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形态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庭的覺醒

    来源期刊:《富陽年刊》 第12期  作者:市隱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社会形态 工业革命 家庭教育 伦理规范

    我曾不止一次的說過一句話:「人從家庭來,終回家庭去。」引伸以言,家庭是一切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策源地,也是所有人類的根源和歸宿。政治風氣也好,社會風氣也好,莫不直接間接與家庭有關,若要改革政治風氣,轉移社會風氣,就從家庭著手,決沒有錯。擧一個最簡單的例,我國古代的家庭都以聖賢之教和倫理之義爲世代相傳的家風。家庭對於一個人行爲上的要求是先法律而存在的。一個人的行爲不待法律來規範,先已有家訓爲準繩。一個人如能「入則孝悌」,必能「出則忠信」,所以俗語有「求忠臣...

  • 文章溫州文化的解構和建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6期  作者:戈悟覺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温州文化 学术研讨 社会形态 地域文化

    东方文化源于大河(黄河、长江)文化,温州自古靠海、吃海、用海。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冒险性。⑵移民文化。温州移民多量,多阶段,多地区、层次。品质染色文化滋生新的增长点和开阔视野,具有开拓性。⑶本土文化。⑷传统文化传统是历史(书面文本和大地文本);小传统方言、民俗。这是本土文化的传脉。以上四点,是温州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二、建构中国社会在几十年尤其是近二〇年,经历了四个社会形态的跨越: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时代,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造成了文化的多重结构

  • 文章香港前代之社會及經濟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香港前代史 五种分期 社会形态 经济发展

    甲、前言香港位中国南海之北岸,珠江三角洲之东岸,英属前为淸朝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之一部份,面积三百九十八点二五方英里,分三部份:一、香港岛;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之地)及昂船州;及三、新界(包括大屿山及二百三十五离岛)[1]。香港之历史,可以西元一八四二年为一大分期[2]:一八四二年之前者为前代史,后者为近代现代史。然香港之前代史期间甚长,以其社会及经济之发展,亦可分为下列各期:一、上古期;二、蒙昧期;三、黎明期;四、黑暗期;五、奠基期;及六、转变期。乙

  • 文章蔣哲卿的幽默趣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58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蒋哲卿 幽默趣事 复兴文化运动 台湾社会形态

    編者按:蔣哲卿爲無錫西門外河埒口人。蔣氏在河埒口爲大族,哲卿具才幹,在族中有地位,在邑中有潛力;民初曾任國會議員,創辦錫報,在民國元年元旦開始出版,後又獨資經營無錫耀明電燈公司。舊制無錫縣十七市鄕時期,他一直在家鄕(開原鄕,後與富安鄕合倂爲無錫第四區,後又改爲藕蕩區)當鄕董,辦事有決斷,評章曲直,邑人士對他都能翕服。個性高強,絕不向任何人低頭;外貌雖似冷酷,實際很平易近人。抗戰勝利後,任無錫臨時縣參議會議長。**渡江後,未能出走,他留在匪區,一定凶多吉少。...

  • 文章李總統在國大臨會開會典禮致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0期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李宗仁 国民大会致辞 人物思想 社会形态 《中华民国宪法》

    李總統登輝先生在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開會典禮上致詞:大會主席、各位代表先生、女士、各位貴賓: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之規定,今天起在中央政府所在地臺北市盛大集會。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與根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所選出的增額代表們,會聚一堂,共同行使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所賦予的修憲職權。當此全體國人殷望憲政改革早日完成之際,本次大會的召開,實負有莊嚴而重大的時代使命。中華民國自開國以來,所一貫努力的目標,在依據國父 孫中山先生之遺教...

  • 文章山西拳亂始末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义和团 传教士进中国 社会形态 戊戌政变 义和团运动

    義和團發生之原因後果自淸朝末葉外國傳敎士獲得自由進入中國內地傳敎,並建築敎堂。外國敎士乃大量湧入中國。惟中國人民數千年來,受儒佛道三敎傳統思想薰陶,對不敬祖先,不拜神佛的耶敎道理格格不入,入敎者寥寥無幾。部分敎士爲發展敎務,不惜利用金錢收買窮苦人民。入敎後,如欲經商,給以資本,虧折後允許復領,甚且寬限至虧折三次始絕其請。惟仍贍養終身,以盡敎會體念至意。無賴之徒,見吃敎有利可圖,紛紛入敎。敎士不加選擇,來者不拒,於是搶刼犯、命案犯、負欠避債犯,自揣理屈恐人...

  • 文章九江碼頭文化的變遷演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沿江产业发展 水运经济发展 交通重要性 走出九江 外地人安居 经商传统 商业文化 精神文化 社会形态 经验教训 动态开放 黄金水道 黄金效益

    自然经济中解脱出来的九江人们,经济收入增加,购买力提升,从而奠定了城巿繁荣的基础,也使人们在不否定传统文化的情况下,逐步接受了码头文化,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在社会形态方面,码头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融汇了包括吴越、荆楚、中原等多种文化成份在内的兼容性文化。但九江码头文化的形成,也绝不是多种文化成份的等量相加,而是既有渗透融汇,又有冲击、排斥。比较典型的是,在多种文化渗透、融汇中,「利」占了「义」的上风,商业文化占了礼仪文化的上风。融汇而成的码头文化,其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