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臨沂發現孫臏兵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德亮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考古 孙膑兵法 古书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盜掘臨沂縣銀雀山西漢時代的古墳,發現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古書,其中有一本是失傳已在千年以上孫臏著述的孫子兵法,而非今傳孫武所作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從此變成了兩部。孫武兵法全長五千九百字,十三篇;新出土的孫臏兵法全長一萬一千字,上下兩卷各十五篇,計三十篇,據說其內容與孫武兵法相比,毫無遜色。(節自:李嘉「大陸盜陵發現的失傳古籍」,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十四日聯合報副刋)

  • 文章萬卷書之出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夢橋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岩石 “万卷书“ 考古

    臨朐縣境東北堯山東麓,有一山溪名解家河,此河之兩岸岩石爲水成岩,其質不堅,層層如夾心酥。在水中者取出,趁其濕,用指甲或刀片,順石之層縫分開,便發現有蟲、魚、樹葉之各種痕跡。但經風吹石乾,則碎裂不成片矣。余童年時曾跟隨老師遠足該處,並檢取多片帶回,陳列案頭把玩,可惜至一、二日後,卽風化矣。(附註:余村桲林,距解家河行程僅六華里)據地質學家云:此種岩石,世界不多見,在中國亦罕有,而臺灣省基隆市和平島一處觀光聖地名爲「千叠浮」者,其巖石高聳,重重叠叠如萬卷書形...

  • 文章楊希盛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史实纠谬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偶在朋友處翻閱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二期,忽見有劉曉武先生的大作「我所敬佩的一位抗戰**鬪士張里元先生」,不由眼前一亮。張先生是山東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設在臨沂。因此對張先生的一切,更引起我的興趣,迨抗戰軍興,我們的團體,又歸他指揮,對他的一切,自格外注意。於是把劉先生的這篇文章,從頭至尾地看下去。及至看到下邊這一段:「民國二十九年秋,**集結近萬人。並裹脅民眾七八千人之多,圍攻住在古城的張司令所轄第三支隊王洪九部,……駐防之地,有一丈多厚,二丈多高之城墻……...

  • 文章殷氏二支族譜續修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殷氏族谱续修 史料考古 资料

    殷本契後,世系悠邈,雖時越百代,而瓜瓞綿綿,文獻克徵,孔子删詩特尊商頌,裁書亟崇成湯,論語誠彰微子者,以其爲國史之所寄,典籍之攸關,而足以丕承丕顯也。吾魯殷氏譜牃之修,濫觴於黃門公應寅祖,是譜纂成於淸康熙九年庚戌仲冬,公敍其事曰:「滕之有殷氏也,環微山而居,近祖塋也,宋、元改革,中原鼎沸,散處於江、浙、冀北之間,東阿、鄆城亦其流派,譜牃無存,上世之世系難稽已。若今日之聚族蕃衍於此者,蓋自戩爾祖始,戩爾祖迄吾身八世,予自束髮,無日不以修譜爲念,緣王事久羈未...

  • 文章鄉先賢高晉翰仕臺閩糧鹽政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劉子交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高晋翰 台闽粮盐政策 史料考古

    高晋翰,字凤池,山东海阳人也。幼读书,长而坦率,待人无纤毫伪饰。亲友有过者,辄面加匡正。己有过,亦虚心受敎。质直忼爽,仗义轻财。同治九年,以监生捐从九品,需次[1]粤东,奉讳囘籍。后复来粤,闽之汀属,例食粤盐,汀有粤盐总舘,晋翰得荐司会计,于舘及盐贩领盐者课项,一秉至公。同人以急吿,莫不措给;托以事,必力为斡旋,成而后快。汀人至今,称道弗衰。光緖七年,捐知县加同知衔,改官闽省,历办海防厘金[2]及灾歉事,咸裕如焉。十一年,署建阳县,数月之间,百废俱举,政

  • 文章(一)敬致吳洽民先生 (二)十卷三期勘誤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朱良耕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作者回应 勘误 史料考古

    ㈠敬致吳洽民先生朱良耕謝謝你的指正!民國廿八年至卅二年,敝人服務於魯蘇戰區五十一軍一一四師師屬部隊,駐沂蒙邊區柳枝子峪一帶,而五十七軍則駐諸城一帶,至於所寫之「五十七軍軍長爲繆澂流,死後爲霍守義」一詞,係根據敝現在隔壁住之馬先生所云,與事實不符,實爲憾事!敬向繆軍長致歉!由此可證「眼見是實,耳聞是虛」之名言也。至於馬先生係勝利後參加五十七軍,亦可能爲「道聽途說」之誤。㈡十卷三期勘誤朱良耕十卷三期四七頁「山東文獻十卷一期正誤」下之朱耕良,應爲朱良耕。四八頁...

  • 文章答黃公如之質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豫民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答读者疑 学术讨论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人物回忆

    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三期七十頁,有黃公如對本人之質疑一文,茲答覆如下:一、當民國三十四年七月間,我軍與**交戰月餘失敗之後,部隊由昌邑退至濰縣,我住王家莊子時,黃公如曾到該村與我商談部隊問題,他曾云:「貴部今後恐非走曲線不可,如果走上曲線,兄將如何?」當時我二人係在凉棚中說的話,在凉棚之外尙有多人在聽。今黃公如云他未說此話,並云他從未聞「走曲線」一詞,倒是推得一乾二淨。其實當時聽我二人談話的人尙多,副官與衞士三十餘人在凉棚外聽,僅有一蓆之隔聽得一淸二楚。此事距...

  • 文章山東發現「龍山刻字陶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山东大学 龙山刻字陶片 中国最早的文字 考古

    中国考古界的一条重大新闻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山东大学传出:一片距今四千三百年左右的刻字陶片的发现,使中国成熟文字的历史,至少比原来提前八百年。山东大学郑重宣布: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改写,即从原来的公元前一千四百年提前至公元前二千三百年左右。在此之前,世人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本世纪初期发现的甲骨文,它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而山大正式公布的考古新发现,简称为「龙山刻字陶片」。这片只有手掌心大小的陶片,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

  • 文章鄕情簡訊:首次發掘城子崖遺址六十周年紀念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1-09-20
    关键字: 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 考古学 纪念会

    六十年前,在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所长傅斯年先生领导下,由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郭宝钧、刘屿霞等,对我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之重要遗址—城子崖遗址进行发掘,成果丰硕,经整理后于民国二十三年由史语所出版。傅所长在序中说:「这是『中国考古报吿集』第一种,又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中国国家的学术机关中发布其有预计的发掘未经前人手之遗址之第一次。我以为这是値得纪念的事情。」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不仅首次把龙山文化展示于世,而且开辟了中国考古

  • 文章抗戰期間教育廳資送青年前往後方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教育厅 资送青年 奔赴后方 史料考古

    沦陷区,时时有被派去当兵编入敌伪部队杀戮自己同胞的可能,一旦逃出加入抗战行列,已属万幸,不易有非份之想;(2)他们到敎育厅报到,衣食住均由省政府安排,地方没有任何供应,亦不与地方政府有任何接触;(3)更主要者是敎育厅以靑年学生招待他们,未曾以入伍兵相看待。他们将是争取最后胜利的靑年军,不是一般的国军。㈢送往后方:最高统帅部对山东省政府发动靑年军一事颇致嘉许,命令将半数送往第一战区河南上蔡,另半数送往第五战区安徽立煌。前者是第一队由我亲自护送,后者是第二队由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