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马巷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介绍马巷封肉

    来源期刊:《同安》 第86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马巷 封肉 名特产

    封肉是马巷名特食品,是名闻闽台的马巷三宝之一。它以味道芬香、鲜美、熟烂,老幼咸宜,又少油腻,适合口胃为特点。封肉的制法是取猪的后脚腿肉为原料,每整四方块约一市斤左右(可大可小),涂上鸟酱,加上香菇、虾米、板栗子、味精、盐,用一白纱布包紧放进高压锅里炖或蒸笼蒸即成。所谓『封』即包封紧密之意。食用时解开白纱布反倒于盆上,使肉皮朝上。马巷这种独特的用法是其他地区所没有。许多马巷籍的老台胞,老华侨,还把这种做法带到宝岛上或外洋去了,逢年过节,他们也学着制封肉,让

  • 文章宏伟壮观的马巷观音宫

    来源期刊:《同安》 第79期  作者:洪樹芬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马巷观音宫 大雄宝殿 宫殿建制

    马巷观音宫,奉祀南海观世音菩萨,位于马巷街东下水处观音池上,原为鎭煞水尾气脉之庙宇(据传马巷为船穴,名舫寿山,两头翘中央低,至拱市宫口西排往龙蛟池经唐厝港入海,东排往观音池(建农贸市场后塡掉),内田溪经董水出海)。相传观音佛祖曾化身一白衣女郎,为驻马家巷的同安踏石司巡检龙相清(江夏人,乾隆三十九年任)之母治愈沈奇顽疾,龙相清为酬答神恩,曾赠匾曰:「不贰堂」(意为一治即愈)。查『马巷厅志』马巷踏石司于清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由官澳改驻马家巷,乾隆三十九

  • 文章马巷文武庙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2期  作者:朱振伸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马巷 文庙 武庙 同安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马巷建厅置署,通判万友正依照清干典制,遂建城隍庙、武帝庙于孔沟上。迄嘉庆十二年(公元一八〇七年)。马巷厅倅温凤韶(字焕亭,广东人)即率先捐廉迁建城隍庙、武帝庙于三乡卧笼边。为什么要迁地重建?据载,宋朱熹主簿同安时,东巡马巷,登高眺望,感慨地说:「此地后来通利之所。」可是温焕亭驾临马巷时,「乃巷之民未见其利」,认为城隍庙与厅置邻近,「阴阳相背」;有武庙缺文庙,而失平衡,「依违观望」,故其利不通。因此,迁建城隍庙时,于嘉庆十三

  • 文章同安城隍廟宇與文化

    来源期刊:《同安》 第7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城隍庙 祭祀 马巷

    明新相继葺修。历代县令上任之前,都要到庙拜见城隍爷祈求庇护,指点迷津,以使任职期间风调雨顺,境内安宁,每年的「城隍诞」,「三巡会」还要带头参加祭拜。民众也希望城隍保佑一方黎民,除暴安良、安居乐业。城关城隍庙废于民国间,其遗址在今同安宾馆。其二在马巷街,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金门通邻胡邦翰呈文甲报将金门衙署移马巷时,就设建城隍庙,至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万友正任马巷通判,遂鸠资倡建于马巷孔沟路头(今同二中靠福厦路一侧),这说明马巷建城隍庙是和马巷设厅分

  • 文章重修马巷城隍庙缘起

    来源期刊:《同安》 第43期  出版时间:1993-05-01
    关键字: 清乾隆四十年 马巷巷声基金会 马巷城隍庙 捐助重修 马巷镇三乡楼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马巷建厅置署。按照清朝祀典:「凡有地方官之驻在地,必须有城隍庙、文武庙、及妈祖庙与保生大帝庙,为地方官朔望拈香之所,于是通判万友正倡建城隍庙与武庙于本镇孔沟上。(即今同安二中校址)后因城隍庙乃鬼神之地,与厅署邻近,阴阳相背,实是不伦不类。迨至嘉庆丁卯年间,温公焕亭莅任斯土,捐廉将城隍庙移建于卧龙滨现址,并劝谕士民捐献,续建文武庙于城隍庙之右,至辛未年全部峻工。据载:城煌庙落成之后,神灵极其显赫灵圣,方圆百里居民,皆蒙其荫

