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饽饽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鄉的梨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2期  作者:園丁 出版时间:1974-01-21
    关键字: 乡情 梨树 接桩 品种 饽饽

    咬上一口,咬梨的咀立刻涩得不会动,舌头也不会伸,想吐出口都办不到。这种梨必得故起来放在阴凉处让它冻成氷氷蛋,然后把这冻黑氷蛋梨,放在冷水盆中泡上半小时,将梨中的水块欢出梨皮,在梨皮外结成半指厚的氷层,吃梨时将梨皮外的氷层敲碎剥开,用咀在梨皮一处咬一小孔,就孔用咀一昨,那整个有甜微酸细苦乳浆的梨肉,梨核,都可以吮入口中了。最后剩下一团空扁的黑梨皮,里面包有几枚小而圆尖的黑梨子。面梨一名「饽饽梨」,又名「面汤梨」,还呼作「楞梨」,「大梨」。 般的鄱儍大个,不甜

  • 文章故鄉人應知故鄉事(八)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劉毅夫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腊八 正月 拜年 灶王爷 饽饽

    半天时间,消了冰的白条又成了鲜肉。过了腊八,推完了冬米,扫过尘,就要糊大酱,做年饽饽、年豆腐,这又是全家总动员,家家户户是通宵达旦,所有人家的房门,一掀开棉门帘子,立刻就有热腾腾白雾似的水蒸气冒到屋外,灶坑里的火不停,因之有些人家的炕蓆都烧焦了。有些人家,在冬至日就抢先渍了酸菜,这工作并不难,先烧一锅开水,同时把整棵大白菜去了根和腐叶,一劈两半,用长竹筷挟放开水锅里,烫十秒钟左右就要提出来,稍凉之后,整齐严密的码在洗净的大缸里(绝对不能有一点油),大缸快码满

  • 文章山東人過年的習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傅培梅  出版时间:1981-03-20
    关键字: 习俗 年俗 风土人情 饽饽

    我是山东人,华北自古以来就以面食为主,这和当地的产物有关。南方以米为主食,北方则为麦类,一般人提起山东,都不会忘记馒头,当然到了过年,它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中国人每到过年,总不会忘记要祭祖、迎财神,这和台湾的拜拜没有什么不同。我记得小时候,到了年二十七、二十八时,家裏就开始做大馒头。这种大馒头是要上供用的,我们称为「饽饽」,普通家庭多半以一斤面粉做一个,有钱的人家甚至用二斤多的面粉做一个,一做就是一大堆。因此每逢做饽饽的这一天,一家大小天不亮就得起床

  • 文章日照的饽饽和枣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9-06-20
    关键字: 日照 食物 风土习俗 饽饽 枣山

    腊月初,大家就已开始准备「年下」吃的用的穿的,一般来说,大都先从淘麦子、磨面开始,腊月二十一过,就开始「蒸年」,蒸制一些久存不坏的年节面食。无论是蒸饽饽或是枣山,首先都要「酦面」,用温水溶化「引子」(即老面或面头」,搅上面粉,置于暖和处,使其酦酵起泡,再均匀地拌合面粉,用力在面板上揉搓,待面团软硬适中,即可做成饽饽或枣山。做好后再酦一次才上笼蒸,是其特色。饽饽就是年节裏上供用的馒头,用手一个个做成半球状,顶端还点上一个大红点,讨吉利。做饽饽要用硬面,揉

  • 文章饽饽与饺子——致山东同鄕于台湾出生之子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曹景雲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饽饽 饺子 特产 风土人情

    饽饽,今北方谓点心饼饵之属为饽饽,按通俗编飮食谓即波波。所称饽饽者系属山东省鲁东一带,每逢春节用面粉作成圆形饽饽,上插九个红枣,专供祖先祭祀之用,又称枣饽饽,另外作成稍微小一点,内包豆沙饀,上插五个红枣,专供灶神之用,又称豆沙饽饽。这些饽饽是过了年初一后,家中来亲戚与客人招待而食之。另通俗编飮食;『升庵外集:「䭞饠,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谓之磨磨」。按波,当䭞饠二字反切,或云本为饽饽,北音读入为平,谓之波波,皆未确;磨磨之磨,据集韵作,又一作饝』。按畿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