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制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耄耋閒話)閒話寧波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7期  作者:田園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宁波 规划 礼制 古城历史 鼓楼

    上年纪的宁波人都知道,原来的宁波城就是现在市区里的海曙区范围,你可知道宁波城原先却是一个双城,即宁波府城和鄞县县城。古代的中国早就有了城市的规划,两大理念支撑著城市建造的规划,礼制是古时中国城市规划的第一理念。《周礼·考工记》中写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可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它渗透著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考工记》里规定城邑的礼制分为三等:一是奴隶制王国首都王城;二是诸侯封地国都诸侯

  • 文章淺説論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7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9-02-28
    关键字: 论语 八佾 礼制 学术研究 研究方法

    八佾篇—第九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是礼乐专家,他研究历史文物典章制度,特别注重文献的考证与比较,这是非常符合现代科学的研究精神。本章是他与学生们讨论夏殷两朝的礼制问题时所讲的话。夏朝开国到孔子时代,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商朝开国,到孔子时代,也有一千一百余年。其间的文物制度,变化很大。夏这个民族,原住在今之山西运城一带。商(传至盘庚迁都于殷故改国号为殷)民族先世居于今之安徽亳县

  • 文章淺説論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6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10-31
    关键字: 《论语》 仁爱之心 礼制 礼乐精神

    八佾篇—第三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是根据仁爱之心而来。我们行礼时必须具备虔诚的敬爱之心,这种礼仪才有意义。譬如说举行丧祭礼时,应该存着对死者怀念与尊敬的心情,以庄严肃穆的态度行礼。祭礼的乐章,要能以音律导引礼制的情绪,以节拍规约礼制的法度,这些都是要以仁爱为出发点。所以孔子说:『为人如果丧失了仁爱之心,已抹煞了礼乐的本意,礼又有什么用呢?乐又有什么用呢?如今季氏三家仅是诸侯大夫的身分,竟然潜用天子的礼乐,已失去礼乐的根本精神

  • 文章井硏廖季平師與近代今文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蒙文通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廖季平 简介 近代文学 生平事迹 礼制

    立说悉用周官,周官之制,反于王制,求之五经异义白虎通义而义益显。又知至郑康成徧注羣经,兼取今古,而家法始乱。推阐至是,然后今古立说异同之所在,乃以大明。以言两汉家学,若振¬■之契领,划若江河,皎若日星,故仪征刘左庵师称廖师为长于春秋,善说礼制,洞彻汉师经例,自魏晋以来,未之有也。前乎廖师者,陈寿祺乔纵父子搜辑今文尙书三家诗遗说,而作五经异义疏证,陈立治公羊春秋,而作白虎通义疏证。皆究洞于师法,而知礼制为要。然大本未立,故仍多差参出入。廖师推本淸代经术,常称二

  • 文章(中原文物)重印河南輝縣志序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0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3-10-03
    关键字: 河南辉县 重修县志 辉县志 方志学 礼制

    降及明清,政及里巷,府郡官史,重视社会人文之变革,始以志名,开馆纂录。清代学人章学诚、戴东原即以纂修志书驰名史界。戴重沿革,章重文献,方志便成为地方开拓之史乘,近代「方志学」便列入人文科学重要之一环。其史料既可以补国史之简略,且包涵经世济用之实用价値,乃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等作用,故历代地方志典籍,皆受邑人重视。我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学有礼制与礼义之分,礼制乃政治之迹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时过境迁,礼制未必皆能适用。礼义则为政治之原理,源于人性,发乎

  • 文章(人物)中日交流史上的傑出教育家朱之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8期  作者:葉樹望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教育家 中日交流史 祭祀礼制 教育思想 朱之瑜

    弥年而成。同年,他为了详释《大学寮释奠》,撰写了《改定释奠仪注》(《朱舜水集》卷二十二),幷亲率学生到学宫习释奠仪。至今日本祭祀礼制都还留有当年朱之瑜指导的痕迹。德川光国重建藩主邸第的林苑,朱之瑜也参与其事,幷采用他的建议,将园林取名为「后乐」。据近去访问回来者说,至今已三百多年,仍保持清幽古朴的风貌。朱之瑜在日本,呕心沥血,「恳恳宣教,谆谆诲人。」自己「虽老而有疾,手不释卷」,对异国学生「抚之如慈母,督之如严父」,来无不教,问无不答,知无不言。学生下川三省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