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阎锡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民对阎锡山先生的怀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牛向明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连年战乱 山西建设

    笔者实在没有资格对阎锡山先生主政时期的贡献说三道四,不过近来因有二件事说明阎先生主政山西因趋吉避凶、建设山西卓越,迄今仍为省民怀念。一、民国九十三(二〇〇四)年六月,我们台北市山西同乡会理监事返乡参访。笔者在返乡参访中,与乡亲聊天时,他们说阎锡山先生在山西主政时期很有贡献,这些乡亲大约都是五十多岁吧!?在现在的时空环境下,有此一说,对阎先生为山西的贡献获得肯定而怀念。二、从阎锡山、于右任、吴佩孚、冯玉祥的传记中,说明自民国肇始以来,山西近邻的陕西、河南

  • 文章克難坡——第二戰區司令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孫覺民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克难坡 地理位置 阎锡山 抗日战争

    克难坡本名南村坡,属于山西省吉县文城乡,它是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的驻地,是山西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首脑部」。据说阎氏以「南村」与「难存」谐音,故避讳而改名「克难坡」。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因一度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山西省东路总指挥,曾数次莅临,在附近古贤、霖雨等村向晋军高中级军官、军校学员训话,分析抗战形势,朱德当年在古贤村讲话处的大槐树,被命名为「朱德槐」,至今作为革命文物保留下来。朱德和阎锡山同意设立以

  • 文章編遣會議與中原大戰平津甫告收復卽決定裁減軍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编遣会议 中原大战 相关史实 阎锡山 裁减军队

    国民革命军于民国十七年六月六日收复了北京天津,上午九时张作霖部的鲍毓麟退出北京(六月二十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北京改为北平),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孙楚部于十时许,在民众欢呼声中进入北京,商总指挥震,率部继至。六月八日阎锡山在保定就任京津衞戌总司令。七月二日,何应钦在南京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报吿称:全国有国民革命军八十四军,约三百师,兵额共计达二百二十万人以上。而且东北、云南、四川等地方部队,还没有包括在内。国家全年度收入总额为四亿五千万元。须偿付外债达一亿元

  • 文章辛亥革命的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军队改编 太原起义 阎锡山 历史回忆

    ·太原起义山西在辛亥革命中的任务,根据阎锡山先生<回忆录>所述,是由同盟会决定,当时中山先生与同志们硏究发动起义的地点,都主张应在江南,因为离北京远,清军集中反击不易,江南又有港口,军需用品输入及外援较易,而且江南的革命潮也比江北高,所以分配山西的任务是,等革命军到河南省境内时,山西再出兵石家庄,接应北上的革命军。辛亥革命之前,山西军队分为新军与旧军两部,新军是一个混成协(旅),下辖步兵两标(团),骑兵砲兵各一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连),后来

  • 文章阎锡山与孙中山先生兼述辛亥山西光复经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9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孙中山 参加同盟会 革命光复山西 三民主义

    先生不仅是中国的圣人,而且是世界的圣人。」[7][1] 见阎锡山早年回忆录。[2] 同注一。[3] 见商务印书馆印行之「民国阎锡山先生年谱」㈠。[4] 见秦孝仪主编之「国父全书」。[5] 同注三。[6] 见「国父年谱」。[7] 见阎伯川先生年谱㈥。

  • 文章辛亥革命山西都督三路出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池昕鴻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辛亥革命 三路出兵 东路军 北路军 南路军

    根据阎锡山的决定,姚以价、张瑜、刘汉卿分任东路军、北路军、南路军总司令,分别向娘子关、大同、河东进军。东路军于十月二十九日黄昏开往火车站。先由标统张煌偕兵乘车前面探路。后由姚以价率大部军队跟进。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日天明,张煌等到达娘子关。除留一部守关等待姚以价等大队人马外,其余人在饭后攻占娘子关东南约十五里的晋冀险要通道——旧关。原守旧关的清军是从平阳府调来的太原鎭巡防队的一哨部队。哨官申洪吉。民军前进到旧关附近,哨兵听到动静,即鸣枪报警,民军停止前进

  • 文章晉軍保衛蒙古戰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執中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山西保卫蒙古史事 阎锡山 收复百灵庙 战争过程

    外蒙,维护我国领土,但俄使照会,若中国进兵,俄当干涉,进而十一月三日迳以「俄蒙条约」通知我外交部长梁如浩,公然将俄使前向清廷所提条件定入条约,支持外蒙迫我驻库伦官员及驻军撤离,俄助外蒙古编练军队,且在外蒙古享有特权。北京政府虽严词拒绝,亦属无效。外交总长坚决反对,因未获上峰支持而辞职,由陆征祥继任。山西省督军阎锡山(字伯川)十月十一日(一九一二)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陆军部电云:「据归化潘观察使电称,探闻外蒙古派白彦台吉带胡匪蒙兵多名潜袭归化(后称归绥,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