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興山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家乡(兴山)俚语「窟儿钱」,漫谈人生哲理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2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興山 俚語

    一、窟兒錢是古代之錢幣,大槪起源於漢唐時代,其幣値大小分量輕重亦因時代不同互異,非錢幣專家莫能詳語,故不贅述。記得小時使用「窟兒錢」的「枯」字,同音義近的只有這個「窟」字(丂㐅音枯),窟就是洞、孔。因此窟兒錢用枯不如用窟好,何況外圓裡四方本就有個小方洞有孔的錢幣呢?「窟兒錢」是比較可信度高的語音辭。二、提到外圓裡四方的窟兒錢,如果單就「外圓內方」的哲理據以評析推論,那麼外圓內方實在也蘊育著爲人做事的大道理。

  • 文章從「文字學」看興山民間的「端公跳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1期  作者:劉沙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习俗

    端公」即「巫师」幼年时期,在家鄕玩乐,趣事多多,看「端公跳神」,岂止有兴趣,简直着迷。记忆中,在「关庙」(关圣帝君)读中心小学(相当今之国小),放学回家,只要风闻街上,场头有「人家」做「端公跳神」,小朋友便心猿意马起来,吃饭也是三口当着两口,囫囵呑枣,虚应故事似的赶忙放下碗筷,为的是早早赶赴现场观看,占个好位置欣赏。「端公跳神」又叫做「观灯」。鄕、戚、学、友们听来怕有些陌生又有些亲切感吧?陌生是因为三十多年没上过口,亲切是因它是道地的兴山家鄕话。还记得

  • 文章鄕音未改鬓毛衰——兴山县鄕音土语补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7期  作者:白衣庵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興山縣 土語

    引言—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不一定,有人把两眼泪汪汪改成了土话一箩筐,跟着顺口溜的打油诗也出来了,一位老乡毫不含糊(混)吟了起来:「十冬腊月雪纷纷,围炉烤火谈鬼魂。兴山土话何处有;众乡人指刘汉森。—刘汉森本名刘沙,在「湖北文献」的近些年来,发表过以兴山县家乡话(土话)为内容的散文,据说很能逗趣,引起共鸣,原因之一是台湾乃工商社会,一年到头各忙各、各顾各、各过各的,甚少聚在一起,偶遇婚丧聚会,不打开话匣子则已,一打开话匣子便土腔土调的家乡口音出笼了,不说

  • 文章我写兴山土话的回响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8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6-01-10
    关键字: 兴山县 土话 习俗

    壹、前言七十四年十月廿五日「光复节」那天,吾邑吴鄕长柄南,偕笔者白衣庵到万云山鄕亲新居做客,兴山土话谓「走人家」。在南下的「莒光号」火车上,谈到了在台的兴山鄕亲,虽无大富,但也无大贫,卅多年前家鄕的传统——俭省、本份、忠厚及自食其力的「硬骨头」作风,大致还保持着。话匣子一打开,吴鄕长柄南感慨的说:「这与八年艰苦抗战,全国上下过战时的苦日子,更与坚忍不屈的国军浴血奋战有密切关系。」同鄕都熟知,抗日名将周 碞将军,率国军二六集团军转战到达兴山县境驻扎,到处

  • 文章兴山琐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2期  作者:張運兆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兴山县 思乡 故乡

    前言兴色美如画,山水甲天下,若把苏杭比,有过而不差。岁月如流,光阴不再,转瞬离开故鄕——兴山,已四十余年,时光不可谓不快啊!常言道,水有源,木有根,这就是吿诉我们,人不要忘本。又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这也同样地吿诉我们,故鄕虽是一偏僻落后山城,但我们确是生于斯,长于斯,并且是在它的怀抱之中将我们孕育长大成人,我们岂能因它的丑陋而不承认它?怀念它?甚至忘掉它?那还算是人吗?那还算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吗?山城样样好。山是最美丽的名词,如:青山绿水

