五十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罗卓英(一八九六至一九六〇年)字尤青,别号慈威,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人,抗日战争时期荣膺上将军衔,临危受命,参加淞沪会战,卫南京、扼屯溪、戌武汉、战南浔、上高大捷,后任远征军司令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