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习惯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立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4期  作者:芙蓉山人  出版时间:1985-02-20
    关键字: 立春 节气 风俗习惯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日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故鄕有句諺語叫「春朝大於年朝」,所以故鄕過去把立春非常重視,天還沒有亮,人家就出來燃放鞭炮,直到傍晚,繼續不停,家家戶戶,焚香點燭,迎接新春。在立春之前,鄕村農家都要買一張春中圖,貼在壁上,以示春日來臨,要準備耕田了。考東京夢華錄載,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相傳故鄕在明末淸初時期,迎春盛況比三月二十八的「老八謝」賽會更爲熱鬧,臺扛上有把珍珠穿結成箬笠,縫紉鍼穿結成蓑衣,扮姜太公釣魚的,還要找...

  • 文章六月六狗淴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7期  作者:南郭先生  出版时间:1979-07-20
    关键字: 六月六狗淴浴 俗谚 唐伯虎 风俗习惯

    六月六狗淴浴」是一句故鄕和邻县苏常一带的俗谚,也是旧有风俗习惯之一。过去故鄕养狗,不像现在台湾各县市一样,养的多是洋狗,把牠玩的,(故鄕,尤其鄕间,都是养的土狗,只是叫牠看门守夜的。现在台湾各县市人家养的洋狗,几乎天天给牠洗澡,)故鄕洗澡叫淴浴,文言为「沐浴」)过去故鄕的看门狗,平时不给牠洗澡的,每年只有在旧历六月初六那天,把牠放在河里或水中洗一次澡,故鄕叫「淴一个浴」,所以叫「六月六狗淴浴」。故鄕对懒着洗澡的人,常把这句俗谚去取笑他的。在这里,我又想

  • 文章浦东的风俗习惯

    来源期刊:《浦東》 第9期  作者:龔桂根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浦东 风俗习惯 婚嫁 丧祭 节日 疾病 游戏

    我國社會形態,受工業發展影響在蛻變中,凡事着重時效,藉以節省時間,因爲時間也是爭取金錢的要素之一,故婚喪喜慶力求簡單,而浦東一地,也受到農業社會遺傳,對結婚說來是件大事,如新房、嫁粧、服飾、器皿、酒席等準備經年,自「下預告」起「鎬缸底」止的需七天的過程,近親都一闔府光臨」,鄰居也拖老帶小的參加,熱鬧非凡,富裕之家姑不論,而苦了「愛面子」的小戶人家,有數年後才結淸賬務,目前提倡隆重而簡單,確切實際需要。男女的結合,已自「父母之命媒勺之言」的時代變爲自由戀愛...

  • 文章家鄕风俗习惯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8期  作者:王志仁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家乡 风俗习惯 称呼 家乡土语 榆树

    同了!她是尊贵的称呼。如某小姐,你称她小姐,她立刻接受。若称她大姐,她就不愿意了。这是什么道理?因现在人人知其尊贵,但不知其来源。我今年八十四岁,比中华民国大十岁。亲眼看到满淸的风俗习惯。所以比较知道小姐的来源。满淸时代,有奴仆制度,可以收买幼童为家中奴隶,叫做「家生子」。买在家中,可使用十年八年。期满准其囘家,不要了。就等于解雇。这样家奴,惟一的工作,就是带小孩。那时最低的大官员,就是县知事。向上直至宰相之家,都可以买奴仆带小孩。这样十岁左右的「家生子」带两三

  • 文章崇海啓三縣民間禮俗憶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2期  作者:范尚文  出版时间:1982-05-15
    关键字: 崇海启三县简介 风俗习惯 民间礼仪

    先就风俗言:三县民间风俗习惯之表现,于过年过节时最易见之,例如:㈠农历过年:民众都是过的农历(即阴历)新年,对阳历新年毫不关心。在除夕晚上,家家都要接灶神,拜祖宗,其仪式极为郑重。首先陈设供物,除糕饼糖菓外,复有多种佳肴美酒,然后焚香点烛,燃放鞭炮,以示迎接。炮有大有小,大者声高,小者声低。鞭有长挂短挂,短挂不到一分钟即可放完,长挂可放到二三分钟,特制者可放到十分钟(据说:民国二十三年元旦,北平冀察政委会要人萧振瀛住宅门前有一挂特制长鞭,足足放了半小时之久

