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光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看到廬山真面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魏仰賢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庐山 旅游 自然风光

    大詩人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很難看到廬山的真面目。民國廿六年 先總統蔣公曾在廬山發表文告,宣示全國對日抗戰。迄民國卅四年抗戰勝利,中央政府還都南京後,政府經常在廬山舉行重要軍事會議,此一聖地可謂與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在我幼、壯年代,即對廬山一直有諱莫若深,高不可攀的感覺。民國九十年九月初,筆者曾赴東北三省旅遊,返抵杭州市,在內兄家暫住兩旬,時承江西省星子縣孫副縣長懇邀,乃與同...

  • 文章夕陽餘暉絲路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历史沿革 自然风光

    不憚沙塵與風評,試為迢迢千里行;摯友僉云長程苦,甘作遠行度餘生。冒險犯難心不驚,滿懷新奇赴征程;祖國河山安泰否?造訪旨意輸敬誠。

  • 文章春日漫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北国风光 人生哲理 先哲

    四時運轉,冬去春來;人生一世,青春不再。我生長在北國,家鄉的冬季,西北風像一把利刃到處肆虐,刮得女孩子的雙頰紅通通的,草色枯黃,原本濃蔭蔽日的大樹,被修理得像一把倒立著的竹掃帚。黃河冰封,白雪覆地,出門討生活的行人,一個個縮著脖子,拱著肩膀,直打哆嗦,像這般冬景,生長在臺灣的人是遭遇不到的。臺灣四季如春,寶島的冬天,滿眼都是綠油油的,山色常青,溪水常流,路旁的鳳仙、海棠一年開到頭。即便在我家鄉施暴的寒流偶而入侵,氣溫降到秋涼也就手下留情了,臺灣沒有像我家...

  • 文章太魯閣九曲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太鲁阁 九曲洞 风光 山水画 国画

    (注:太魯閣九曲洞 民國78年 134.5×69cm)

  • 文章洛陽半日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文曉村 出版时间:1988-02-29
    关键字: 洛阳风光 返乡探亲 大陆游

    眞的,非常抱歉:想不到「會親與探親」拙文,十一月七日,在「淡水河」副刊發表後,會讓不少朋友流出了眼淚。名醫師攝影家耿殿棟先生,更在電話中吿訴我,他含著眼淚,看了兩遍,還講給他的夫人和女兒聽。又說,他相信內人返鄕探親十幾天,一定還有很多有關故鄕的情形,値得寫出來,讓目前還不能親自回鄕探望,或是即將準備返鄕探親的朋友們,多知道一點故鄕的實情,不無心靈的慰藉和實際行動的參考。經他這麼一提,我心裏倒有點不寫會感到有些歉然了。加之,今天又看到本刊徵「大陸遊」的啓事...

  • 文章非豫人話豫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曹鏡珊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河南风光 嵩山 名胜古迹

    月前同窗高安澤兄寄來中原文獻,一直未致謝,深耿於懷,欲塗鴉幾筆,以實際行動贊助中原文獻而發皇之。然我非豫人,卻來話豫事,豈不班門弄斧乎。中原是我國悠久文化發祥地,其古跡文化筆之於書者,載之於史册者多矣,何勞外人多舌!我非豫人,然從我吐言短促之濁音,蓋即中原之去音也。且炎黃子孫,均有宏揚中國文化之責,然則我話中原事,固當矣。若有所差池,當乞眞豫人見諒也。河南是古代中國文化最發達之區,殷商遺跡甚多。春秋時爲周畿內如鄭、宋、衞諸國。戰國時代分屬韓、趙、魏、楚、...

  • 文章小三峽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长江三峡 游记 三峡风光

    工程之雄伟壮观,实属举世罕见,”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已现眼前……其实,凡身览其境者,便知长江的美画胜景远远不止这些,笔者最近有幸漫游中国旅游胜地40佳的巫山风光,其小三峡“和“小小三峡”,真可谓之:江中江、水中水、峡中峡、山中山,好似仙境蟠桃园。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分布在长江三峡段最大支流大宁河的入江口巫山处及中、上游。南起龙门峡,北至涂家坝,全长50公里,林木翠竹幅员16000亩。峡内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激流险滩,清幽秀洁

  • 文章(故乡文物)郑州风光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6期  作者:王之政 出版时间:1992-08-03
    关键字: 郑州风光 工业城市 黄河治理

    鄭州位於河南省黃河南岸,居洛陽和開封之中,爲晚近因大陸兩大交通動脈京廣和隴海路在此交會,而興起的城市,也是我國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鄭州是商的封邑。西周時稱爲管國。春秋時是鄭國大夫子產的采邑。北周明帝二年(五五九)始定名鄭州。在歷史上,這裏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雄峙中樞、控制險要」之稱;曾經發生過幾次重要戰役,如鄭伯克段之戰、晉楚的邲之戰、劉邦和項羽的成臬之戰、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等。民國二年(一九一三)鄭州改爲鄭縣,三十七年改鄭州市。...

  • 文章夏之田莊——憶中原之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嶽峯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故乡夏天 瓜棚果园 麦场风光

    表现着集体创作和团结。不一会儿,一座似山的麦垜,在集体的努力下完成,有的方的,有的圆的,有的长的,整齐坚固的堆积在麦场上,一座座,一场场,成为农村富庶的,独有的风光。麦垜完成了,大家绽开了笑脸、笑语,正好场家的主人,送来一担担、一筐筐,一坛坛菜肴、肉食、酿酒,欵待帮忙的邻亲,大家就在麦场上,不拘形式的,大块吃肉,大碗飮酒,欢庆一番!有时,这家饭酒还未尽兴,那家场上又在吆喝:「上垜啦,大家帮忙。」大家就丢下酒菜,跑向又一场的忙碌中。因之,到了故鄕田庄,不用询问

  • 文章羅山的農村、燈節、廟會、民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罗山风俗 乡村忆事 罗山风光

    红云,牧童卧骑于牛背上,走向归途,炊烟与歌声齐飞,令人忘掉一日的疲劳。2秧歌:初夏四月揷秧后,接着就要锄草,正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之际,农夫为忘掉炎日薰蒸,秧歌四起,一人唱之,数人和之,声调悠扬,心为之畅。水光、秧色、人影集中于视野,好似人在画图中。而南鄕系山岳地带,处处皆丘壑,有茂林修竹,山坳里夹着秧田,流水声,鸟鸣声,秧歌声共扬于空际,不啻置身桃花源。3童谣:鄕村的女孩子,以前无处读书,祇有在家帮助母亲料理家事,学习女红,闲来无事,母敎女,姊敎妹,学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