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普陀县志》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可能是中國最早引種番薯地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6期  作者:王建富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番薯 种植 普陀县志

    倭寇的侵害、盘踞。因此,番薯很有可能由倭寇作为口粮或贸易物带入舟山,被当地人偶然获得,或在战争中被军民缴获后,流传开来。由于倭寇在舟山的主要骚扰时期是嘉靖十九年到万历二十九年,番薯若由这个原因引入,则最大的可能时间是一五四〇—一六〇一年。第二种可能,番薯品种得自于双屿港的互市交易。据《普陀县志》记载,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葡萄牙人玛斯卡伦阿斯率船队抵达双屿港(今六横岛附近)停留。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趁机

  • 文章普陀县志》出版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5期  出版时间:1992-02-29
    关键字: 舟山 普陀 县志 出版 同乡会

    —欢迎国内外读者订阅——普陀历史上第一部县志——《普陀县志》,顷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普陀为海岛县,列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沿海要冲,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面临辽濶海洋,地理环境独特,渔业资源丰富,港口优良,风光秀丽,气候适宜,誉称「东海明珠」、「海岛渔都」。县境所在地的舟山渔场为我国最大近海渔场,全县海水品产量居全国之冠。沈家门港为全国最大渔港,国家重要海洋渔业基地,规模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市面繁华,素有「小

  • 文章记抗战时期普陀之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期  作者:心如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普陀山 佛教 寺院 方丈 县志 传说

    了距离。我于任务完成后,第三天下午离开普陀,回到朱尖鄕。我们在普陀山期间,下榻于前寺,每天我习惯地很早起床,至大雄宝殿散步,总看到那位方丈大和尙披着袈裟,恭恭谨谨的站在大殿上领导众僧唪经作早课。据说他是军人出身,曾任过师长,于此可见他对皈依佛氏之虔诚,佛性之坚强。按定海县志云:普陀山在莲花洋东,相传汉梅福(字子眞,寿春人,王莽专政,弃妻子去,传以为仙。)炼丹于此,故一名梅岑。全山东迤而西蹙,南深而北浅,环山之周屈曲不过四十里。鄕为方外占,地不起粮,寺刹之建始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