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僧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僧八指头陀的故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關志昌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诗僧 游僧 人物传记

    识字不多,以画代诗,尝书「花下一壶酒」句,而不知「壶」字,画一酒壶代之,自知读书少,用力尤苦,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忘寝食,所作不执一体,不泥一格,诗律严谨,乃苦吟所得,见者皆大奇异,其后尝语太虚大师曰:「传杜(甫)之神,取陶(潜)之意,得贾(岛)孟(郊)之气体,此吾为诗之宗法焉。」(太虚大师「中兴佛敎寄禅敬安和尙传」),文仿六朝,骎骎乎入其堂奥。十二年,溯湘江北上,过空舲岸、杜公亭,小住长沙麓山寺,参诗僧竺云长老,后乘舟入洞庭湖,从君山返棹,外游时以「游

  • 文章记吾粤明末两诗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陳特向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释成鹫 诗僧 古体诗 近体诗 释函是

    释成鹫,释函是予既撰岭南三大诗家(屈翁山、陈恭尹、梁佩兰)载于本刊十四卷三期。今再续作吾粤明末两诗僧(函是禅师,成鹫禅师)两禅师因遭国变,隐身佛门,然其怀念故国,图谋恢复,不亚于任何仁人志士,而其诗文之造诣,亦不逊于在朝之名流士子,诚恐日久湮灭,特搜罗史册及诗文集绍介于次:按屈翁山亦曾为僧数载,但老而还俗,且其诗已刊于本刊十四卷三期,不赘。又按释大汕,虽为同时僧人,康熙初,曾主广州长寿庵,然原籍为吴人,且有才无行,夺飞来寺为下院,岁收租七千余石,下海兴贩

  • 文章一代诗僧苏曼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翹堯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苏曼殊 诗僧 人物生平

    出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尙留微命作诗僧。另一首如下: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诗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他在诗中吿诉友人们生活近况,及抒写他的感受,飘逸、潇酒、浪漫,事实上含着浓浓的感怀身世的哀伤。曼殊有强烈的正义感、爱国。早年在推翻腐败的满淸,建立民国的革命工作上,有份参与,但他只效力,不求名。革命成功后,不居功,远离名利。民初时许多政要人物对他相当敬爱,但他不任政职,只以敎学维持淡泊生活,常常穷得阮囊羞涩,琴书为伍,他的品格高洁若此

  • 文章闲云白鹤一诗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9期  作者:張炳勛 出版时间:1994-09-10
    关键字: 灵隐寺 诗僧 反清宣传 文字狱 佛教

    杭州灵隐寺壑雷亭有嵌字题联云:利欲纷驰,脚下安知万丈壑;贪心未尽,眼前听取一声雷。语含禅机,当头棒喝,此出于乐淸白鹤寺住持华山上人大手笔也。上人俗姓陈,乐成鎭下洋角人,剃度空门,诵习内典,自多禅悟。更治诗益力,构思奇特,造语淸逸,墨林耆宿咸相引重,评其诗作禅中眞味,有「卍灵诗草」大负诗僧之名。上人虽虔礼佛,却能未尝忘世。慨淸政不纲,怜生灵涂炭,每以慈悲为本,冀欲济世救民。适乐邑维新志士陈耐辛,联络红岩洞月空和尙等,借办学宣传宗旨,上人慨借寺内前进及两廊辟

  • 文章(人物傳記)詩星齊己是寧鄉人的驕傲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4期  作者:周德民 出版时间:1996-02-25
    关键字: 诗僧 齐己 一字师 大沩山

    宁鄕,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军界、政界人才辈出,文坛高手也代不乏人,而诗家似乎寥落。其实,早在唐代就有诗僧齐己出自沩山。宁鄕拥有这么一位诗坛巨子是宁鄕人的骄傲。数典不能忘祖,对于他的事迹决不可湮没无闻。齐己本姓胡名得生,父辈是大沩山寺佃户。齐己七岁为寺僧牧牛,资质颖悟,爱好吟咏,常用竹枝在牛背上画字成诗。因寺僧劝其出家受戒,授以经书诗文,遂以诗名。二十一岁时离开沩山去岳麓山道林寺一住多年,广交诗友,饱读典籍,诗思大进,创作更多。尔后云游大半个中国。曾去德山

