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窑址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龍泉人談龍泉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蔡文雄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瓷器 龙泉窑 哥窑 铁骨

    享盛名。且其时冠盖云集于江南,供应极繁,哥窰乃代兴。此说法未能信而有征。据中国陶瓷史载:「北宋之瓷,坯胎稍厚,釉上现腊泪及现胎骨。至大观政和等时作品,则釉薄如纸,胎薄如蛋,声如玉磬,且有胎和釉溶成难分之瓷,瓷器至此,可谓登峯造极」云云。哥窰极品之作似非北宋。2.关于哥窰之地者甲、生一窰在大窰村,溪口所出者系另一人所造。理由及根据㈠陶说载:「宋哥窰本龙泉田窰。」㈡天工开物载:「宋时龙泉华琉山下有章氏造窰」。㈢五杂俎载:「哥窰质重耐藏,故易得」。似哥窰指厚胎

  • 文章大埔陶瓷業的生產年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 陶瓷业 生产历史 遗址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我省四大产瓷区之一,是全国青花瓷盛产区。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大埔陶瓷业的生产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大埔陶瓷业始于何时?这个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现在探索起来,似乎有点虚玄,但我们可以观今推古,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再以查阅有关的陶瓷史料及大埔县内六个乡镇三十四处古窑址调查,根据文物的发掘和考古研究表明,我们认为陶器业与瓷器业的生产年代应分开而论,不能混为一谈。大埔陶器业的生产年代属商周时代(前十六世纪—前七七一年,即三千

  • 文章汀溪古

    来源期刊:《同安》 第31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珠光青瓷 产自汀溪 发掘 宋元外销 中日友好

    在日本出土的镰仓时代青瓷标本中,有一种瓷器被陶瓷硏究者命名为「珠光青瓷」,这是日本茶祖珠光喜用此类瓷碗飮茶而得名。珠光瓷碗的特色是:釉为淡褐黄色,底足无釉,器外刻有直线纹或放射线纹,器内刻卷草纹间以篾点纹,碗底压一个圆圈,圈内有的印有阴双鱼或屈曲前肢的小鹿图案。根据陶瓷专家的考究,这种「珠光瓷」是福建同安汀溪古的产品。民国六十八年初,香港中文大学古瓷硏究者数人,到汀溪古窑址实地考察,他们从堆积如山的碎瓷片中,找到多种类型的珠光瓷残片。这类瓷器的胎骨釉色

  • 文章東陽歌山新發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2期  作者:郭承豪 出版时间:2004-02-10
    关键字: 东阳歌山 唐宋古 碗底碎片 考古研究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阳歌山唐宋古窑址最近又有新发现;考察人员在这里找到了一块刻有「冯博记」的碗盏底碎片。据介绍,「冯博记」三个字均用阴文刻写。按字形分析,这三个字可能由两个人书写而成,其中「记」字靠边写,刚健有力,虎虎有生气,书写习惯良好,而「冯博」两字显得不很规范。它的发现为研究歌山古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

  • 文章中國都城址考古的聖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8期  作者:曹北海 出版时间:2002-08-10
    关键字: 雷峰塔地宫 南宋园林 跨湖桥遗址 老虎洞窑

    测试结果尽是些七千六百年左右的数字,这意味着它与鼎鼎大名的河姆波文化有得一比。在今年三月举行的杭州「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全国专家给予了跨湖桥遗址高度评价,认为跨湖桥遗存的存在早于河姆渡文化,肯定了跨湖文化自成整体,是一个单独的文化类型,是浙江考古的崭新发现。【干年秘密—老虎洞窑址】南宋官达中国瓷器之顶峰,而南宋官有两座,又以「修内司」为上品。因此,从明清直至现在,无数爱瓷者踏破青山,欲寻「修内司」所在。一九三〇年,记载中的官之一乌龟山「郊坛下

  • 文章文獻名邦譽古城—餘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5期  作者:韓生 出版时间:1992-05-10
    关键字: 地理气候 墓葬 经济发展 文化古城

    海水涨没。那时的气候远比现在暖和,雨量也充沛。当海水退出以后,低洼地区常闹水患,姚江也数次改道,成为一方祸害。后经过治理,才使姚江具备鱼米之利,舟楫之便。春秋时余姚属越国。大约在公元前五一〇年属楚。秦时,置余姚县,属会稽郡。以秦、汉至南北朝的四〇〇多年间,因北方战争频繁,大量百姓南徙。迁徙到余姚的百姓,在此开荒垦田,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秦、汉时余姚的「越布」,东晋时余姚的制瓷业,曾闻名海内。考古工作者曾在近几十年中发掘了一些东晋时代的窰和墓葬,出土的靑瓷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