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面条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郷味河南南阳的浆面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陳七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南阳 小吃 面条 做法

    故鄕南阳山明水秀交通方便,是管辖十三县的行政区,南来北往推车担担都要经过此地,城里的吃食应有尽有,例如:五道庙的玉米仁、糊稠豆腐,县十字街的浆面条,红学门前的胡辣汤,白音堂的酱水面,鎭台衙门的小龙包子,察院街的狗屎饺子,(老板小名叫狗屎在南阳最有名),东隔壁也是最有名的长春轩卤肉,还有沿街叫卖的卤牛肉呀、烧鸡呀,想起只咽舌头。其中浆面条是夏天家家户户的午饭及晚饭,玆介绍做法如下:浆就是粉房做粉丝滤出来的浆水,粉房就把它一缸一缸的装起来叫人来买,浆有老浆

  • 文章漫談吃米和吃麵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6期  作者:李培適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面食 馒头 面条 荞面

    罢了。不过米面杂食时,在营养上比较丰富,北方人食面不一定完全是小麦,除此以外也食用小米面、高粮面、黄豆面、绿豆面、燕麦面、荞面,以及玉米面等。这样的食法,当然吃面的方式就多了,花样一多,每天调换,也就比米食好吃多了。米的吃法比较单调,只有在配菜上想辨法,面食的吃法太多了,现在我把各种作面食的方法写在下面。面粉(白面,小麦粉)的食法很多,人们最常见的是面条、馒头、饺子、大饼、葱油饼、油炸饼、馅饼、油条等。有一种吃法叫做「千层饼」,把面用杆面杖压成薄板,一层层

  • 文章陕西关中面条的回味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食物 关中面条 民间习俗

    民以食为天」,「食」在我国向来是极为重视的;南方人多食米,北方人爱吃面,这是各地农产品不同的食性。陕西盛产小麦,故人民多以面食为主。我们抛开锅盔、馒头、包子、饺子、枣糕、油塔子,以及其他各种面食暂且不谈外。仅以面条来说:在陕西关中一带,面条颇为流行,制作精细,味道香美,风味独特,浓淡咸宜。且经济实惠,营养丰富,而能满足社会广大羣众的需要。无论富贵贫贱,鄕城裏外,面条在家庭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就是鄕村贫寒的农夫,也以面条为主食。在吃饭时经常端着一大

  • 文章閒話維揚早點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2期  作者:李漢昌 出版时间:1977-08-10
    关键字: 扬州茶馆 早点 干丝 点心 面条 包子 蒸饺 烧麦

    扬州茶舘主要是供应早点。因取取材讲究,烹制技术高妙,早已驰誉全国。当顾客入座泡茶之后,早点的供应,便开始分干丝、点心、和面条等三道,逐次向顾客陈送。干丝,是早点中的第一道。干丝有汤煮和干拌。干丝的制作,宜以未提过豆皮的原汁豆浆,先制成大块豆乾,再由厨师精工切成细长均匀的干丝,才能达到其他应有的标准。茶舘中的干丝,便是依照这种标准所特制。故其品质柔润有筋,当厨师取用时,因那些干丝预先大批备浸水中,为挤掉干丝上的水,便随手狠狠一抓,但无论怎样用力,都不会

  • 文章常熟舊時的麵館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1期  作者:佚名 出版时间:2007-11-01
    关键字: 常熟 餐饮业 面馆 面条 吃客

    常熟旧时是个消费城市,规模不及苏州、无锡,但比周围的江阴、太仓、昆山和吴江大。城墙巍峨,市肆栉枇,人烟稠密。在服务业方面也颇具特色,如餐饮业中面馆这一项。旧常熟是讲究吃食品味的城市,城里城外有的是大户人家,外地来的阔佬和高级职员这些人生活要求高,美食辨别力强,仿佛个个都是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习惯上常熟人主食亦爱吃面制品,所以吃面条是很普遍的,大众的生活方式,早上一碗面,方便快捷,老少皆宜。当然吃面最好的去处是上面店,味道好,又省力,人人喜欢。五六十

  • 文章谈古论今话面条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章景松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面条 汤饼 煮饼 制作 吃法 小麦

    面条这种大众化食品的发源地在中国,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这不仅有大量的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物佐证,而且也被日本、法兰西等国的学者和媒体所公认。面条简称面,现时生活中仍保留着「吃碗面」的俗语。面是指小麦磨成的粉。我国栽培和食用小麦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学者曾在山东聊城、河南洛阳等地分别发现过四千多年前的小麦遗存和三千六百多年前的炭化小麦,但因秦代以前用「谷物脱粒」、「粒中取粉」的器具杵、臼、棒、碓等十分简陋,难以捣鼓出较多的面粉。在西汉发明了陶磨,提高了小麦

  • 文章記浙東幾種雜粮的吃食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2期  作者:盧樟宏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故乡 浙东 杂粮 麦子 包谷 面粉 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它来编织扇子、凉帽和其他手工艺品。面粉,是到水碓里磨出来的。水碓是浙东最普遍的一种水力机械,湖畔溪边到处都有,构成了浙东一种特殊的风景线。它是利用水力推动石磨,并可以舂米,一间水碓至水少有两具石磨,每天约可磨四五担面粉。面粉分头面、二面、乌面三种,头面即「箩头」,(筛粉装置)第一次筛下来的面粉,最白可以做面条、做饼;二面为「箩头」第二次筛下来的面粉,稍黑一点,也可以做面条、做饼;乌面为「箩头」第三次筛下来的面粉,介于面粉与麦麸之间,只能做馒头干了。浙东吃面

  • 文章憶父親 林皋先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7期  作者:林俐馨 出版时间:2016-06-01
    关键字: 悼念父亲 青田县山口镇 为人处事 手工面条 学习榜样

    手上提着吐司面包的父亲,天真的我以为咱们父女俩真有默契,后来才知道,他是刻意在站牌等我,就为了要陪我一起走过那条黑漆漆的小路返家,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怎知我何时返家?我常猜想他等了多久呢!父亲的手艺好极了,尤其自己杆的手工面条充满嚼劲,那是坊间尝不到的好滋味,对家人的情意表现就是满桌佳肴和点心,夏天时,冰箱总有冰凉的银耳莲子汤;冬天,则有红豆汤和酒酿蛋汤圆。全家人总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父亲的用心与深情,看我们吃得开心满足,就是父亲最大的安慰。不论我们多晚回家,他

  • 文章湖州黃龍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黄龙宫 石钟乳 黄龙宫的传说 黄龙宫响石 碳酸钙 面条 天然管风琴

    大洞。可是黄龙却早已钻进了预先造好的洞穴,就是今天的黄龙宫。黄龙行雨的故事只是传说,根据地质学家的硏究,黄龙宫响石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在洞顶沉淀堆积过程中,在中心部位留下大小不等的空洞所致。再加上宫里十几个大小不同的洞穴产生的共鸣和囘音,所以不仅音量大,而且音色也很优美。像黄龙宫这样响石密集的洞穴,世界上还有一处,就是南斯拉夫的波斯托依纳岩洞的「面条厅」。在这个大厅里许多细长的白色钟乳石从顶部纷纷垂下千条万条,密密麻麻就像走进了晒面条的工场。这些面条都是空心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