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田齊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8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田齐 乡贤 礼山县

    田齐先生字子正,民国前十年四月廿二日生于湖北省礼山县老山鄕,父田敏行公,母张氏,有弟妹二,先生居长,世代耕读,雄于赀财,乐善敦厚,望重鄕里,妻张氏育一子,已音信杳然卅余载。先生喜硏读经史,忠党爱国,嫉恶如仇,少怀大志,当时受国父救国救民之号召,毅然投身革命阵营,赴沪考入黄埔军校二期砲科,旋即参加东征北伐,无役不从,民国廿六年抗日战起,先生参加保卫上海战役,指挥砲兵轰击日军屡挫日军攻势,当时有神砲之誉。民国卅四年,北平市长熊斌委以维持治安之重任,颇多贡献

  • 文章礼山县参议会议长胡伊伯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礼山县 胡伊伯 礼山县参议会

    胡公其尹字伊伯先生,世居湖北省孝感县双桥鎭,嗣于礼山建立县治后,划属礼山,其曾祖父讳本裕,字德余公,为极负盛名之邑绅,排难解纷,直声远播,享寿九十八岁。祖父讳光祜,字希周公,更热心公益,曾向孝感县力争在李氏祠设立第三高等学堂,嘉惠青年子弟,鄕里称颂,享寿跻近百岁。公有子孙五人,均从军抗战报国,分别任将校尉级军官,移忠作孝,可谓示范家庭。其父讳大受,字润民公,毕生从事敎育,为一与人无侮,与世无争之学者,大陆失陷时,虽届八旬高龄,依然康健,但因家遭洗刼清算

  • 文章礼山的特产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0期  作者:蔣德新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礼山 特产 风土习俗

    吾鄕(礼山)的出产,有稻谷大小麦,食粮以大米为主,面类佐食,其他最大出产为花生油,以过去征收搾捐资料(按本县曾征搾捐补助敎育经费)估计年产油约値千万银元,但花生是一种普遍产物,本县虽多,其他地方也有,不能成为特产。特产之一为木梓油,木梓树(俗称油梓树)是一种木本植物,自然生长在山坡地或田埂上,不须栽植培养,他长得很慢,约须十年左右才能结实,他的寿命很长,如果生在肥沃土地上,高达数丈,一百年不衰,春季开花,夏季结实即木梓,他长得像包谷米那样大,外面硬壳中间

  • 文章礼山县同鄕会会员大会侧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沈炳燁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礼山县 同乡会 会议记录

    台北市湖北省礼山同鄕会会员大会,在代理事长罗国大代表国华先生曁湖北文献李社长晴芳先生与张楚杰先生等鄕长之积极筹备下,终于六月二十三日在中正纪念堂后之金瓯商校大礼堂,如期召开。此次会议地点,所以选定金瓯,不仅因金校,是湖北鄕贤创办多年,且名闻遐迩的敎育事业,尤以地点与中正纪念堂仅隔一墙,各同鄕均可于会前会后,就近诣中正纪念堂瞻仰改敬。溯自二十二年礼山建县之初,此县名本是先总统 蒋公当时为勦匪总司令所亲赐。当时**方潜伏于大别山中作乱,新县之建治,正是要加速

  • 文章荜路蓝缕的礼山二中忆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4期  作者:沈德輔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礼山二中 教育 往事回忆

    一、環境二中位於李家咀,所謂「咀」,就是山咀,也就是山嶺延伸至盡頭突出的部份。以手作比,如手按桌面,手背向上,五指略張,此時臂腕有如嶺脈,五個手指之指頭,即是山咀。而兩指(支嶺)間之低凹地,鄕人稱之爲「沖」,即「山水下沖」之意,通常有些梯田隨地勢逐級下降。一條沖之左右兩邊山坡上之梯形田地,常名爲「塝」,所以鄕人常說「一沖兩塝」。又、兩指(支嶺)交會處之山坳,常稱之爲「隴」或「壟」。瞭解這些咀、沖、塝、隴的意思(不一定和字典辭書的解說一致),閱覽當地的地圖...

  • 文章礼山县志纂修刍议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4期  作者:沈德輔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礼山县 县志 地方志

    礼山县因国难而建治,与国步共艰难,随国土而沦陷,迄今三十余年,而县志尙付阙如。今老成日益凋谢,于此离鄕背境之际,思创修县志,其困难重重,自不言而喩。然吾人但能勉力而为,或尙非绝对不能克服。若再事蹉跎,则他日必更难措手矣。何以言之?夫县志者,乃一方之史籍,总人文敎育之纲维。自来文化有其传统,历史亦有其精神。今日吾人虽侷处海隅,久历风霜,所幸鄕音未改,记忆犹新。往昔家山之景物、先世之幸勤、童年之敎养、礼义之传承,无不依稀在目,可记可述。纵或日久年长,不免遗其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