  • 文章简介马巷池王宫兼谈两岸交流

    来源期刊:《同安》 第54期  作者:許培坤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马巷池王宫 地理环境 历史渊源 《同安县志》 马巷厅志》 池王宫发展

    一、马巷的简史与地理环境马巷旧名马家巷、马厝巷,别称舫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鎭,历史上原属泉州府辖,现属厦门市同安县。宋朱熹簿同时就指出:「五百年后必有通利之所」,里人因此建庙于四甲大街,名曰「通利庙」。随着历史的推移,马巷逐渐发展,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形成贸易市集,迨至清朝乾隆年间,马巷设置厅治时,就已店舖栉比,烟火万家而成为村落巨鎭。马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它东有鸿渐,峰峦高突;西有笔架,秀气天成;两山遥遥相对,左右环抱。北有群峰绵亘,为我马巷之屛

  • 文章重印「縣」「廳」兩志之回顧

    来源期刊:《同安》 第18期  作者:方瑤卿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同安县志》 马巷厅志》 重印

    两志,马巷厅志乃将马巷以南划入,辖区以本县同禾里民安里翔风里,除此三里外,还包括金门。故重印厅志,则包括金门志在内;为此建议一倂重印厦门志。名誉理事长陈式锐鄕长亦认为厦门志为清末版本,当时该地隶属同安县,赞同一起重印,以免本县史料偏废不全。2.补救县厅两志重复通用办法:因历代政制改张,地区重壹,致部份资料互相沿用,为两志内容重复主因。两志出版一在清末,一在民初,因印刷技术进步,民初县志用铜模,字颗大,字划清晰;厅志为板彫,且两面缩印一页,字小笔划欠明;为

  • 文章古刹沧桑 盛世重光——修复马巷城隍庙群记实

    来源期刊:《同安》 第91期  作者:朱振仲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马巷 城隍庙群 修复 天门开

    乾隆建厅署数度沧桑汗青永志马巷始城隍几经风雨盛世重光按清朝祀典「凡有地方官住所地,必须建城隍庙、文武庙、妈祖庙及保生大帝庙,为地方官员朔望拈香之所」。清乾隆四十年,马巷建厅置署(同县行政级),时任马巷通判万友正(字瑞甫云南阿迷人)遂率乡亲创建城隍庙、武帝庙于孔沟上(即今舫中东侧)。嘉庆十二年温凤韶(字焕亭广东顺德人)莅任马巷厅倅(副职)即率先捐廉迁建城隍庙,再建文武庙于三乡卧龙边。为什么要迁建城隍庙,重建文武庙?据载原由有二:其一,城隍庙与厅署邻近

  • 文章沉鈎曆史識英雄——舫山碑苑的兩塊殘碑

    来源期刊:《同安》 第91期  作者:蔡鶴影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马巷 启智学校 残碑 高云览 舫山碑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厦门舫山中学(前身是集美学校马巷校舍)为纪念陈嘉庚先生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应马巷父老的请求创建该校五十周年而构建全国罕见的校园碑苑。这时,从马巷镇某个建筑工地挖出两块残碑,其镂刻的阴文都填满了泥土,字迹模糊不清。冲刷后碑文现出,那块上端断裂的碑石,剩余的部分约六十多公分,上面竖刻「…亡将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左右两边各竖刻一行小字:「同安马巷各界敬立」和「…年七月七日奠基」,碑石的下端横刻两行字:「人人到此必须致敬」。另一块碑石尾端残缺

  • 文章馬卷古道史話

    来源期刊:《同安》 第87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马巷古道 历史沿革 交通运输

    经济要腾飞,交通是先行官。马巷三面襟海,一面罗山,水陆交通历来比较发达,古路、桥纵横四达,内河外海航行兼具。故明理学名宦林次崖先生推崇马巷说:「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冲」。朱熹簿同时曾亲临舫寿山(马巷原山名)勘察,并发出:「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达利」的谶言。这里古陆道有形成于唐时的小盈岭经沙溪、店头、七里,沈井至西界凤南南山岭干线,有形成于宋代的沈井经马巷五星、朱坑、洪厝至浏五店干线。其时马巷还是一片荒芜之山野,这两条干线的形成,对以后马巷街市的崛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