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史新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三)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蒙金之战 木华黎

    本篇所介绍者为战争方面,主要为蒙金之战,尤重在蒙古进攻金国前期之战。当时在中国不相等的鼎峙者为金国,南宋与西夏、蒙古为一兴势力,跃跃试图进军中原。三国中以金国为最强大,南宋次之,西夏最弱,且边处一隅;故蒙古由于地势、财富,以及世仇关系,主在进攻金国。对进攻金国之战,先后主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期段。在前期进攻之前,为侦察金国情况,以及考验其战力计,先行战争威力捜索,于广正面突击斩掠后即行进军,但因此不但对金国之积弱情势大体明了,且对金国之打击亦复不小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六)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7期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蒙宋之战 襄阳陷落 阳逻之战

    本篇所介紹者爲伯顏滅宋之戰的經緯。蒙古由於:(一)宋朝一再拘留並斬殺其使臣;(二)李璮依宋叛亂;(三)劉整叛宋歸降蒙古的關係,蒙古乃決定加緊攻宋軍事,並任伯顏爲統帥全權主持其事。此次攻宋,先改變戰略,攻取襄樊,致戰略形勢大變。遂卽攻佔鄂州,長江門戶大開,蒙古軍乃水陸並進,長驅東下。接着賈似道主力軍潰敗於丁家洲,沿江兩岸,望風披靡,建康不戰而下,臨安震動。伯顏一面攻略江北要地,使其水師由長江出海而行迂迥攻擊;一面分兵三路由陸上向臨安進軍;伯顏並在常州居中指...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二)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6期  作者:李樹正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军队组织 蒙古军特性

    本篇所介紹者爲蒙古的軍事方面。蒙古人口不過百萬,而其眞正的蒙古軍也不超過十三萬人。其所以能征慣戰,所向無敵者:一在於人力組合良好,善於運用降軍與外籍人力,同時領導統御得法,故能發揮最大戰力,二在於機動力大,武器優於當時敵人,而且火砲、遠射兵器,亦因捜集天下工匠,特爲編組研究發展,故其攻城與工兵部隊亦甚優良。三在於搜索警戒嚴密周全,再加以機動力,故多能奇襲敵人,而自己則處處安全。至其缺點:一在後勤補給與組織不良,故不長於進行持久作戰。二在於其本身係寒帶地民...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一)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樹正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元史三蔽 学术研究 章目梳理

    李则芬先生于撰写「五千年世界战争史」过程中,届写完中国之部辽、金两国史后,对元史发生疑窦之处甚多,细穷之余,发现元史有三大蔽,以致世人对元史难以了解其眞相,故穷十年之时日,广搜中外资料与各家名著,撰写「元史新讲」,破其三蔽,力求翔实,以面目出现焉。「元史新讲」共五巨册,凡四千页,约二八〇万言,共卅六章,计二四二节,可说是近年来具有价値的一部大部头著作。因过于浩繁,故仅就其重者要者,以勾玄提要方式予以介绍。本书虽达卅六章之多,但言军事、战争有关者竟占半数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樹正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蒙古军 荆湖战场 四川战场

    金國被滅後,蒙宋關係尙稱不惡,信使往返不絕。但因宋人投機,乘河南蒙軍防務空虛之際,派兵襲取三京。此擧不但大敗而囘,而且招致蒙古憤怒,乃興兵南進。從此兵連禍結,經年不息,初而發生荆湖、兩淮以及四川之戰。繼之憲宗大擧分三路南攻:中路軍忽必烈攻鄂州;東路軍在兩淮方面作牽制作戰;主力軍由憲宗親提進攻四川,以四川爲主戰場;另派一軍進窺雲南。各戰場蒙古軍均有重大收獲,惟在最重要時期,憲宗逝世四川合州,加以內部發生變亂,蒙古軍先後北返。在憲宗大擧南進前,曾以忽必烈略取...

  • 文章李著元史新讲介绍(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樹正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李则芬 元史 蒙古军 远征日本 文永之役

    本篇所介绍者为蒙古军两次远征日本之战,亦为「元史新讲」介绍完结篇。由于蒙古军迭次派遣使臣向日本通好并借此宣示国威,而日本均不报,蒙古为进行威力捜索及耀威计,乃发起第一次的进攻。此战所用之兵力,以原驻高丽者为限,连同高丽所派遣之军队,总计不过二万人。在作战上,可谓相当顺利,但因受巨风袭击,于遭受相当损失后撤军。但就其任务言,已达成政治上耀威之目的。之后,日本对蒙古使者不但一再拘而不报,而且进而杀害其使者,蒙古为惩罚其暴戾,乃发起第二次远征之擧。此战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