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學習英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謹語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英语学习

    本文作者為臺灣出生的第二代湘鄉青年,在英文方面有相當造詣,現任教於中部一流學府,刻正準備赴美深造。·編者·

  • 文章譚嗣同先生的宇宙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6-10-15
    关键字: 谭嗣同 宇宙论 仁学 万物有知说 不生不灭说

    譚嗣同先生的哲學思想,包含甚廣,現在祗硏究其宇宙論。

  • 文章岩诗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傅清石 出版时间:1978-01-15
    关键字: 傅清石 岩诗草》 诗词选集

    伫玮輧。海上双栖心尙佛,闺中互咏乐如仙。一杯甘为珠婚醉,卅载欣逢桂影圆。飞絮才高今又见,令人长忆菊花篇。五十自寿万里山河曙色开,八荒瑞气自天来。柳营新树将军斾,幕府重征柱国才,志媿楚疆三户客,人惭庾岭一枝梅。百年生计才踰半,聊赋清醨当旧醅。七十自寿有谈空孰是眞,祇园鹤骨尽嶙峋。一声梵呗千山净,百偈禅音万里春。岂许壮怀销海峤?聊登绝顶望鄕闉。人生环转无终始,况是千波一粟身。鸡鸣寺楼外天高未可攀,吟魂飘渺翠微间。晚风吹散黄梅雨,偶见云边一㸃山。夕照苍黄满石头

  • 文章岩诗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傅清石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傅清石 岩诗草》 诗词选辑

    秦淮河秦淮河畔小樓東,芳草魂銷六代空,春去雨中人不惜,杜鵑啼遍落花紅。桃葉渡六朝如夢岸花稀,桃葉桃根去不歸,惟有梁間雙燕子,多情猶向水邊飛。小倉山隨園舊院綠苔斑,才子佳人悵望間,雲斷長空飄落葉,西風吹上小倉山。鬪鷄閘春風悄悄到天涯,幾樹寒梅潛着花,此是孤山和靖宅,梅妻鶴子伴煙霞。小姑山孤峯遙接白雲隈,江上清風冉冉來,山色水光添灩瀲,彭郞奪得小姑囘。岳陽樓洞庭秋水鎖雲關,萬頃煙波縹渺間,閒倚岳陽樓上望,湖中一垜是君山。入川舟中一縷炊煙漾柳絲,夕陽紅欲上舟旗...

  • 文章(特載)淺談周易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7期  作者:陶鼎尼 出版时间:1989-04-12
    关键字: 周易 三易说 作者 宇宙论 数字观念

    一、绪论尝读论语至述而第七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意谓:「增加我几年寿命,到五十岁,硏究易经,明白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便可无重大过失发生。」又读唐张恩勅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开国政,讲易见天心;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中「讲易见天心」,意谓:「探求易中道理,便可明白天心(天道)。」综合前后两层体会,便知易经是一部伟大著作,无怪乎列入五经之首,哲学之中

  • 文章岩诗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傅清石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岩诗草》 往事回忆 诗词选集

    丙欣赴美珍重豪懷是此行,天涯遙望月常明,自求多福人長健,歡樂年年萬里情。雙林寺數朶雲橫秋思深,獨騎瘦馬訪雙林,天高象緯寒山骨,欲借神嵩破缽吟。朝撥雲堆緣客來,溪流野寺爲除埃,碎塵世絮迷花徑,欲喚沙彌一掃開。寒山寺斜岸楓飄近水濱,半江漁火照吳津,寒山不見空歸去,寺裏彌陀亦笑人。乍逢偏又悵離蹤,月落烏啼煙幾重,行盡楓林迥望地,不知何處一聲鐘。明孝陵白門多勝蹟,稅駕謁明陵,四顧荒山接,千秋瓦石存,逐胡光禹域,僇士等嬴秦,功罪不相掩,勞人月旦評。圓融寺僧寺多佳氣...

  • 文章一,从孔孟的命运,谈到人的取向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3期  作者:張漑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孔孟“命运 人之取向 修身明德 为生民立命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被匡人围困的时候,:「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孟子直承孔子之道,:「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巖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又说:「寿夭不贰(作疑解),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圣贤之所以安身立命,不怨不尤不惧的精神,于此可见。而荀子、墨子、王充均有非命

  • 文章人類的根源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8期  作者:易平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人类起源 地球变迁 地质史时代 达尔文进化论 中国起源

    人类是人的总称。人是最高等而有灵性的动物,尙书泰誓:「唯人,万物之灵。」书经集传也:「万物之性,惟人得其秀而灵,具四端,备万善,知觉独异于物。」但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呢?寻根觅源,就要向地球和生物的进化史迹来找答案了。㈠、地球和生物的变迁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近日的第三星,为人类万物生活、栖息、繁殖的场所。体形扁平椭圆,长直径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六公里;面积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二十四小时自转一次为一日,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八秒绕日一周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