  • 文章連雲港奇譚二則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5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连云港 风俗习惯 艳舞 诚信问题

    一、辦喪事跳豔舞奇風異俗無奇不有,喪事原是件傷感之事,但在蘇北一些農村地區卻有著別具中國特色的風俗,當地流行在喪事期間邀請戲班子大跳脫衣豔舞,且越多民眾觀看越能「旺」後代,而趕場看喪事也成當地單身男子的業餘嗜好。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暗訪製作的「喪事上跳起脫衣舞」報導,依中國傳統習俗,喪事不外請樂團吹吹嗩吶、唱唱戲寄思哀情緬懷往生者,但隨著經濟日益發達,傳統也加入新的現代元素,許多農村開始砸錢請男女歌手互唱挑逗「黃歌」、跳脫衣舞。歌舞火辣打工者最佳...

  • 文章“二月二”的傳說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5期  作者:胡志堅 楊武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二月二 风俗习惯 民间传说

    數百年來,蘇北灌河流域民間流傳著“二月二,撐船女兒帶,不帶女兒是個窮鬼兒”的俗語,每逢農曆二月二,我們灌河兩岸的居民都要帶嫁出去的女兒回家過幾天,究其原因,傳說在明朝洪武趕散年代,從蘇州來的移民定居灌河南岸響水口的一戶人家,靠用小木船替地主家罱河、泥堊田為生,家中唯一女兒嫁給灌河北岸十里路外一小伙為妻,老夫妻倆想念女兒,怕女兒在婆家吃苦受罪,就撐船將女兒帶回娘家過幾天,雖沒啥好吃的,但母女有說有笑,談得好痛快,地主婆看見罱泥老頭二月二帶女兒一家團聚,心裡...

  • 文章憶我故鄉(續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2期  作者:陸勉餘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故乡 武进 风俗习惯 笔者 风景

    武進人烟稠密,謀生不易,因此社會特別習尙勤儉,家庭婦女在理家之外,還要忙着做各項手工副業,賺些錢零花或貼補家用。少有時間講究吃喝。經常只煮一鍋猪油菜飯,燉一罐黃豆骨頭湯,配一碟鹹菜,就能一家吃上了一兩天。這種省錢、省工的簡單飯食,居然還博得洋人的欣賞,認爲它營養均衡哩!戰前筆者在上海女靑年會服務時,外籍同事卽常買它來充午餐,有時也以它待客。那時一份菜飯連湯帶澆頭售價最多銅元二十枚(合五分銀洋)比一杯咖啡,一塊三明治(外國人的簡便午點)便宜得太多了。常州離...

  • 文章牽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期  作者:李勛  出版时间:1971-12-20
    关键字: 牵砻 稻谷 山歌 风俗习惯 农家乐

    无锡四鄕自阴历十月初起至冬至节前后一段时间,也是农民在一年中一个忙碌的阶段,但也是很高兴的时候。农民一到十月,各村巷就开始雇着平时做散工或佃农等所组成的「砻班」牵砻,把秋收的稻谷去壳磨米。牵砻的工作,大都在夜间做的,在牵砻的时候,这班工人还唱山歌,一人先唱,大家附和,歌词先唱些庆祝丰年的意思,随后就恣意乱唱,词句俚俗,这也是一种鄕间旧时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所以虽然有时唱得不堪入耳,大家也不予注意,可是他们的声音唱得很高,引吭长号,附近人家都给他们在梦中闹

  • 文章中秋節雜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9期  作者:吳嘉仁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中秋感怀 风俗习惯 人物回忆

    歲月如流,今年的中秋節又悄悄的過去了。中秋節的晚上,正是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一輪明月,懸掛高空,家家戶戶,在此良夜,父母子女,夫妻老小,都團聚在一起,賞明月,吃月餅,品佳茗,啖瓜菓,此情此景,其樂可知。此地臺灣本地人當然福氣好,沒有遭到匪禍,大陸淪陷,携眷出走來臺的人,他們的福氣亦好,中秋節都是閤家團圓。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有些人雖然在外面重新又成了家,立了業,到如今已是兒孫繞膝,成了老太爺,老封君,每逢佳節,還是想起家中的結髮糟糠,黯然神傷。可是有些人在...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