  • 文章唐代八大诗僧与浙东沃洲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8期  作者:李招紅 出版时间:2001-08-10
    关键字: 诗僧 沃洲山 灵一 清塞 皎然 无可

    为什么沃洲山才是修襌的好地方呢?原来它与唐代释门诗人还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以《唐才子传》所载的「乔松于灌莽,野鹤于鸡群」的八大著名诗僧灵一、灵澈、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皎然为例,他们除虚中到过越中,但不知是否实游沃洲外,其余的都到过沃洲山。这在唐诗之路的形成中是一朶鲜艳的奇葩,从中也可以看出唐诗之路的重要底蕴之一佛敎文化与它的关系。灵一,《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二首。他的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时人称道。刘长卿,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云:「方同沃洲去

  • 文章明初旅昆日本诗僧机先及其他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鄭千山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明初 旅昆 日本诗僧 机先 散文诗联

    机先等人谱写上了新篇章,源远流长的中日友谊与和平,由机先等人的作品而添增了新的光彩,这是昆明的骄傲,也是云南的骄傲,只是由于云南山高水长,地处边远地区,这一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被忽视以致湮没。直到近代,在云南清末经济特元袁嘉谷以及云南名士赵藩、李根源、由云龙、秦光玉等人努力下,机先等日本诗僧的作品才渐渐为人所知。上世纪初,袁嘉谷在东渡扶桑时曾专门向日本教育界人士作过明初日本僧人在云南的情况及诗作的介绍;赵藩在其编纂的二八〇多种

  • 文章記蘇曼殊埋骨西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期  作者:裴可權 出版时间:1983-01-06
    关键字: 苏曼殊 人物回忆 诗词 诗僧 绝句 西湖孤山

    将苏曼殊的诗集和小说集合称为「情僧录」,应是最恰当的,纯就文艺的观点而论,「燕子龛诗」的价値尤胜于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焚剑记。曼殊是才人、诗僧、革命家,也是一个不避荤腥的酒肉和尙。在诗与禅之间,由于情缘未了,所以终祗是个才高命蹇的诗人,而不是普渡众生的高僧。黄忏华「挽曼殊上人」诗云:「结束风华苦未眞,多情文字最伤神。此身大事何曾了,毕竟聪明惯误人!」慧孽与情痴阻绝了曼殊的禅悟之途。他自己也说:「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尙留微

  • 文章(鄕情采风)诗僧斌宗和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1期  作者:船亭 出版时间:2012-08-01
    关键字: 诗僧 斌宗和尚 生平介绍 雪窦寺 诗稿

    他乘家人熟睡,缒绳而下逃往新竹狮头山拜闲云禅师为师。以一个学龄儿童,不愁吃用,竟然不惜割亲辞爱一心归向佛门,真是所谓生来骨格超凡俗!在狮头山住了三年,以某种因缘上人来台中独居于市郊头汴坑,以教国文维生,不接受信徒供养,过著安贫乐道生活,但也不废佛门功课,自己用功研究大乘经典。当时与上人来往者皆为台中文化人士,吟诗聚会,恒以上人为主角,被诗友尊称为诗僧。在台中郊外住了六年,目睹当时台湾佛教受日本遗毒,一般僧侣对佛经不求甚解,且神佛不分。上人悲叹一代圣教不得

  • 文章八指頭陀二三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八指头陀 诗僧 陈三立 李梅庵 天童寺

    终成一代诗僧。初学作诗,因识字甚少,寄诗与友人,吟至「花下一壶酒」时,壶字不会写,遂画个壶以代。而作诗往往反复斟酌,为吟安一字,甚至废寝忘食,务求字字妥贴。故每有所作,便出手不凡,极为时人所重,名篇佳作,不胫而走。头陀久患口吃,不善言词,却以焕然文采,深负时誉,使当时文人墨客、学界名流,乐与交往,并相互唱酬,留下不少佳话。晚清诗人郑孝胥曾赠以诗云:「头陀蓄髯有时名,交游一世多耆旧」。当时所交往者,显宦有陈宝箴、吴大澂、兪明震等;诗人有陈散原、易实甫、樊曾祥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