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曹娥碑》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稽山鏡水行之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0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历史沿革 传闻轶事

    ,『受』字旁加『辛』,打『』字『』为『辞』的异体字。由《曹娥碑》引发的蔡邕题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字谜,一直受到后世谜家的推崇。人们还把这种形式的灯谜称为『曹娥格』。从此,《曹娥碑》名传千古,历代墨客骚人纷纷来到曹娥庙,为事作文吟诗,临摹帖。罗贯中、曹雪芹等小说大家,还把事写进自己的作品之中。原已失,今为宋王安石之婿蔡卞据汉诔辞重书。『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自蔡邕题写《曹娥碑》之后,孝女曹娥名声益大。尤其在『百行孝为先』的封建时代,这位十四岁的农村

  • 文章绍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4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碑版 岣嵝 李斯 鹅池

    写这块时,刚写好「鹅池」两字,传为王羲之父子所书。相传,王羲之在写这块时,刚写好「鹅」字,闻圣旨下,忙搁笔前去接旨。在旁观看的儿子王献之顺便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字瘦而「池」字肥,这一瘦一肥倒相映成趣。后人又称此为「父子」,并传为书坛佳话。曹娥碑位于曹娥庙内,为纪念曹娥的孝行而立,堪称中华字谜第一,谜坛一绝。据传,文为汉上虞县令度尙之外甥邯郸淳所撰。当年,淳受命之后,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且文采飞扬,一时声震文坛

  • 文章曹娥江畔曹娥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6期  作者:高照 出版时间:2003-06-10
    关键字: 剡溪 “白发过昭关” 蔡邕

    则言咏属文;支遁为其「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远」而甘愿入剡溪田耕养鹤;谢灵运则建「石壁金舍」,制登山木屐,伐木游百里大山始于此江;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只因「自爱名山入剡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因「江拖银练秋波淡」而「地因人胜登东山」。李太白所谓「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沈吟黄绢语」的舟游名诗,其内涵并非限于一江风光,却大有人文景观之说。曹娥江畔的人文景观确实很多,但最令人留连的当数曹娥庙了。曹娥江以一个婉约柔

  • 文章孝女曹娥的故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4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82-04-06
    关键字: 孝女 法帖 百官镇

    竟负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出现!鄕民对于曹娥的孝感动天传为神话,东汉元嘉时,县令度尙葬曹娥于江南,并立埤以为纪念。依会稽典录记载:上虞长度尙弟子川邯郸淳有异才,尙使作曹娥碑,操笔立成,无所点定。诔文又多方颂扬,辞藻华美,其后,蔡邕过此,曾慕名前往,夜摸其文而读之,终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阴而去,按黄绢、色丝也,乃「绝」字:幼妇、少女也,乃「妙」字:女子也,乃好字,齑臼,受辛也,乃「辞」字,合之即「绝妙好辞,」这是我国流传的一段文坛千古佳语,也是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