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与教育》共返回43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錢穆鄉耆著作等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7期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钱穆 文化教育 国学大师 史学家

    史学家钱穆鄕长,前在重庆出版之「文化与敎育」一书,最近亲加校正,交由东大图书公司印行,内容为中国文化与中国靑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军人、东西文化之再探讨、东西文化学术缘起、东西人生观之对照、战后新世界、新时代与新学术、改革大学制度议、改革中学敎育议、从整个国家敎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敎育、革命敎育与国史敎育、建国三路线、中国民主精神、政治家与政治风度、新原才、病与艾、过渡与开创、现状与趋势、变更省区制度私议等二十篇,各文虽在抗战时期所写,时隔已三十余年,但其所论

  • 文章抗戰前後之陝西師範敎育與職業敎育槪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文化教育 师范教育 职业教育

    敎育为百年树人大计,兴敎振铎乃国家强盛之道。学校之普遍设立,培育众多人才,不仅能宏道醒民,提升文化水准;且能泽世昌祁,荟萃学术造诣,陕西敎育措施,夙为掌政者所重视,于抗战前后,次第增强,亟其发挥化育之功能,尤其设校槪况,依据所辑,分录好下:甲、师范教育部份一、沿革(一)第一师范学校区计有省立师范学校二所:⒈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年时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三年十一月改为省立楡林女子师范学校。二十九年九月改为省立楡林师范学校,校址在楡林城内。⒉省立

  • 文章設置「張振蟄獎學金」的動機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趙文藝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奖学金 文化教育 学校教育

    陕西为汉唐故都,亦为中国文化之发源地,历代人物鼎盛,称为人文荟萃之邦。乃自入民国,革命军北伐前后,陜省四郊盗匪为患,旱歉连年;加之军阀横征暴歛,所谓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以致民不聊生。囘顾昔时盛况,能不慨叹系之。陜省偏处西陲,交通不便,是故三秦子弟之出外谋发展者,较之其他省份实瞠乎其后。即当大陆沦陷,政府迁台之际,陜中人士追随避难而东来者亦属有限。又一般家庭困于经济,虽同具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之愿,而无力鼓励其上进或深造。关于此点,我夫妇平日闲谈,往往感喟

  • 文章尊師重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田培林 教育学 《敎育与文化 教育论丛》

    近读有关敎育问题的两本专著一为考试委员贾馥茗敎授收集乃师田故敎授培林博士在台著作、讲稿四十九篇加以硏究分析,汇编以成近百万言的「敎育与文化」一书;一为现在从事敎育工作的博士、硕士学人二十六名,除贾敎授外,如师范大学敎授兼敎育硏究所所长黄昆辉、师大敎授敎育部常务次长近调任海外工作会主任林淸江,台北女师专敎授陈道生,高雄师范学院敎授陈庆文,圣心女中校长周继文,德明行政专校敎务主任郑武俊、屛东师专讲师罗白莲,花莲师专讲师刘锡麒,彰化师范学院讲师林幸台等,为

  • 文章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0-03-20
    关键字: 矿业 文化教育 学校

    一、成立、編制、課程與設備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原名山東礦業傳習所,隸屬實業廳,民國九年三月遵照部令改名礦業專門學校,經費仍由地方實業經費項下支付,故隸屬實業敎育兩廳,並呈農商部備案,後來才改用地方敎育經費,全由敎育廳管理。校址在濟南東關山水溝街,面積五十八萬六千三百五十方英尺,分散兩處,不相連接。該校以養成礦業專門人才爲目的,其編制據民國九年該校章程,分爲㈠本科,㈡預科,㈢預科補習班,㈣講習科。升入或投考資格,升入本科爲預科修業期滿成績及格者,修業三年。...

  • 文章昌老賢伉儷愛鄕捐獻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慈善 捐赠 文化教育

    多年来对文化、敎育、慈善事业贡献特多。在温州捐建其母校广场小学电敎馆、民进职业中学敎学楼、少年游泳学校敎学楼及游泳池等;并修建鼓楼以及造桥、筑路,不胜枚举,尤其拯灾、救难常以抢先为社会倡导。(注:鼓楼)(注:春晖亭)

  • 文章记萨尼二公与蒙旗文化敎育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元烈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蒙古族 教育 文化

    蒙古民族,僻处塞北,大漠荒寒,民情淳朴,唯因地理环境关系,迄今犹停滞于游牧生活,穹庐橐驼,常逐水草而居,驰骋草原,日与牛羊为伍,虽有结庐为舍者,亦极简陋,民风蔽塞,生活落后,自属无庸讳言;蒙旗中有识之士,惄然忧之,亟思提高蒙民生活品质,然欲达成此一目的,非先从改善经济制度,引进科技文明,发扬文化敎育着手不可,而斯三者,尤以发扬文化敎育,实为首要之图。我察哈尔蒙旗先后有萨成斋(萨穆普鲁儒布)尼冠洲(尼玛鄂特索尔)二公,胥尝致力于此;萨公曾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

  • 文章難忘虎中歲月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7期  作者:吳裕旋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虎中公学 教育 文化

    我在高陂黄家祠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在家,我无可奈何在中药店当药童。我常看到高陂中学的学生抗日游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又叫口号又唱歌,慷慨激昂,我羨慕极了,特别想做一个中学生。一九三八年罗卓英将军和热心教育的乡贤,经过百般努力,终于在家乡湖寮创办了一所中学:虎山公学。使许多无力去远方读书的同学,可以就地得到读书。我得到母亲的支持,考进了虎山公学第一届就读。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入学后便非常用功读书。虎山公学不但校舍宏伟,设备先进,学风严谨

  • 文章關於創辦棗陽職業技術大學的設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詹華如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建设 地区文化教育

    枣阳地处鄂北走廊,豫南鄂北、襄樊随州之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于枣北办过兴亚师范,五十年代后期创办枣阳师范(中等),历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九八八年撤县建市、枣阳在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上,正在由县级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创办枣阳职业技术大学,已郑重地提到我们的面前。一、关于创办枣阳职业技术大学的条件论证。历史发展到今天,创办枣阳职业技术大学的种种条件是否具备或成熟呢?(一)枣阳近几年经济发展

  • 文章教育生涯四十年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吳偉民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教育 敬业精神 教学相长 教育文化 爱的教育

    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沿用至民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颁行全国,其中第十三章基本国策,第五节教育文化计十条,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为:「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这一条文,虽非教育宗旨,但其精神与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是一贯的,如所谓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国民道德与健全体格,即为民族主义教育的重点,其目的在求民族的独立;所谓发展国民之

共433条记录 1/4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