  • 文章兴山县俚俗语的释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0期  作者:白衣菴 出版时间:1986-07-10
    关键字: 兴山县 俗语 兴山县俗语

    。星宿(音秀)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不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此说与淸代人二十八宿相互印证。(「中国文化史工具书」一四一页,木铎出版社。)●打花鼓子打花鼓子是十足的俚俗语,有人称花鼓戏。人言此戏出自安徽凤阳,故又有凤阳花鼓之称。兴山县城鄕打花鼓子者,抗战前很普遍,是因沦陷区同胞流离失所,漂泊异鄕谋生餬口所致。有时逢水旱灾害,庄稼欠收,农家生计顿陷困境,不得已祇好四处逃荒,其中以打花鼓子为生者就不在少数。就小时候记忆所及,常看到民间有一男一女身系腰鼓、手提铜锣

  • 文章兴山县新县治丰邑坪古今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丰邑坪 地理沿革

    一、前言兴山县是一座古城,根据文献之记载,是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开始设县,以后累经更迭,淸康熙三年,正式设县治于今日之高阳鎭,已有千余年之历史,虽然在湖北省算不上历史的古城,但是「高阳」之名称在与我国的任何市鎭来比较,年龄总是古老大得多。(高阳城在第二段敍述)自从长江三峡水坝定案上马,兴山县县治所在高阳鎭,被列为落在长江水平面下淹没之城鎭,县治决定搬家之说始为人重视,现城关高阳鎭西迁古夫鎭丰邑坪之说,亦已成定局。当然,一座古城那有说迁就迁,筑城先修路,交通

  • 文章兴山县与「三峡水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4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兴山县 三峡工程

    壹、约定俗成的「三峡水坝」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而言,「三峡水坝」自然不会是兴建在三大峡的上面,推测中外媒体,多系约定俗成的泛指。其实「三峡水坝」位置,在「葛洲坝」上游不远处,地名叫「三斗坪」,湖北人尤其鄂西人,都叫它做「三斗坪水坝。」贰、兴山县与「三峡水坝」兴山县,县治距长江,最近处也有九十华里,幷非滨江之县,惟县境内「香溪河」,河水注入长江,入江处地名叫「香溪鎭」,属邻近秭归县管辖。两次回鄕探亲,回家坐汽车,车程少不得四个小时,一路上,听开车

  • 文章兴山县鄕土语音与文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方言 土语 风俗

    前言兴山县鄕土口音是否有音就有字,由于笔者识字有限,且所识文字,多为常用字,至罕用字和一些冷僻古字,都所识不多,故不便妄断兴山鄕土口音凡有一音便有一写得出的正确国字,尤其兴山方言语音,很多口音在发音上,「音转」的变化极大,例如「红萝卜」的「红」,兴山口音「红」发音成「胡」,红萝卜不叫红萝卜,一律称「胡萝卜」,「红」字的国语注音是厂ㄨㄥ二声红,「胡」的国语注音符号是厂ㄨ胡二声胡,可淸楚的分辨「红」「胡」二字,在国语注音符号上是同一个韵母「ㄨ」符,「ㄨ」符为

  • 文章七十四年度兴山县同鄕在台联谊纪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9期  作者:張運籌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同乡 联谊会

    壹、前言兴山在台同鄕,大致是民国卅年前后从军者多,原因是抗战期间,日阀由东西进,先头部队,在第六战区里,也未超过南津关、三斗坪之线就俯首投降了,故兴山始终未沦陷,就是因为未沦陷,于胜利前两年,在献粮、服兵役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散居在台的兴山同鄕,就是在那一时期投入国军,参加抗战行列,屈指算来,这批人都是六十至七十岁的高龄人口了。兴山人来台,刻苦自强,多已成家,未成家者仅是少数。但岁月不饶人,思鄕情緖,与时俱增,此一情怀,非止兴山人如此,中原来台之老鄕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